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蝶影翻 序 -- 丁坎

共:💬85 🌺15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钱兄大概有点误解了

本来没有要写这个系列的想法,最初只是要写徐无鬼,而写徐无鬼的目的正是针对

不少传统文化的盲目崇拜者,开口就是传统文化无所不包,

后来因为一个朋友催我结束泰皇,称深爱庄子,等不及要看徐无鬼。在下才索性开一个庄子系列。

所以你肯定不用担心我也是那样的。对于你担心的现象,在下一直保持攻击态势,到时候你就可以看到了。

回到我的具体表述,你可以看到,我惊讶的仅仅是

庄子对培风与积水的并举,这是对气体和液体浮力的模糊抽象,

这个敏感在阿基米德那里有没有还是个问题呢--

至少我没听说阿基米德有过把浮力定理应用到气体的想法。

(

这种对载体的敏感认识,应用到物理学上,也许又是一个阿基米德,没发现浮力定理太可惜了。)

这话显然是虚拟,也就已经明确指出了,庄子没有把这敏感应用到物理学上,这当然是他整个思维体系和价值取向决定的,幸乎,不幸乎?

难说,反正我们拥有一个哲学的庄子,已经很幸福了。

不过阿基米德搞出浮力定理,是无数前人积累及他本人苦苦思索后的顿悟,不是随便谁洗个澡都能搞出来的,正如不是随便谁敲谁一棒子都能成佛。

如果庄子真地把敏感应用到物理学上,发现浮力定理并不是不可能的。这并不是个泛泛的说法。

要说积累,庄子的时代已经提供了很好的积累:

其实,中国古籍中更早提及浮力原理是《墨经》,其中有两段论述浮力原理的文字:

第一段:“荆之大,其沉浅,说在具。”(《墨经·经下》) 其中“荆”,应作“刑”,刑与形通,意思是“形体”、“物体”、“说在具”的“具”,通俱,意思是“相同”,可引申为“平衡”。所以这段文字的大意是:“形体大,在水中沉下去的部分浅,道理在于平衡”。平衡可理解为物体的重量与它所受到的浮力相等。

第二段:“沉,荆之贝也。则沉浅,非荆浅也,若易五之一。”(《墨经·经说下》)。其中“荆之贝也”的“贝”,疑为流传转抄中的“具”的笔误。如果这样,这段话就是是:“物体沉到水中,得到平衡。即使它沉下去的部分很浅,并不是它本身矮浅,(而是物体重量跟所受浮力相比较的结果),就如交易,根据比价,一件商品可以换五件别的商品。”

《墨经》中两段文字比较模糊,上面所介绍的理解不一定准确,也许是最大程度的诠释。即使这样解释,墨子对浮力的认识跟科学的理解还是有很大的距离。让我们看看,可以称为科学定律的“浮力定律”是如何发现的。

外链出处

从上引文字来看,先秦古人对浮力已经有相当认识,尤其可贵的是,已经有五之一的定量结果

这当然离完整的浮力定理还很远,但作为研究出发点已经相当接近了,至少比阿基米德的白手起家接近得多。

当然,庄子没有兴趣深入物理定理的研究,一切都是假设,我只是顺便感慨一下这种锐识没有应用到物理学的可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