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所谓三皇五帝 -- 王威

共:💬90 🌺19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所谓三皇五帝(13)

  

  黄帝王朝自首任君主黄帝开始,各大族群间的宗教战争所引发的造神运动,至此定格。

  自伏羲王朝以来,各氏族巫觋专业降神,为民服务的时代,由于帝颛顼推行的“绝地天通“而接近尾声了。

  帝颛顼尊号为高阳氏,高阳者,高高之太阳。

  也就是将伏羲王朝之太昊氏之余烈发挥到了极致,成为天上太阳神之人间化身。

  自此,天视天听皆出于帝颛顼一人之身。10

  巫觋为帝颛顼一人“独占”,通天地成为他(包括他所指定的南正重氏、火正黎氏)的特权。

  帝颛顼有了这样的能力来配合他的雄心,遂得以开“神道设教“之传统,将本族之古老的祭祀系统——祭天、祭地和祭祖三大系统,糅合为一。11

  所谓的神道设教,首见于《易经》,上面说:

  观察天下的造化之道,四季周而复始,圣人仿效自然造化的万物之道,教化人民,而使天下信服。12

  神道二字,道就是规律,有规律谁都能搞定。

  神呢?《系辞传》明确说:“阴阳不测谓之神”,也就是说,没规律。

  是以神道,重点在于神,而不在于道。

  是以神道设教,在今人之以为里,往往是统治者装神弄鬼,愚弄百姓。

  实则不然,在上古时代,中国文明比诸世界各大文明,平心而论,总体而言是比较落后的。

  这个落后,只要列举一个事实就够了,中国文字,晚到商王朝才成型。而叙述事件的能力,更迟至于春秋时代。

  论起来,中国人在黄帝王朝时代,就开始有了国族观念,进而征服万方,统于一族。近乎于一种奇迹。

  因为黄帝一族管理之疆域是如此的幅员辽阔,从技术配套而言,以上古中国文明之实力和能力,是很不合格的。

  就像一件大衣穿在的小孩子身上,就已经不是合身不合身的问题了。

  然,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盲干硬干对着干的精神。

  正所谓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上。

  神道设教,就是帝颛顼为了统治幅员如此辽阔之疆域而硬生生创造出来的条件。

  应该说,任何时代,中国人在各项科学技术上都很少领先过别的文明,但是有一样,却是别的文明无法望其项背的。

  那就是政治制度设计的智慧。

  在神权时代,我们就已经有了轮流坐庄的寡头政治制度——禅让制。

  有了政教合一的政治模式——神道设教。

  到了王权时代,我们还会有保证贵族政权运作稳定的基本国策——宗法分封制。

  再进入皇权时代,更有以追求中央集权为终极目的之郡县制。

  更为满足郡县制正常运作,量身定做、独创出造福全人类的考试制度——科举制。

  最终,降自隋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而又满足治水社会之寻求的文官系统横空出世,使得中国文明臻于至善至美之境界。

  所以说,中国人搞别的能力不行,搞政治头脑,自认为为第二,别人都不好意思来抢这个第一。

  当然,进入民权时代,中国人在政治制度上面是落后了西方。

  但是,我坚信一点,西方的那些不知所谓的民主人权之类的东东,最终会被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人在不远之将来,创新出一种新的模式而取代之的。

  作为中国人,我们饱读历史,纵观中国五千年之历史兴废,当要有这个信心和信念。

  不然,读历史就没有意义了。

  神道设教,一旦成为成为中国历史之传统,也有很多的弊端。

  比如政府对一切社会资源全面垄断。象“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便是最好的注释。

  又比如,每个王朝易主都被涂抹上五德更替的神秘色彩。帝王生死必有神灵显示,一家祸福亦有祥瑞灾异征兆,并美其名曰“天人感应”。

  又比如,“人治”大行其道。法治难以形成传统,导致专制主义成为中国文明之沉疴,

  然而,平心而论,论帝颛顼之初心,肯定不是将脑袋用在这上面。他只是为了救急,摆脱眼前之困境。

  我们作为后人,要承担自己应该背负的责任。让帝颛顼一人总其责,不惟是一种逃避,更会是对自己造成自虐式的惩罚。

  帝颛顼以“绝地天通”为契机,使得经验性的原始历法得以逐次推广,推动各氏族在农耕文化加强交流,也为后来华夏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构建,奠定了一个支点;

  在帝颛顼领导下,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再次在东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前所未有的大联盟。

  在这一大联盟的覆盖之下,黄河中下游流域,大批“部落王国”或“古国”开始跑步向前,加速整合,成为“方国”,为王权时代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总之,中国早期国家政制久经酝酿,非由一时突变造成。帝颛顼时代,实为中国最值得注目的一段历史。

  

  帝颛顼的政治作为,除了上述三件大事之外,尚有几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这里也不妨说上一说。

  台湾作家柏杨晚年治史,写过一本《中国人史纲》,内中对帝颛顼时代之陈述,只有一句话:

  他是五帝中的第二帝,号称玄帝,即黑颜色的君主。他也默默无闻,但在位七十九年中,却作了一件使天下所有男人都大为抚掌称快的事,就是他下令女人在路上遇到男人时,必须恭恭敬敬站在路旁,让男人先走,否则就流窜蛮荒。

  玄帝之称号,是汉代人搞出来名堂,至于这个玄帝的玄,指的是尚黑,以黑色为尊贵之色。

  柏杨所谓的黑颜色的君主,不知何指。如果是服色为黑颜色的君主,也许有,但不在中国,而在非洲。

  至于柏杨提到的帝颛顼制定了男士优先、女士让路之礼仪,事诚有之,出自《淮南子》一书:

  帝颛顼时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如果有女人不给男人让路的,官员要把女人抓起来,拉到闹市的十字路口,打屁股,以示惩戒。13

  很多治上古史的专家都以为,这标志的在帝颛顼时代,中国已经进入原始社会晚期,氏族制已经解体,实行了男娶女嫁,人们有了家室,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时代已经过去。

  是以帝颛顼的拟定的这些个制度,说明母系氏族已让位于父系氏族,“父权制”已经确立,男尊女卑的观念开始出现。

  这个嘛,我个人有不同的意见,因为再下来的章节,即将展开黄帝王朝第四任君主帝喾的一生。

  从帝喾的个人婚史,我们可以看到,母系的地位还是很强大的。

  因此对于帝颛顼的这个做法,我倾向于认为他是在战争期间,施行的一种临时军事管制措施。

  我们可以想象,当少昊氏、祝融氏、共工氏打的如火如荼,天昏地暗的时候,一切的行政措施都是为军事开路。

  在上古时代,可不像后世,大搞共工基础建设,大部队从一个地方行军到另一个地方,之间有一条羊肠小道就不错。

  在这样逼仄的小道上,出来采集果实的女人也往往是成群结队,不免堵塞交通。一旦和由男人组成的军队相遇,则必然影响和限制了军队投放战场的速度。

  是以帝颛顼才在战争期间颁发此之临时措施。

  这个措施当然和“父权制”的确立,男尊女卑的观念之开始,是一点也不相干。

  

  第二件小事情则是以大联盟盟主的身份,集合文艺工作者,大抓音乐创作。

  大家都知道,帝颛顼很小就学会弹奏琴瑟之类的乐器。

  大家还知道,他从小就讨厌音乐,摔了很多琴。

  这样的人,如果说一成年了,就转性了,又喜欢上音乐了,就未免有点不合常情。

  但是《吕氏春秋》一书上却说:

  帝颛顼生在若水,住在空桑,登上了帝位。在他统治的时期,在上天的安排下,纯正之音乐在民间流行,这些民间音乐发出熙熙、凄凄、锵锵的声音。颛顼喜好那些声音,于是就叫飞龙作乐,摹仿八方的风声,乐曲命名为“承云”,用以祭祀上帝。

  颛顼就叫鱓先给乐曲领奏。鱓就仰面躺下,用尾巴敲打自己的肚子,发出和盛的乐声。14

  这个鱓,按照《说文解字》的说法,是一种鱼类,它的皮可以剥下来制鼓。

  而按照《爾雅翼》的说法,又似乎是一种像是蛇,但又没有鳞的动物,身体分泌涎沫,夏天的夜晚在浅水的地方营造窟穴。

  是以有人断言即今天之扬子鳄。

  帝颛顼整天忙着和共工氏大战,直到晚年临终前,还有共工氏之余部作乱,应该不会太闲。

  而且他也不喜欢音乐,怎么会又制作《承云之乐》,还发明了新乐器——鼍鼓呢?

  关于,音乐之起源,很有一些学者认为是起于劳动者在劳动之中的吆喝。要是这样说起来,那音乐的起源一定古到了人类尚是猿猴之时代了。

  若论起进入文明时代的音乐起源,首先要具备一个条件,就是群居。

  群居才有交流之可能,大家白天忙完,瞎吆喝完了。晚上,回到定居点,一起探讨。

  这个说,哎呀,你今天吆喝的好,真让人浑身带劲。

  另一个说,那里,是大哥你天生就是力气大。

  又一个说,我前天捏了片竹片一吹,那声音真的很不一样,也很好听。

  这个说,是嘛是嘛,赶紧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口活。

  赞扬来,谦虚去。于是音乐之美感,也就得以研究之,进而发掘之。

  总之,音乐和人类一切艺术没有两样,都不可能是纯天然的。只有经过了再创造,才能成为艺术。

  这点,《吕氏春秋》同样给我留下了资料,书上说:

  黄帝叫伶伦创制乐律。

  伶伦从大夏山的西方,到达昆仓山的北面,从山谷中取来竹子。

  他选择中空而壁厚均匀的竹子,截取两个竹节中间的一段一一其长度为三寸九分——而吹它,把发出的声音定为黄钟律的官音,吹出来的声音是“舍少”。

  接着,他依次共制作了十二根竹管,带到昆仓山下,听凤凰的呜叫,借以区别十二乐律。

  雄凤鸟叫有六个声音,雌凤鸣叫也有六个声音。

  他把根据这些声音定出的乐律同黄钟律的宫音相比照,都适度和谐,这些声音都可以由黄钟律的宫音派生出来。

  所以说,黄钟律的宫音是乐律的本源。

  黄帝又令伶伦和荣将铸造十二口钟,用以和谐五音,借以展示华美的声音。

  在仲春的月份,乙卯这天,太阳的位置在奎宿的时候,开始演奏它们,奏出的乐曲命名为“咸池”。15

  从伶伦创造音乐的整个过程来说,已经很讲究了,将动物界最美妙的声音,分为十二个音,经由乐器,译读而成乐谱。

  黄帝命令伶伦制作音乐,肯定是有用意的。

  黄帝王朝的疆域在上古时代,已经很大了,到了中国人治理经验的极限。

  这么大的疆域,各氏族各有各的方言。

  即便以今日之中国而论,尚有“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之说。16

  那时候又没有文字,那么怎么样把国家政策传递到基层去就是个要命的大问题了。

  我们看金庸写的《射雕英雄传》一书,在第四十回中,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即将离开人世,派出使节,召集所有在外地征战的儿子回朝——

  一名黄衣使者翻身下马,直入帐中,向拖雷磕头,禀道:“四王子,大汗有令。”

??? 拖雷道:“大汗说甚么?”

  那使者跪在毡上,唱了起来。

  原来蒙古人开化未久,虽然已有文字,但成吉思汗既不识字,更不会写,有甚旨意,常命使者口传,只是生怕遗漏误传,常将旨意编成歌曲,令使者唱得烂熟,复诵无误,这才出发。

  那使者只唱了三句,拖雷与郭靖一齐心惊,拖雷更流下泪来。

  那时候蒙古人已有文字,为了照顾成吉思汗这个大文盲,以唱歌而传旨意。

  而黄帝王朝可能已有文字,但是和大家都不通,怎么办。

  当然就只能唱歌了。音乐之没有国界的嘛。

  可见帝颛顼制作音乐,是要让自己的统治和黄帝王朝发生联系,更要让大家知道,他的统治正统性,并不是因为他的拳头大,打到了共工氏就算是老大。

  如其不然,他制定的国歌歌名,也就不会叫做《承云》之乐了。

  承者,继承也。云,当然指的是黄帝王朝奠基人黄帝,始创以云为官职的典章制度传统。17

  所谓承云,自然是要发挥黄帝之余烈,大大彰显黄帝一族了。

  这个做法,虽然不是帝颛顼的创新,可是他继承下来。

  没有继承的创新,从来就等于是白创新。帝颛顼的这一继承,也开了一个很好的传统,对中国历史产生莫大的影响。

  以至于搞的每个王朝、每任君主都要创造出一套国乐出来,既显示和旧政权的联系,也显示和旧政权的区别。

  我们看中国历史是非常完整,这个完整有时候就体现在这一点上。

  每个朝代政权建立之后,五年之内,国乐一定就出来了,告诉人民,生活又上轨道了,大家别折腾了,美好日子就在眼前了。18

  什么是文化,就是既有创新,还要有继承。

  只是中国人的政治脑筋太过于发达,即便是在音乐上传承上,从来都很政治化。甚至还演变出这样一套理论出来——

  音乐各方面都不要过分,平正和谐才合宜。

  太平盛世的音乐安宁而快乐,是由于它的政治安定。

  动乱时代的音乐怨恨而愤怒,是由于它的政治乖谬,。

  濒临灭亡的国家的音乐悲痛而哀愁,是由千它的政治险恶。

  大凡音乐,与政治相通,并起着移风品俗的作用。

  风俗的形成是音乐潜移默化的结果。

  是以,政治清明的时代,考察它的音乐就可以知道它的风俗了,考察它的风俗就可以知道它的政治了,考察它的政治就可以知道它的君主了。19

  这个始作俑者嘛,估计还应该算在黄帝和帝颛顼的头上。

  

  帝颛顼统治天下长达78年。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再伟大的人物,也终于到了要挂掉了那一天了。

  他作为黄帝之苗裔、少昊氏之族长,再匡天下,武功文治之盛可谓一时无两,再加上他生殖能力超强,子孙众多(详见下表),不比黄帝之死遭逢地震,他的葬礼非常之风光。

  群臣为他选择了一块宝地,兴建了一处庞大的陵墓,还让他的九个妃子陪葬。

  根据《山海经》的记载:

  务隅山,帝颛顼埋葬在它的南面,他的九个妃子则埋葬在它的北面。

  又说:

  汉水从鲋鱼山发源,帝颛顼葬在鲋鱼山的南面,帝颛顼的九个妃子葬在鲋鱼山的北面,有四条巨蛇卫护着它。20

  帝颛顼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遗爱长留人间。

民众怀念黄帝,就会编造出黄帝乘龙上天的神话。同样,对于帝颛顼,民间传说有一种鱼的身子半边干枯,名叫鱼妇,是帝颛顼死了又立即苏醒而变化的。

  据说,当风从北方吹来,天于是涌出大水如泉,蛇于是变化成为鱼,这便是所谓的鱼妇。而死去的颛顼就是趁蛇鱼变化未定之机托体鱼躯并重新复苏的。21

  

  一个伟大人物的离去,并不意味着一个伟大时代的结束。

  随着黄帝王朝第四任君主帝喾的登场,这位新人王将向我们展示迷人的人格和勇气,勇于戴绿帽子的勇气。

  要看这位达人如何引领潮流,走向新时代,且听下回分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