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聊聊二战德军和苏军的机动作战(上) -- 忘情

共:💬24 🌺116 🌵1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本帖(曾)被判违规,无申诉/道歉帖,未达标。

家园 关于苏军的大纵深作战,白俄罗斯战役是值得研究的

   “巴格拉季昂战役”结束之后,苏军解放了白俄罗斯,把战场推进到了侵略者的老巢——德国的东普鲁士,还解放了“维斯瓦河-华沙”一线以东的波兰领土。这场战役的胜利也为解放立陶宛全境和部分拉脱维亚领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战役中苏军在维斯瓦河对岸建立了坚固的桥头堡,并成功地强渡了涅曼河和纳雷夫河(Narev),以上这些都为苏军向东普鲁士的进攻创铺平了道路。正是由于“巴格拉季昂战役”为后续各战役创造了良好的条件。8月20日,乌克兰第2、第3方面军在乌克兰第4方面军部分兵团的参与下发动了“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3天后罗马尼亚退出战争;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保加利亚、匈牙利、芬兰也相继退出战争。

   在战役开始后的前两个星期里中,苏军通过歼灭中央集团军群就已经取得了战役性胜利。白俄罗斯战役成功地从战线上其它方向将德军部队吸引过来,而这些被抽走部队的方向又恰恰是苏军夏季攻势里计划打击的方向。白俄罗斯战役中苏军共歼灭了30个师,吸引了共计28个师的德军到自己的方向上;德军3个集团军被歼灭,北方集团军群的第16集团军也被打残。

   在1944年的整个夏季里苏军向前推进了600公里,这相当于巴顿和盟军从诺曼底到德国边境推进距离的2倍。苏军在维捷布斯克、博布鲁伊斯克、明斯克、维尔纽斯和“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Litovsk)”这5个包围圈中歼灭了大量的德军。苏军在战役开始时的进攻正面宽度为700公里,到了战役结束时进攻正面宽度扩大到了1,000公里。前后估计共有97个师外加13个旅的德军卷入了这场战役,而参战苏军部队的总兵力为:2,500,000人,45,000门火炮和迫击炮,6,0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约7,000架作战飞机。

   苏军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地域内完成了这场战役,这次战役也是苏军在伟大卫国战争所有进攻性战役中最成功的一个。苏军在明斯克星虫的包围圈与18个月前在斯大林格勒形成的包围圈规模相当,可是在斯大林格勒苏军花了将近2个月的时间才吃掉那个包围圈,在明斯克则只用了仅仅一个星期的时间。为了完成明斯克包围圈,苏军的突击纵深达到了250公里,还有效采用了直接追击与平行追击相结合的战法,虽然这个战法很复杂,但苏军完成的很熟练。在这次战役中苏军战役指挥艺术主要体现在对兵力机动性的灵活使用上,尤其是各种快速兵团的灵活运用。苏军先有步兵师完成战术突破,然后依次投入“先遣分队”(常常以集团军独立坦克旅为基础建立)、坦克军(集团军指挥)、骑机集群或坦克集团军(方面军指挥)完成战役突破。有时快速兵团甚至在战术突破战斗结束前就投入纵深突破战斗。当然,苏军指挥员只有在确信战术突破不久就能实现时才会投入快速兵团。在少数情况下,战斗打响的第一个昼夜苏军就会将快速兵团投入交战。在主要快速兵团回撤休整以前,苏军的进攻速度为平均20-25公里/昼夜,7月中旬撤回快速兵团之后为平均13-14公里/昼夜。不过在7月18日开始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左翼部队向维斯瓦河的进攻中,他们的平均推进速度也是20-25公里/昼夜。

4.总结

  “巴格拉季昂战役”中的各次大纵深作战的攻击纵深从60公里到250公里不等,这些大纵深作战任务主要由快速兵团担任,而快速兵团能否成功完成任务则取决于其编成中的坦克兵们的作战表现。苏军作战思想中对于坦克兵运用部分最关键的一点是:战役开始后必须尽快对敌人的战役全纵深实施打击。为了实现这样的作战设想,突击步兵师在担任主要方向的攻击作战任务时会加强以坦克旅,步兵师则利用这个坦克旅组成先遣分队完成对敌人战术防御地幅的突破作战。一旦苏军指挥员确信敌人的防御已经开始瓦解,就算步兵师的战术突破作战还没结束,他们也会立即将更大规模的坦克兵团从突破口投入作战,让他们进入敌人后方执行大纵深突破作战。

  所有担任纵深突破任务的苏军快速兵团的组织结构和人员、装备的编制都经过精心设计,以便他们一步步地可靠地突破到敌人后方,事实上他们也确实做到了这点。在他们可能需要任何支援之前,坦克军可以在敌后100公里的纵深内作战,坦克集团军或骑机集群可以在敌后200公里的纵深内作战。另外苏军作战条例也允许他们不必确保与后续步兵集团军或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可靠联系,快速兵团应专注于上级赋予的作战任务。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可以用坦克旅和先遣分队完成对维捷布斯克的合围,也可以用坦克军完成对博布鲁伊斯克的合围,还可以用坦克集团军和骑机集群完成对敌后250公里的明斯克的合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坦克集团军和骑机集群即使在完成对明斯克的纵深突破后仍有足够的战斗力继续推进150-200公里,直到维尔纽斯和巴拉诺维奇以西才停下。

  从前面提到的战役中每昼夜平均推进速度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平均推进速度的降低是由于撤回快速兵团休整的缘故。不过,快速兵团在回撤以前创造的良好的局面还是让后面的步兵集团军和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又推进了200公里。于是,当苏军德进攻终于停了下来的时候,德军赫然发现苏军比他们预期的情况多推进了约400公里。战役开始后的3周时间中苏军就推进了300-400公里;在接下来的5个星期里德军试图重新建立防线,但苏军仍在推进,只是速度有所放缓。在1943-44年的冬季攻势中,苏军在乌克兰一直因为不能确保包围圈中的德军被悉数消灭而苦恼不已;不过在1944年的白俄罗斯战役中这样情况没有发生。在白俄罗斯战役中苏军构成合围对外正面的部队持续地向外推进,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阻止任何对包围圈中敌人的救援行动。在过去的那个冬天里,明明已经陷入包围的敌人最后却被解围部队救走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两次了。

  苏军为了让纵深突破部队能突击的更深入建立了“坦克集团军”——这个专门的大规模坦克兵的组织结构。同时,骑机集群也被证明是装甲兵大集群在恶劣地形上的良好替代品。这些部队是不会再战术突破阶段就投入战斗的,他们只应当被赋予具有战役或战略价值的攻击目标。正是这些部队的的存在才使得苏军能够同时在敌人防御体系的全纵深上展开突破。

  当然,我们不应当忘记苏军再次这次战役中取得如此重大胜利的另一个原因——对马斯基洛夫卡条例的深刻理解和坚决贯彻。对马斯基洛夫卡条例的贯彻从战役计划的制定时就已开始,随着战役准备工作的进行从最高层到基层坚决地得到了贯彻执行。不仅是在“巴格拉季昂战役”的准备阶段,苏军对马斯基洛夫卡条例的贯彻执行贯穿苏军整个1944年夏季所有进攻战役的准备阶段。虽然苏军并不能每次都做到成功地向德军隐瞒战役进攻方向,但至少这样可以让德军在防御中不能有效使用兵力。仅就“巴格拉季昂战役”来说,苏军成功地达成了战略突然性,至少是战役突然性,并且在进攻兵力规模和分配问题上达成了战术突然性。

  马斯基洛夫卡条例只是苏军成熟的战役战法表现出来的一个方面。苏军德战役战法将战役从计划、组织、到作战结束的各个阶段合理地划分为时间上长短不同各有侧重的多个环节,只有当苏军指挥员确信部队在一个环节取得成功时才会命令部队开始执行下一个环节的任务。比如说,苏军在明斯克以西完成大纵深包围作战的决心就是在对维捷布斯克和博布鲁伊斯克的包围达成之后才作出的。同样地,苏军向苏波边境进攻的决心也是在对明斯克的包围完成之后才作出的。此外,苏军一直没有忘记解放白俄罗斯和消灭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是此次战役的核心任务,个环节的任务也都是围绕这两个核心任务展开的。

  有一个苏军可以运用到大纵深作战中的战法,但是他们却从来没有效地运用过;这就是空中遮断作战。事实上,在整个伟大卫国战争中,苏军用在美国空军意义上的空中遮断作战的出击架次只占总作战飞机出击架次的5%。另一个苏军具有但却没有运用的大纵深作战能力是空降作战。在白俄罗斯战役中苏军用游击队完成了空降兵的任务。不过游击队并不总是靠得住,要知道有一些乌克兰游击队甚至是仇视苏维埃政权的,他们在1944年春天杀害了苏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瓦图京(Vatutin)元帅。另外苏军在出境作战以后也不可能再指望得到游击队的帮助了。

  不得不承认,苏军在“巴格拉季昂战役”取得大纵深突破作战的成功与德军古板落后的防御部署和防御作战条例有密切的关系。也许德军将领们实际上知道该如何建立纵深防御体系,不过主动后撤缩短战线,将兵力节约出来组成战役预备队的行为元首显然不会同意;元首也不会同意在防御纵深购构筑工事建立第二道防线的。客观地说,元首关于第二道防线的决定并没有给中央集团军群造成多大的伤害,因为这儿本来就严重缺乏兵员,甚至连构建战术防御地幅内第二道防线的兵力都没有。中央集团军群根本无力防守自己规定的防区 ,他们既缺乏兵力也缺乏工程上的准备。当可以被留作战役预备队的第54装甲军都被调走以后,中央集团军群在苏军的进攻面前可谓气数已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