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早期计算机研制中的一些小故事 引子 -- 萨苏

共:💬417 🌺269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萨弟原创】父亲的办公楼

点看全图

父亲的同事们,木讷,朴素,但无法遮挡住灵气的中国读书人的样子

小时候,不知何时何地,听说哥曾经,也经常的去父亲的办公楼写作业。以前一贯的佩服我哥的学习成绩[萨评:一句话说得俺无地自容],所以哭喊着也要去,而且,美其名曰:那环境,有学习气氛。

父亲工作的楼是面南背北的大板楼,非常纯粹的中国50-60年代的科研部门楼,如果有研究的朋友们可以调查一下,那种楼通常楼面宽宽,大概得有上百米。共6层,最上面是天台,每一层楼层都很高,至少当时觉得两个我叠一块儿也摸不到顶。宽大的大门立在又长又宽的台阶上,上去后正对的是大楼梯,很缓的那种,缓就比较长,每一节台阶都宽宽的,上去分左右两道相对小的楼梯,然后到了每一层又合二为一,比现在最豪华的写字楼的都宽,踩着舒服,很符合科研人员的习惯,拉得开步儿。

父亲的办公室,记得是四楼,412,不大,3张办公桌,说不上豪华,可是很宽敞,靠门边是一大排的文件柜,分别写着同室的名字,迎面大窗户,没有落地,可是亮堂堂,和对面站岗的数学所总部遥遥相望。旁边是413,好像是个套间,特别的是,开门就有一股淡淡的香烟的香,不是杨YAO WU 叔叔就是张SHOU YUN叔叔,反正有那么个抽烟的,并不是在这间办公室,却是爱来串门的。窗台上摆着几盆花草,最记得的是文竹,父亲告诉我用香烟头泡过的水可以治蚜虫。

413还有一个东西是那个时代特别稀有的,就是一部电话,全黑的,转盘是金属的,亮亮的,透下去看,每个数字都又大,又黑白分明,很是好看,拿起话筒,胶木的感觉,温柔的很。现在人看我这样写电话肯定觉得不可思议,但七十年代有电话的家庭不是部长司长就是学部委员。。。

而且,话筒上一点奇怪的味道都没有,不象现在办公室自己专用的电话底下都得垫一袋諾顿红茶,看来那时代的科学家们都没有口臭的。最奢侈的是拨117,听见里面“叮咚“,然后是动听的女声:“刚才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9点21分”之类。

别的不敢拨,小时候很听话,老实,父亲也不让拨,说117是免费的,其他都要收费,这是公家的电话,不能随便用的。所以奢侈在于能拨,而且,能够拨两个”1“,手指头进去,从几乎是最左边将转盘拨到最右边,松手,然后可以听见很长时间的”哗啦啦“,看着转盘有节奏的跟着返回来。

一般来说呢,我是不太有机会坐413的,因为那里新鲜的东西太多,太有可能。。。 哦,其实现在想来,尽管我在父母的眼里是相当的听话,不过父亲还是怕我干出偷偷拨打公家的电话这类事情,在他的眼里,能让我去办公的地方写作业那就已经是很出格的事了。

晚上的计算所大楼是安静的,到了夏天,无论多热,只要打开窗户,阵阵柔风,尽管没有做什么正经的作业,可是心里一点也不烦躁。每每夜深离去的时候,总愿意在楼下侧目,看看还有那么多的窗户里面的灯光。。。

时有带黑框眼镜的张NONG BING阿姨,到现在也乡音未改的杨LI ZHI阿姨来办公室加班,看着她们宁静的脚步,觉得科学家也有这么美的人吗[萨评:叹气,这个评价一点儿都没有离谱,《人到中年》走红的时候,很多次在大街上都有人把杨LIZHI认成了潘虹]?后来,有了帅气逼人的陈钢,上得了《电影》杂志的潘YANG KE阿姨,那就更是内心中的美女,帅哥儿了。

六楼是个平台,又叫天台,做一会作业就央告老爸带去休息,因为那里高,那时的人,都已经久经锻炼,或者全心做学问,想不到什么,所以没有象现在考试没得100分,工作压得心理抑郁跳楼的,所以不必象清华主楼似的,四周围满铁丝网。一眼望去,天也是蓝的,星星点点,闪闪。那时的中关村没有什么高楼大厦,这六层的办公楼顶已经可以似乎了望到最远的科学院小院宿舍。

看着父亲打打太极拳,自己就围着天台四处跑,努力数着每一盏灯亮的地方。站在那里,感觉自己已经融化在大地,星空还有着淡淡的香烟的味道。

[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