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河风吹老少年人——沅江河上的排古佬(九) -- 大叶茶

共:💬12 🌺7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河风吹老少年人——沅江河上的排古佬(十二)

十二、往下江

下江,指的是武汉[过去,排古佬称汉口],镇江,扬州,南京,上海等地方。从沅水上游运下来的木材,做成大排后,要统统送到这些地方去。

所谓“大排”,是相对于洪江,沅陵等地的排筏而言。

在陬市,河洑两地重新编扎过的木排,每节长约八到十丈,宽三丈六尺。每节装载约四到五百立方米木材。而上河下来的排筏,两节一联。一联排也就装载个百二三十立方米。相比之下,下河的木排,当得了上河排筏四联八节了!你看,这排大不大!

往下江运送的一个批次,共有同样大小的木排十二到十六节,即使是枯水时节,至少也是八节到十节。运行时,两节排一联,首尾相接,一共是六联到八联。

一联排长约八到十丈,六至八联排衔接起来,长约两百余米,面积约五百平方。占据了河面偌大一块水域。

这么多的排筏,组成一个批次,装载约六千到八千立方米的木材。

运往下江去的木排,装载量的多少和节数的多少,则依据春夏秋冬,四季水情的变化而定,并非一成不变的老套路。

夏季,是桃花汛期,雨水多,雨期长,水量大,上游下来的排筏集中,数量也多。本地水面就那么几块,排筏来得多了,塘口安排不过来,唯一的办法便是空塘口。

空塘口只有两个法。

一个法子是,把上游送下来的排筏集中成片,转移运送到沅江一带的死水套里头去,抽调人马,在当地安营扎寨,就地编扎,做好了就从那里启运。

余下没得别的,只有增加人马,多开塘口了。于是,打鼓佬发了话:下河干了两,三年的,能降住人的角色,先试试看。这意思是说,各自去招兵买马,喊几个人来,搭个小塘口。

有的人早就望着出头露面的机会,如今打鼓佬开了“金口”,真的是“梁山伯,巴不得!”,收了工,夜饭也不吃,打起撩脚便往回赶。回去后,打发父母,堂客和子女,把姨儿的崽,舅舅的儿,姑妈的郎,一齐喊来,如此这般地一鼓噪,这年青的哥哥们便动了心。

都晓得下河当个排古佬,是个来钱的行当。更何况,下了河舍得出力拼命,好好地干,倘若是一下被打鼓佬瞧入了眼,从此,也就有个出头之日了。

即使是退一万步想,下河拿把抓钩,跟着皮打混,挣几个活钱,也强似守着这一亩三分地,总比脸朝黄土背朝天,累得黑汗水流,土巴里头刨食要强!而且,搞得好的话,还可以跟着老表,下汉口,去镇江,逛南京,游上海,开开眼界,长长见识呢!到了那时,便真的是,乡巴佬儿上了街,颈项都望歪!

于是,第二天起,这河面上新开了许多的小塘口,增加了许多的新面孔。啾的,喊的,比开庙会赶集还要热闹!

这新来的人,便是季节性的“排古佬”,他们人数众多,属于打短工的一类。

大水季节里头做成的排筏,装载量较多,一般每节排堆码四到五百立方米的木材。

春冬季,是枯水时节,河里,湖里的水量小,木排行江怕搁浅,装载量也就少了许多。

装多装少,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因数,那要看走那一条水路。

如果是汛期,江河里头的水量大,这时节,便从沅江的挖口子漂湖而过。排筏的节数也多,吃水也深。因为穿湖而过,走的是笔直的一条水路,转弯抹角的地方少,而且,时间也短。行话称作“走西湖”。

如果是春冬季节,西湖水浅,排筏不能穿行,便要沿着绕过沅江县城的内河行走。这内河的河道不仅狭窄,而且弯弯曲曲的,转弯抹角的地方也特别的多,出险情的地点不少。为着安全起见,不仅是排筏的装载量减少,排筏的节数也减少了两至三节,使之显得短小精悍,伸缩自如,灵活了许多。

排筏行走的这条线,行话称之为“走东湖”。

跟上河排的称谓一样,下江排也有头排和尾排之分。不同的区别在于,上河排首尾相联,一共是两节;而下江排呢,却有六到八节之长。而且是两节并联,宽度增加了一倍。

和上河排不同的另外一点,就是头排上不搭棚子。下江的棚子是搭在第二节排上的。此外,下江的尾排也称作梢排。

另外不同的是,下江的头排和梢排上,每一节都安装了两个“擂”,两节并联共是四个擂。

并联的第二节排,每节搭得有棚子。一个棚子是专门住人的,另外一个棚子,除了住打鼓佬和作饭的大师傅外,还兼作伙房和储藏室,堆放油,盐,柴,米等物资。

并联的两节排,长度是一样的。这在制作的时候,已经预先安排好了。这样作的目的是便于运行途中,排筏的转弯抹角。

节与节之间的联结不同于上河排的“磨盘渡”,用的是“对口渡”。对口渡也是从木排底部的横梁穿过,它的好处是有利于转弯抹角时木排能灵活转动,伸缩自如。

还有一点区别,上河排像只船,两头翘,中间沉。而下江排呢,是整体吃水一般深。因为这个不同,所以,下江排筏的头排与梢排的前面,都特地搭建得有一长溜的平台。这平台往前面伸出去五尺宽,便于排筏行江和湾泊时,工人站在上面收发篾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