淘客熙熙

主题:1997年台湾经济回顾 -- foundera

共:💬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997年台湾军事

1997年台湾军事

  1997年是台军事活动比较频繁的一年,也是台军实施“兵力重整”、调整战略部署的重要一年。所谓“兵力重整”,系指台军于1993年制定的“十年兵力整建计划”,准备从1994年度起至2003年度止,在“立体、机动、快速、强悍”原则下,建立一支“量少、质精、战斗力强”的快速反应部队,核心内容为组建“第二代兵力”,逐渐淘汰陈旧、超龄服役的武器装备,通过采购、自制、合作生产、改良等方式,使三军武器全面换装,形成新一代作战力量。所谓调整战略部署,就是在“固守防御”战略的基点上,调整兵力结构,强化防空、反潜、反登陆与陆上机动打击力量。1997年的岛内军事情况呈现军费开支持续增长、“精实案”开始启动、武器外购与自制增加、军事演习与人事调动频繁等特点。

  一、军费开支持续增长

  长期以来,台湾当局一直维持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每年都要花费数额巨大的经费用来供养和训练军队、添置武器装备。从国民党逃台至八十年代末,台湾每年的军费开支一直占台湾总预算的50%以上。九十年代以后,由于社会各界对当局高比率的军费开支大加诟病,特别是反对党在“立法院”大砍军事预算,台湾军事预算在总预算中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台湾军费开支的绝对值并没有因军费开支比例下降而减少,反而是逐年上升。台当局在1997年度12121亿元新台币的总预算中,“国防支出”高达2677亿元,比上年度增长9.65%(见表)。若包括3528亿元的“机密预算”与“特别预算”,台军费开支高达3528亿元,占总预算的29.12%,这还不包括军队的退役安置费、福利支出、科研与教育经费等多种开支。所谓“机密预算”与“特别预算”,是台当局为了减轻在野党在“立法院”审查军事预算时给军方造成的压力,同时也向国际社会掩盖其黩武面目,将军费以多种名目分列,从而减少“国防支出”在总预算中的比例。如果包括福利服务支出、科研与教育经费等项目,台湾1997年度的军费开支接近总预算的40%。

  二、“第二代”武器装备大量服役

  1997年是台军“第二代”武器装备大量服役的一年, 其中以海军、空军武器装备到位最多。

  2月26日,从法国购买的“拉法叶”级导弹护卫舰第三艘“昆明”号在高雄左营举行成军典礼,前二艘为“康定”号、“西宁”号。8月14日、12月16日,第四艘“迪化”号和第五艘“武昌”号也先后在高雄左营海军基地开始服役。1月9日,从美国购买在台湾装配的“佩里”级导弹护卫舰第五艘“子仪”号正式服役,前四艘分别为“成功”号、“郑和”号、“继光”号与“岳飞”号。12月16日,第六艘“班超”号加入台海军护卫舰队行列,第七艘“张骞”号也于5月完工下水测试,1998年11月正式服役。5月8日,台海军向美国租借的两艘“新港”级坦克登陆运补舰“中和”号、“中平”号在高雄左营正式服役。

  6月,台海军与台中船公司签署建造11艘“锦江”级军舰的合约,中船公司接到订单后立即开始生产。“锦江”级军舰属中型导弹巡逻舰,列入台“光华3号”武器装备发展计划,主要用于近岸巡逻和突击作战,初期规划建造11艘。

  在空军武器换装方面, 4月15日,第一支IDF“经国”号战斗机联队在台中清泉岗举行成军典礼。IDF战斗机是台湾八十年代研发的轻型高性能飞机,1988年造出第一架原型机,1989年完成试飞,1992年开始批量生产,1994年12月编成第一支IDF战斗机中队,1995年11月完成第二支中队装备。1997年3月,第三支IDF中队组成后,台空军便正式成立联队。其任务以近程空防为主,对地攻击为辅,为全天候、多功能战斗机。IDF战斗机计划生产130架,换装两个作战联队。6月份起,第二支IDF战斗机联队也开始在台南空军基地装备。

  10月4日,第一支F?16战斗机中队在嘉义成立。F?16战斗机是台湾从美国采购的一种全天候作战武器,计划装备150架。4月份,第一批2架F?16战斗机运到台湾。5月,第2批3架运到台湾。到9月底,共有24架交付台湾空军使用。台空军将该型飞机用于远程防空,它将是台空军未来主力战斗机。

  12月 1日,第一支“幻影” 2000战斗机中队在新竹举行成军典礼。该型飞机是台湾从法国采购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战机,计划装备60架。5月份,第一批5架运抵花莲港后,第二批5架、第三批8架、第四批6架也先后于7月、9月、11月运抵台湾。其可用于高空拦截作战,也可从空中对地面进行攻击。“幻影”2000战斗机服役后,台空军便全面淘汰了F?104战斗机,并将它们要么半赠半卖给巴拉圭,要么拆卸武器后供展览旅游用。

  此外,还有2架委托新加坡改装的RF?5E单座超音速战术侦照机,以及“天剑”二型空空导弹、“雄风”二型舰舰导弹等“二代”海、空军武器服役,而C?119运输机则于12月底全部退役。

  1997年服役的陆军“二代”武器主要是耗资21.8亿元新台币,从美国购买的“爱国者改良型防空导弹系统”,其第一批设备于1月初运抵台湾,并在极度保密的情况下,完成第一个“爱国者”导弹发射连的战斗配备。第二批设备,包括导弹发射架、车体以及部分电子装备,也于1月底运抵台湾。“爱国者”导弹主要用于台湾高空导弹与飞机的拦截,初期准备部署180枚,在台北县林口、万里及南港三地设有固定式发射阵地,主要任务是防卫台北都会区,计划1998年底完成部署。另外还有一定数量M60A3主战坦克、“雄风”二型岸舰导弹完成部署。

三、人员精简、军事组织调整开始启动

  随着岛内外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台湾当局的军事战略由“攻守一体”调整为“固守防御”,原有的军事体制已不适应新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当局决定逐步调整军事体制,于1994年制定了旨在调整军事体制与结构的“中原计划”。其主要内容为:第一,裁撤、合并部分单位:裁撤“总政治作战部”,改编为“参谋本部”机关下的政治作战次长室;裁撤“参谋本部”计划次长室,业务并入作战次长室;裁掉军管区,保留团管区,并编至陆军军团;政战监察单位纳编至督察部等;各军种后勤司令部性质相同的业务划归同一单位直接指挥;海军取消军区,扩编舰队。第二,部分单位降低官阶:中山科学研究院院长和“国防部督察部”主任由上将改为中将编,副参谋总长也由上将官阶降为中将。第三,增设作战、培训单位:如“参谋本部”增设“作战司令部”,全省分成多个战区,统归“参谋本部作战司令部”指挥;“通信电子局”编为“通信次长室”;筹建“国防大学”。第四,“参谋本部”与三军总部合署办公:“参谋本部”与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在一起办公,三军作战指挥体系由“参谋本部”直接负责,参谋总长承“三军统帅”之命,直接指挥各战区、防卫区;各军种的参谋长由各军种出身的“副参谋总长”兼任。第五、将军事防御区域划分为五个区:即以陆军军团级的指挥制度为范围,将台湾本岛划分为北中南东四个作战区,并外加澎湖作战区,金门、马祖则维持现行防卫区的编制。

  “中原计划”出笼后因利害关系,军内反对者众多,军方于1997年初拟定出了新的军事组织调整方案,即“军事组织及兵力规划案”,简称“精实案”。2月22日,台“国防部长”蒋仲苓在“立法院”证实了此一方案。4月2 2日,台“国防部”宣布,该案已获得李登辉的“核准”。

  “精实案”以“精简高层、充实基层”为核心,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准备调适期”,主要是针对组织调整,修订相关准则,各单位、组织暂不调整,采取“离退不补”的方式以控制人事,逐渐降低现员,约历时一年;第二阶段为“组织简并期”,各单位按核定精简人数将军官各裁减三分之一,历时也约为一年;第三阶段则为“完成定编期”,完成精简,按新制度、准则运作。具体作法上,将采由上而下方式,调整“参谋本部”及各军种任务,明确划分权责,逐级授权,分层负责,未来“参谋本部”将主管决策,各军种“总司令部”以计划为主,各军团以执行为主。

  “精实案”确定后,台军在1997年内实施了第一阶段的精简、调整规划,“参谋本部”与海军总部、空军总部在台北大直地区“合署办公”已经启动,其他正在展开的“精实方案”有:

  (一)进行战略基本单位的调整。囿子岛内战略回旋 空间不足,作战幅员和人员受限,为了提高机动作战与灵活反应能力,台陆军作战基本单位由过去的师改为“联兵旅”型态,作战部队重新编为空中骑兵旅、装甲步兵旅、摩托化步兵旅、装甲旅及特种作战旅。7月,海军陆战队的第六十六师与第九十九师被裁撤,陆战队司令部的编制被大幅缩减;原“空降特战司令部”改编成“陆军航空特战司令部”,下辖空中骑兵旅及两个特种作战旅。10月30日,台军方为首批总兵力达4300余人、车辆541辆的陆军装甲步兵旅、空中骑兵旅,分别在新竹湖口阅兵场和桃园龙潭陆军航空基地举行编成“点验”。新编成的装甲步兵旅以陆军原来的装甲旅型态改编而成,并将原先的坦克营与装甲步兵营混合为特遣队常用编组;空中骑兵旅是以陆军航空兵原有兵力为基础编成,采“分区配置、统一运用”的原则,依命令编成空中侦搜、空中火力及空中突击部队。12月2日,台海军在高雄左营基地举行海军陆战队“登陆战车大队”及“两栖侦搜大队”成军典礼。“登陆战车大队”由原登陆战车团调整改编,是一支宜海宜陆的部队;“两栖侦搜大队”由原来的两栖侦搜营调整编成,可在多种条件下执行陆上搜索、警戒、游击及海上两栖突击、海滩水文侦察等任务。

  (二)减少将官人数。台“国防部”1992年度报告透露,台将级军官总人数合计高达652人,校级军官9.5万多人,士官为13.2万人,士兵为24.9万人,官兵总人数48.4万人,官、士、兵的比例为1:2.4:2.6,总计官兵每年薪饷必须花费450亿新台币左右。这么多的将官,不仅造成资金的浪费,还因相互掣肘致使办事效率低下,而且导致因升迁的竞争而引起内部倾轧等结果。为了改变这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的局面,台军方已将“国防部督察部”主任、中山科学院院长的军阶由上将降为中将,“国防部”航空发展中心已转为“公营”事业,“参谋本部”人事、情报、作战、后勤、计划等五位执行官编阶以及“总政治作战部”一位副主任已降为少将官阶,“总统府”上将“参军长”及中将“参军”已取消,上将与中将“战略顾问”、中将局长都已大大缩减。年底定案、1998年元旦开始运转的“军务局”,由原来的“参谋本部”总长办公室、总务局和史政编译局合并而成。1997年元旦晋升的中将、少将共100人,比上年度减少14人。1998年元旦晋升的中将、少将共计84人,比上一年度少了16人,比前一年度少了30人。台军方还确定,陆军总司令部兵工署、补给署、保修署三位中将署长降为少将,三个军团的六位中将副司令中有三位降为少将,海军舰队司令部中将副司令及台湾军管区司令部北中南东四个师管区中将司令都降为少将。

  另外,在军事院校合并、三军军官学校招收女生、试办“大学储备军官训练团制度”、实施“二年制技术学系”常备军官案、大专兵转服志愿役预官案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四、武器外购与自制均有增加

  为了扩大军事力量,弥补不能自行生产所需武器的不足和加速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台湾当局继续以各种手段,从海外军火市场采购所需武器,而外购武器的来源,仍然主要是美国。

  3月10日,美国防部通知美国国会,其已同意向台湾出售54枚“鱼叉”舰舰导弹。这笔军火交易除导弹本身外,还包括零件、维修材料和辅助设备,价值9500万美元。这些导弹将装配在从美国租借的“诺克斯”级护卫舰上。同时美国还同意售台12架超级“眼镜蛇”直升机。

  5月,美国防部宣布,售给台湾1786枚“拖式”反装甲导引导弹、114具发射器和相关的训练与设备、M1045A2高机动性的轮式车辆及备件与零件等,价值8000万美元。同月,台湾还与美国签约,从美国购买DMS野战防空导弹系统,台共获得700枚以上的肩扛式“毒刺”导弹,价值20亿新台币。

  9月,美国防部证实,台湾为提升其空对地防卫能力,又向美国提出军火采购案,包括13架OH?58D“奇欧瓦”战搜直升机、13具“地狱火”反坦克导弹发射器、“水螅” 70型火箭与发射器、弹药及备份零件等,总价值1.72亿美元。

  另外,美国还同意再售台湾100辆M60A3坦克。

  九十年中期,台极欲发展导弹防御体系。但台湾本身不具备这种能力,于是当局便大力游说美国国会,企求美国协助台军方发展这种军事装备,或将台湾纳入美国导弹防御体系内。11月,美国参议院通过对行政部门无约束力的“美台反弹道导弹防御合作法案”,要求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并调整政策,把台、澎、金、马纳入协防范围之内,但美国国务院表示基于维持中美关系的稳定与发展,反对协助台湾发展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参议院对此亦无兴趣。

  除了大量采购美国武器之外,台当局也积极开拓其他武器采购市场。年初,台军方宣布,为广拓武器装备来源,降低对单一地区或国家的依赖,减少军品获取风险,决定采“多重管道,分散采购地区”方式,成立驻欧采购组,综合办理对欧洲联盟国家采购武器装备业务。

  在进行武器外购的同时,台军方还通过“合作”、自行研制等多种方式,致力于自己生产所需武器装备。1997年,台军事科研单位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1月,台陆军秘密进行“天戟”地对地战术导弹的各种测试工作。该型导弹系“天弓”空地导弹改良型,弹头不大,准确度也不高,但台军方刻意要发展地地导弹,因而不惜花费10亿元新台币的代价进行研制。台军方声称于下半年开始部署这种武器。

  3月,台“国防部”决定在美国最大的军火厂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协助下,投资530万美元,建立M430人员杀伤弹和M918穿甲弹两种类型的40厘米榴弹生产线。未来这些在台湾生产出来的炮弹除供应台军使用外,还计划转销到美国或其他国家。

  4月,台湾自行研制生产的“天弓”二型地对空导弹完成战备科目测试,并开始量产,陆续交拨台陆军使用。“天弓”二型导弹将作为“天弓”导弹第六连,部署在高雄林园地区,第一至第五连为“天弓”一型地空导弹,分别部署在台北淡水、高雄大岗、东引、澎湖、大度山。同月,台陆军在台北淡水导弹基地举行代号“神箭37号操演”的年度例行“鹰”式导弹试射,获得成功。试射的导弹是“鹰”式第三代改良型。

  6月,“天剑”一型空对空导弹改制为陆基型导弹设计工作完成,该型导弹采用双联装发射架,射程10公里。

  8月,台陆军兵工整备中心研制成CM 31型“第二代轮型装甲运兵车”。这种6轮驱动装甲人员运兵车,可浮游运行,陆上时速为110公里,可加装TS90毫米或105毫米等低后座力火炮,是一种高速机动的主战车。

  10月,台军方宣称已完成CS/MPQ-78近空防御射控雷达系统舰载型的陆上测试。该系统用在从美国租借的“诺克斯”级导弹护卫舰上。它原本是对陆上近空防卫的“天剑”一型陆射型所使用的雷达系统。改型后,采分离、机动方式,最多一次可接战20个目标。

  12月,台军方证实,“中科院”已完成“雄风”二型空射型导弹的研发,并部署于IDF战斗机上;“天剑”一型空空导弹完成第一批量产,“天剑”二型空空导弹、“雄风”二型岸舰型导弹开始生产。

  另外,台空军与汉翔公司签约,准备将IDF战斗机改装成教练机。

  不过,台军方于5月宣布放弃研制反导弹系统计划,原因是台陆军获得了美国的“爱国者”弹道导弹以及自行研制导弹制导系统的成本过高。

  五、频繁进行军事演习与人事调动

  1997年,台军方除了进行年度“汉光”综合演习之外,还举行了导弹试射、安全防卫、新式武器测试等军事演习。

  3月12日至4月8日,在北部地区举行两次名为“神箭37号操演”的“鹰”式导弹实弹射击演习。3月22日至3月28日,在中部地区举行代号为“华山操演”的实兵演飞,目的在于强化作战指挥、管制、通讯、情报系统及军(兵)种联合作战之效能。

  5月12日,在台北市等北部地区6县市举行“万安20号”军事演习,演习项目包括防情传递、警报发放、交通管制、避难疏散、灾民收容、战时医疗救护、电力与电信抢修作业等。

  6月23、24日,台军方先后在南部地区的台南空军基地、高雄左营军港、屏东恒春三军联合训练基地举行了“汉光13号”军事演习,李登辉全程进行了观看。23日上午在台南的演习,主要目标是展示、训练“第二代兵力”新式武器装备,其中包括制空方面的F?16战斗机、“幻影”2000-5型战斗机和IDF“经国号”战斗机、E2一T预警机、“爱国者”导弹和“天弓”二型导弹、“鱼叉”导弹、“雄风”II型导弹、M60A3主战坦克、AH?1W攻击直升机、 OH?58D战搜直升机、“雷霆” 2000型多管火箭系统、近空防御射控及防御雷达系统等。23日下午在左营展示海军“二代舰”,包括“诺克斯”级、“佩里”级、“拉法叶”级导弹护卫舰及“新港”级坦克登陆舰、“达观”号测量船、扫雷舰、猎雷舰、导弹快艇和潜艇等。24日在屏东恒春车城乡保力山三军联合训练基地进行的演习,主要为步兵营的实兵操演。这次演习的主要目标是展示“第二代”武器,对新式武器进行操练,检验换装后各兵种间的协同作战能力。

  1997年,台陆、海、空三军总司令部及总政治作战部、“督察部”等都出现了重大人事调整,其中幅度最大的要属海军总司令部、总政治作战部、“督察部”三个单位,其最高主管均换帅。

  年初,空军人事进行大调整,陈肇敏任空军总司令部副总司令,陈盛文调任空军军官学校校长,王汉宁调任空军作战司令部司令,许家仲升任空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傅慰孤调任空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金康柏调升任花东指挥部指挥官。

   4月,海军总司令顾崇廉调任“总统府战略顾问”,伍世文调任海军总司令,李杰调任副参谋总长,沈方祥调任海军副总司令。6月,海军人事再次调整,方寿禄调任“国防部”常务次长,张文平调任海军第一军区司令,黄正云调任海军舰队司令部参谋长,陆如龙调任海军总部政战副主任,刘永康调任海军第一五一舰队舰队长。

  7月,陆军进行人事调整,童兆阳升任陆军总司令部副总司令,丁渝洲调任陆军军官学校校长,霍守业接任第八军团司令,安家钰调任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张铸勋调任“国防部人力司司长”。

  12月,总政治作战部主任杜金荣调任“总统府”战略顾问,曹文生接任总政治作战部主任,并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12月底,另有一批军职人员异动定案,他们是:宋川强调任“督察部”主任,谢建东调任第十军团司令,薛石民调任马祖防卫司令部司令,谢抗建调任陆军后勤司令部司令,高华柱调任“国防部后勤次长”,张林生接任成功岭大专集训班主任,黄云生调任金门防卫司令部副司令,周正之调任海岸巡防司令部兼军管区司令部副司令,崔万灵调任陆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周康生调任“国防部人力司长”,贾战平调任三军大学陆军学院院长,左耀辉接任中正理工学院院长,张铸勋调任花东防卫司令部司令,这批人事调整于1998年元旦生效。

  1997年的人事调整有三个特点。一是调整幅度大,涉及到“国防部”、“参谋本部”、陆海空三军总部及总政治作战部、“督察部”、海岸巡防司令部、主要军事院校等,其中有副参谋总长、海军总司令、总政治作战部主任三位上将级主官异动。二是政战系统出现大震动,非政战系统出身、受李登辉青睐的曹文生出任总政治作战部主任,打破了过往政战官掌管政战系统的惯例,表现了李登辉通过掌控政战人事来控制军中党务和眷村选票的意图,以及总政治作战部面临裁撤的命运。三是体现了李登辉培植台籍将领的特点,如“国防部”常务次长方寿禄、空军副总司令陈肇敏等都是李登辉刻意栽培的本土将领。

  六、开始筹建“第三代”武器装备

  台1994年开始换装的“第二代”武器,基本上是西方国家七、八十年代生产,八十年代大量服役的军事装备。但等到2003年这些“第二代”武器全部装配完毕之后,因军事科技的日新月异,它们又将落伍。为了避免武器装备的断代,1997年,台军事部门在忙于“第二代”武器换装的同时,还开始规划2003年以后的军事装备,即筹建“第三代”武器装备。

  年初,台湾海军将领透露,台海军正在筹建代号为“光华5号”的1000吨级导弹护卫舰,目标是速度快于“佩里”级、“拉法叶”级等“二代舰”,打击力高于“光华6号”导弹快艇与“光华3号”锦江级导弹护卫舰,目标是具备“全方位战备及打击能力”。

  3月初,台军方透露,台正规划“第三代”新型坦克,其发展目标考量到防卫作战所需要,着重于炮火、射控及防护力强,严重在60吨以下。新型坦克的研制工作由陆军兵备整合中心负责,计划2001年完成首辆样车。“第三代”坦克车体的高度和宽度及重量均较现役的M48H坦克低,炮管口径则比 M48H大,它将取代 M60、 M48型主战坦克及M41型轻型坦克,成为台未来联兵旅的主要打击武力。台陆军将它定位为一种适合山地地型,研究发展重点除增大炮管口径、增强火力、提升射控系统精确度外,还包括提高坦克“存活率”。为此,台陆军正积极研发反制“导航弹”系统以及防护装甲的高科技技术。

  7月,台海军高级将领透露,台海军已制定了“光华6号”计划,将自行设计、建造大型导弹快艇,以取代现有的50艘导弹快艇,并称已完成有关舰艇的蓝图设计。

  在无法从美国或其他国家购得潜艇的情况下,台湾考虑建造一个由12艘小型潜水艇组成的反潜舰队。这种重量为200吨的小型潜水艇可以乘载4名组员,配备有先进的声纳、通讯、感应器与鱼雷系统,可以用于近海海岸防御及反潜作战。

  9月,李登辉下令台军方筹建短程地对地战术导弹,建立攻击性武器及部队。台“中科院”接到命令后,立即着手地对地导弹的研制与生产工作。

  12月,台湾军方决定淘汰陆军的UH1H运输直升机,并确定从美国采购为数达 100架、价值 33亿美元的“黑鹰”UH40直升机,以作为下世纪陆军作战部队使用的攻击性武器。

  12月19日,台中山科学研究院院长沈方枰证实,“中科院”正在研发“第三代”战斗机,并称新式战斗机具备“空战性能佳,武器射程远,又兼具对地攻击与匿踪能力”,作为新式战斗机关键武器配置的“超音速导弹”已完成动力系统的研发。

  另外,台军方还透露,为因应未来战争形态,陆军在新一代火炮编装上,将组建“六四”型45管火箭炮、筹建岸对岸“雄风”二型导弹阵地,以增加陆军对舰作战能力。这项计划将在2001年完成。

  进入九十年代后,台湾当局从西方国家采购先进武器来实施其“固守防御”战略。“固守防御”战略的具体作法为:尽力建立对付祖国大陆在台湾公然宣布“独立”和外来干涉时从海上武力反分裂时的空中优势,使用海军兵力打破海上封锁,部署空中和海上实力对付来自祖国大陆的两栖登陆行动;以“战略持久、战术速决”为指导,动员后备力量、运用总体战力,借“空中防卫”、“海上防卫”、“陆上防卫”诸作战手段,适时集中优势兵力,以获得长期固守作战的效果。基于此原则与构想,台军的优先考虑是使台海两岸冲突远离本岛,力图维持海、空优势。因此,台湾防卫作战首重制空、制海,两军事投资也是优先用于海、空军,以增进海上、空中作战能力;战略的重点依次为制空、制海、反登陆。为有效执行所谓“防卫”战略,台军事当局还提出了“吓阻战略”。然而,无论是“防卫战略”也好,“吓阻战略”也好,台湾当局实施的军事战略成败的关键,还是它是否信守“一个中国”的承诺,还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走分裂祖国的绝路。广大台湾民众清楚地看到“台湾独立”只会引来灾难,因而岛内绝大多数民众并不支持“台独”。12月8日,台“国防部长”蒋仲苓也表示,台军方绝不为“台独”而战。因此,以军事来保障“台独”不但会增加台湾同胞的负担,恶化两岸关系,而且是绝对行不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