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论袁崇焕的蓟门之失 -- minotaur

共:💬112 🌺31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论袁崇焕的蓟门之失之十二

通州当时受到明朝的异常重视,已经有重兵驻扎:先是在通州临时设镇,任命临时起用杨国栋担任(崇祯长篇页1560戊子初八),"总兵杨国栋已驻通州"(崇祯长篇页1570),"已调保镇兵二万驻通,推大将杨国栋统之矣(崇祯长篇页1573)"。崇祯长篇后面还有多处谈论通州守御,比如十八戊戌,负责守通州的御史方大任上疏说杨国栋在通州遇到地方不听其号令的问题。同时,崇祯在初十(崇祯实录记作初九己丑)还任命太子太师孙承宗到通州都理兵马钱粮。"时烽火遍近郊,承宗从二十七骑出东便门,道亡其三,疾驰抵通,门者几不纳。既入城,与保定巡抚解经传、御史方大任、总兵杨国栋登陴固守" (明史孙承宗传)。

而河西务是漕运咽喉、榷税钞关,水陆驿站所在,地位显要、市景繁荣,早在明朝即有“京东第一镇”之称。从边事小记"驻兵张湾,就食于河西务"的描述也可知河西务当时是军粮的供给地。明朝朱元璋建国, 派徐达统帅大军北伐,舟师步骑,夹运河而进, 就是在河西务大破元兵主力的。此役后,元朝皇帝放弃北京,由居庸关逃往上都。

读史方舆纪要里面记载如下:河西务在通州武清县东北三十里。今东南运艘,由直沽至河西务,凡百十里,又百三十里至张家湾,乃运入通州仓。官民舟航,皆骈集于此。"自河西务以至通州张家湾,计百四十里。河狭水迅,路曲沙亭,凡五十有九浅云"。

史料上我没有发现有明确提到河西务之处, 可能归通州管辖,或者是天津漕兵驻扎;因为属顺天府而不是保定府,不可能是真保兵。漕兵本来有五营, 振武营和正兵营都已经被裁掉, 还剩下有海防营、镇海营和标兵营。根据之前明廷商议调标兵营赴蓟州应援的情况来看,河西务有可能是标兵营驻扎。这地方暂且存疑。希望有高人能予以纠正或补充。

现在我们试着站在袁崇焕和关宁军的立场上,试着看看在当时所处的情况下有哪些可行的办案。冒冒失失地冲上去和后金军硬拼是不行的,因为袁军数量不足,而且当时周围已经没有多少能用之兵,“而河南山东之兵道远似无及于事,今亦当檄之速来尔耳”(十二壬辰崇祯长篇1576页),都还没来得及赶到。当时所有的机动兵力,除了关宁军外,就是周围宣府大同,昌平,保定等的援兵,即宣大前来救援的满桂侯世禄,西北昌镇的尤世威,保定总兵曹鸣雷,可能还有保定总督刘策,这些兵马都没能汇合在袁崇焕军里面,这个就是所谓袁崇焕的遣散援兵问题,后面还要详细说一下。当时情况下,如果孤注一掷硬拼的话,只能把关宁军葬送掉,然后后金获得充分的行动自由,局面更加恶化,所以只能另想他途。

当然也不能退回到山海关当撒手大掌柜,所以大约不外乎是尾追或者绕路到后金军前面堵截两种方案。第一种就是在后面远远地尾随后金军,这样是最无所作为的,但只要不大胆冒进,还是安全的;第二种就是绕路到后金军前面拒城池堵截之,这个大约就是袁军后来的实战方案,安全,但关键要判断准确后金的前进方向。

这二种方案就是一开始的时候袁崇焕和众将商议的内容。最后应该是采纳了第二种,具体实施就是抢先赶到后金的行进方向的前头,或是背靠城池列阵,或是登城防守,这样可立于不败之地。他们以为后金军还会像宁锦大战的时候那样,主动去进攻他们。但是后金并不傻,吃一次亏就学乖了。

后金可能的前进方向, 有西面的通州, 已有杨国栋等重兵驻扎; 或者南边的河西务。这两个地方都非常重要,不光是众多的漕粮,一旦被攻占,京城的运河补给线就被切断了。史料上我没有发现有明确提到河西务之处, 它属顺天府而不是保定府,不可能是真保兵,应该是天津漕兵驻扎;漕兵本来有五营, 振武营和正兵营都已经被裁掉, 还剩下有海防营、镇海营和标兵营。根据之前明廷商议调标兵营赴蓟州应援的情况来看,河西务有可能是标兵营驻扎。这地方暂且存疑。

当然后金也可以向北,但北边没什么油水,顺义那边已有满桂侯世禄驻扎(之前袁崇焕命侯世禄守三河, 不清楚他是怎么到顺义的), 或者向东杀一个回马枪, 这种针对蓟州或者袁崇焕军的可能性前面已经分析过,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能不提防。

最终结果来是袁崇焕军十六日赶到河西务。然而,无论是按照前面说得第一种方案尾随也好,还是按照第二种方案堵截也好,都说明袁军判断的后金的进军方向是有北向南,这和实际情况后金由东向西几乎是南辕北辙,而且本来一开始袁军已经知道后金的行军方向是向西的,到底是什么情报,什么时候使得他们改变了这个判断了呢?

崇祯实录记述了十三日到十五日这几天后金蹂躏的州县,包括了玉田、三河、香河、顺义诸县(卷二0068页)。玉田前面分析了,是后金潜越所经;三河是西越蓟州的必经之地,顺义在满文老档里面写了,是后金分兵攻打满、侯的结果;只有香河是个疑问。十四日后金主力在三河,只有十五日一天有可能到香河。这一天,后金分兵三股,一路去顺义,主力则去往通州北,剩下的莽古尔泰的三千骑兵则只说是探查通州河, 具体方位则模糊不清。

满文老档对后金军十五日的记载如下:

"十五日,遣贝勒莽古尔泰、墨尔根戴青、额尔克楚虎尔、台吉杜度、台吉豪格统兵三千人,赴通州河查视渡口处,兼捕哨卒。汗自三河县起行,行二十里,前行诸贝勒获一汉人,送至汗前,讯以敌兵消息,该汉人告称:大同、宣府二总兵官之兵皆驻北边顺义县城等语,遂遣台吉阿巴泰,台吉岳讬,率二旗兵及蒙古二旗兵往。是日,渡通州河,驻营城北..."

(957-958页)

这里的通州河指的是哪里?我发现网上几乎找不到通州河这个名称,查了一下<读史方舆纪要>之类的古代地理著作也没有发现线索。我认为应该就是潮白河。如果是北运河的话, 那么已经在通州城边上了, 而通州是这天行军最后的目的地,没必要出发之前就派这么多人去查视。而且也不需要动用三千人这么大的规模,几十个哨骑就行了。比如十六日后金派了三个台吉, "率每牛录甲兵三人,向京城侦查, 是日,驻于彼处"。三个台吉率领的人数可以估算出来,后金总共有240-250牛录[1],而且还有二个满洲旗去了顺义十六日才回来,不可能接着参加此行动。所以大约四五百人左右。

从领此三千人的头目来看, 里面有三个贝勒,两个台吉,说明后金方面对此很重视, 对比一下进攻顺义的满桂和侯世禄两军,派去了四个旗,满、侯二军不战而逃,说明人数不少,但统帅却仅仅有两个台吉。从地图上看,潮白河向西南方向流经香河,所以,如果把这三千人解释成为向香河方向的侦查行动,是说得通的,而且能够解释崇祯实录后金陷香河的疑问。

而且满文老档这里还着重提了一笔,"兼捕哨卒"。一般的理解是后金想要保守军事机密,偷袭什么地方,可是后金进军到此已经是明朝的腹地,没有什么秘密可保,明朝方面十里设一塘,塘哨不是趴在地上而是在高处瞭望的,附近都是平原地形,几十里外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我猜想很可能是为了针对袁崇焕。

军队行军比较忌讳侧敌和尾追的敌人,因为行军队形不是战斗队形,如果对方赶上并发动进攻,己方会陷于被动而遭受额外的损失。所以后金方听说顺义有满桂等兵驻扎,急忙派重兵攻打。没有理由对身后的袁崇焕军视而不见。后面会分析,这时的袁崇焕军很可能在尤古庄一带,无论是否,此时距离后金军不会太远,后金如此分兵三路,实是兵家之忌。所以,我认为,莽古尔泰等率领的这三千人,很可能是疑兵,佯装向南行动,同时也负责防卫和监视袁崇焕军的任务。

这样一来,袁崇焕的侦骑不能越过这三千人向西,袁崇焕军因此产生误判,以为后金的进军方向是南边的河西务。而京城方面的情报也被阻隔,只能绕路三河或者河西务方向才能送到袁崇焕处。而此时袁崇焕军大约在倍道兼程前进,京师方面也不清楚他们的动向,袁崇焕军对京师的消息也一无所知,双方情报互相不通,形成了"时命崇焕不得过蓟门一步,盖先有言崇焕导建州兵入内地,而崇焕不知也"(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版1488页)的结果。

十六日,后金主力进至通州北,停留了一天, 不光是为了休整, 也是为了等待其他方向的几路部队前来汇合。

当然也存在其它的可能性,因为资料的缺乏的关系,只能停留在推理上了。不管有没有前面所说的后金的误导,袁崇焕南下防守河西务都是成立的。至少挡住后金可能的南下路线,让后金的危害限制在北京通州一线,是可取的。就好比救火,虽然不能扑灭火情,但是建立隔离带,制止火势蔓延,这种做法说不上坏吧,至少比直接投入火场被烧死强。只要部队还在,形成牵制局面,然后汇合各地赶来的勤王军,积聚一定力量后驱逐后金军,未必没有希望。

总之,到底袁崇焕的关宁军的追击行动,是不是真的"纵敌长驱",关键在于是有罪推定还是无罪推定。如果是无罪推定,那么袁崇焕有充分的无罪理由;如果是有罪推定,也即先认定袁在此事上有罪,那么可能性也许有。

如果袁真有责任,我认为应该从袁更早之前的决策找起;就好比下棋,一步棋走错,后面的几十手虽然步步都正确,但也只是聊尽人事而已。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