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心理这点事————能力(1) -- 柚子

共:💬21 🌺9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心理这点事--能力 为什么会体罚孩子?

为什么会体罚孩子?(这里不讨论虐待关系遗传的情况)

打孩子,体罚孩子,并不是少数现象。打孩子的并不一定是父亲,相反,我们看到很多母亲在孩子低龄阶段会打孩子。一般发生这些有违父母本意的行为之后,这些父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责(有一个母亲曾经说过, 我有一次打完儿子之后,很懊恼,用打儿子一半的力度打了自己一下,很疼,我想我下次一定忍住,不打他了,可是下周后,他又闯祸了,我又打了他),但是下次有相似的情况出现的时候,却依然发生。对于学前儿童来说,被打和体罚并不能让他们记住父母想通过“打”来让他们记住的错误,却让他们记住了父母打他们之前的表情和情绪,损害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

我们回顾一下父母在打孩子之前发生的情况,第一种,孩子人来疯,在公众场合“不听话”,人来疯; 第二种,孩子在外面和其他小朋友有了争执,被别的孩子家长找上门来; 第三种,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差,而且表现是死不认错;第四种,自己正在“教育”孩子,却被配偶或者爷爷奶奶阻止。这些情况发生之前,家长是不打算用“武力”来教育孩子的,可是当孩子的行为一再违背自己的希望,受挫感,无助感,加上“面子”作用的催化,动手是必然的。让我们打孩子是因为我们找不到能够让孩子理解我们,让孩子能够按照规则来行为的途径,动手变成了发泄这些挫折感无助感的途径。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实际上是我们重新再一次回到童年,每一天,每件事可能都是新鲜的,没有现成答案的,所以当孩子带来这些意外的时候,首先保持冷静,深呼吸,告诉自己,我是家长,是帮助他成长的人。对于学前儿童,用诱导的方法比较合适。先仔细的了解和分析当时的情况,比方第一种“人来疯”的情况,孩子其实是因为人多情况产生不安全感,从而希望受到注意,引导方向可以转换游戏方式,让他通过大人能接受的游戏行为(比方才能表演,比方说故事,比方小竞赛等)来得到希望的注目感,安全感和认同感。再比如,被告状的孩子,家长这时候,通过聆听和重复事件,并且给孩子解释的机会,从孩子的角度看这类突发事件中孩子的起因,并且引导孩子认识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可能有别的方式。无论是以上哪种情况都需要家长的耐心和爱心。

注:

我们在希望孩子听话之前,我们先要学会“听”话。

关键词(Tags): #心理#能力#打孩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