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论袁崇焕的蓟门之失 -- minotaur

共:💬112 🌺31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论袁崇焕的蓟门之失之二

1. 蓟城城关的位置

网上给的地图,多是google的卫星地图, 蓟门附近已经是一大片水库,不复当年的原貌。为了便于分析,这里附上一个本世纪50年代的军事地图,比例尺是25万分之一。那个时候于桥水库还没修,地形地貌应该同三百年前相去不会太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 蓟门一带军事地形图

说明:这是我将两幅地图合并起来的,上半部蓟县的那个地图等高线的标高最小是100米为基础单位,而下半部玉门那个最小是50米为基础单位,所以看上去有点不太连贯。而且细心点的人可以看到这个拼装图的经纬线略微有些对不上, 因为我不太会用photoshop, 在photoshop里面粘贴两个图片实在是太费劲了,对我来说能瞎猫碰死耗子般地对接在一起已经是天大的运气了,所以实在很抱歉。

合成时所用的两幅地图来源于美国陆军测绘局,是以日本在华测绘的图为母图,再以航空测绘修正的。解放后我们国家自己也是以缴获的日军的基本地形图为蓝本再度测绘的。尽管这样,在核验有不一致的情形时,经常发现是我们自己测绘错的多,日本侵略军的地形图错误少。其中尤其以东北、华北地区的日军地图异常准确。

基本地形图就体现在“基本”二字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只是在城镇里地形地貌会有一定的改变。但是在绝大多数的地域,海拔、地形、河流、基本地貌是没有太大的改变的。google地图现在是很不错,但是由于是卫星图,基本的经纬度,三维图的等高线,河流等误差还是很大。虽然GE确实是看得很仔细,但是,对于很多的地形地物地貌等,在GE上不一定能看得到。看得到了也不一知道是什么。而且GE上河流你看到了却不能知道河流的流向。有些地方卫星图上由于照相的时间关系,季节性强的河流就看不到了。GE地图在广大乡下地区是看不到乡村道路的,但是在基本地形图上这是必须要表示的内容。在GE上,是能看到不同的卫星图之间拼接的接逢,这就是卫星图的误差。最后,GE上没有地名。

从地图可以看出,蓟门一带是一个V字形的口袋形状,两边是山,夹着一条河。袁崇焕所驻扎的蓟门不可能是今天的蓟县,因为蓟县已经在这个口袋的外面了。应该是营房-仓上屯-杨各庄-杨家套一线,那里才是V型的底,正好锁在这个口袋的底部,依山傍河,堪称险要。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就是蓟县到玉田之间的燕山山脉,在十百户东边一点有一个大豁口(体现在现在的于桥水库上就是一个向下的V形缺口)。在google地形图上用最大分辨率 (20米间隔的等高线)可以清楚看到这个豁口基本上是平地(这个豁口的北面出口现在被水库淹没了,因为水库水平面的海拔为26米, 蓟县县城海拔27米,可以把当年水库下面的地形看作是平原)。所以蓟城的关城只有推进到上面所说的一线修筑, 才可以预防敌人利用这条坦路潜越的可能。后面分析后金潜越路线的时候还会讲到这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2 蓟州东城关的位置示意图

图中用紫色钉耙形状的线粗略标识了蓟州东城关,另外绿色箭头画出了三条能够穿越玉田燕山的大致路线。

关城建在这里同如今的蓟县的位置相比还有一个方便之处,就是水运。从上面的军事地形图可以看出,东西走向的梨河,从今蓟县治的东南流过,接入南北走向的蓟运河。关城在此跨河而建,分接南山和北山,最为合理。

关城的位置,作为当事人亲历记的边事小记可以佐证,其中说,"奴既来马伸桥,离蓟城二十里尔"。如果是从今天蓟县县城到马伸桥,恐怕要有50里了。

顺便说一下,古代的关城和今天的人想象得不一样,不是在峡谷那里孤零零立个门搭个城楼,敌人可以随便绕的,那样的话就不叫关城了,因为敌人可以跑到你的后方切断你的补给,四面被包围,后方的支援和情报联系都被切断,在军事上是极其被动的。所以,古人不白痴,而是横山筑城,你想要绕过去,对不起,爬山吧。举个例子,古阳平关,横山筑城十余里,当年伤透了曹操的心。袁部守蓟城,主要是防备后金西越,袁崇焕的奏疏说"惟西协石古曹墙亦与敌共之,但争内外耳",也就是袁的注意力放在了蓟城西面的一段石墙上面,这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蓟城当初的设计已经考虑到了这个潜越的可能,修了很长的关墙。

其实更好的防守地点应该是石门镇,如陈仁锡《无梦园集》所持的观点,袁应该守石门险要。但是可能有点来不及。袁崇焕回师的路线就绕了个大圈子,然后从蓟城继续向前出哨,十二日,袁军的前哨和后金军的前哨在马伸桥遭遇,取得了一场小胜利。袁崇焕等认为后金主力即将来到,于是严阵以待。

2. 后金主力到达蓟城没有?

我的答案是,没有。那么多史料,没有一个清清楚楚地证明后金主力到过袁崇焕驻扎的蓟城(满纸胡说八道的明季北略除外)。

对于这一点,当事人周文郁的边事小记倒是写得比较清楚。

"十三日,侵晨,报奴全军过石门驿,公令马步兵尽出城外列营。营甫定,有奴骑二百余,分四队扎我军之东南,相持两时,并不见贼大兵。公令我发炮,贼闻炮即四队排为一字,忽退去。竟日无一骑复至,使我欲战而无可战。十四日,乃探奴大队潜越蓟西矣。"

也就是说,十三日整整一天只来了200余敌骑,不见敌人的大部队,蓟门的袁崇焕军直到十四日才得知后金主力潜越蓟西了。我认为这个应该是绝对真实的,谈迁的国榷也采纳了这个说法。如果后金主力到了蓟城并潜越,只能是13日夜间,但也正如袁黑们所分析的那样,会出现太多神奇的不合情理之处,于是结论只能是袁崇焕是超级脑残。

满文老档倒是出现了"是夜,过蓟州外五里扎营",不过,要注意的是,这里满文老档除了这句话之外没有更多的细节,"过蓟州外五里",不见得就是"过蓟城西五里"。

这里,请注意,如果满文老档翻译是准确的话,"过蓟州外五里",有如下两个可能的不同解读:

第一,这个"蓟州"有可能是个泛指,指的是作为州县所管辖的地区,而不是袁崇焕军所驻扎的"蓟城"

第二,"外五里",不一定是"西五里",比如可能是南五里什么的,后面我在穿越路线的具体分析中,将会给出一个后金军在十三日夜的可能宿营位置,恰好处于蓟州城关的五里范围内。

也就是说,"过蓟州外五里" !="过蓟城西五里"。网上某些帖子里面所有的推论都按照这个"过蓟城西五里" 的理解进行,然后得出一大堆很牵强的推论;既然前提都很可能是错的,据此而得的诸多推论就都成了空中楼阁。

(未完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