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38) -- 江南水
昭景屈三家都是从王室分出来的卿大夫,楚国的郡县制是不完善的。另外楚国的地广人稀也使得变法缺乏动力,中原诸国由于可耕地的减少导致了兼并,王室和卿大夫之间争夺土地和劳动人口的斗争异常剧烈。
引用魏昌《楚国史》的论述:
就在楚国对外争夺取得重大进展之际,楚国内部问题也积聚很多,日益演成难以克服的弊端。商末周初楚人立国后,仿效中原王朝,实行以王为首的贵族、官僚三位一体的奴隶主贵族政治体制。王与奴隶主贵族是世袭的,各级官僚也就由这些世袭贵族轮流担任。为保证王权巩固,中央最重要的执掌政治、军事大权的令尹、司马,除了在武、文时代有破格录用非王族宗亲人员担任的例子外,一般均由公子(君王子弟)和世家大族担任。楚庄王时既用世家大族,亦用众公子为令尹和司马。此后,这种格局没有改变,一直延续至战国后。这种王室宗亲垄断政治的局面,一方面避免了王权旁落,另一方面也使政治守旧,缺乏进取的锐气。
楚人建国后,无论是令尹、司马或担任其他官职的官吏贵族,都以俸禄和“赏田”的形式,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和人口,享有政治、经济和军事特权。此外,楚国在一些地区建立了县邑制。县邑制在性质上与贵族食邑制已有所区别,然而统治县邑的县公拥有临土治民的权力,故亦享有政治、经济的特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贵族大吏权势的增长,春秋末战国初,楚国又兴起了封君制。
封君制的特点,一是封地赐田,如《左传。哀公十八年》所记的“封子固于析”的析地,就是子固的封地。显然,这是楚国固有的“封邑”占有形式的继续。二是被封的贵族大吏,又给予以“君”的爵号,“很明显,封君是一种特殊的更为尊荣高贵的爵称”(何浩《战国时期楚封君初探》(《历史研究》1984年第5 期)。当然,封君并非楚国所独有,中原各国也行封君制,但楚国封君时间早、人数多,一开始就对楚国的政局,带来不利的影响。见于古文献与考古发掘资料,楚惠王时期的封君除了析君外,还有鲁阳文君、阳城君等数人。析君子国(公孙宁)是楚平王之孙,白公胜夺权失败后就担任了令尹。
令尹而被封为“君”,使令尹的权势更加膨胀,经济实力更加雄厚,无疑有碍于楚国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楚悼王时,封君更多,权力更大,终演成“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上逼主而下虐民”(《韩非子。和氏》。)的局面。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 层
🙂今天是个献花的好日子 心远地自偏 字126 2009-11-13 22:27:42
🙂那是因为楚国的旧式卿大夫的权力太大 3 青色水 字719 2009-11-13 14:14:31
🙂也有一阵一阵的? 1 裴骅 字440 2009-11-13 15:50:02
🙂可是楚国最后还是走回了卿大夫专权的老路
🙂那么是量化的原因吗? 裴骅 字358 2009-11-13 23:04:27
🙂其它国家我不清楚 青色水 字520 2009-11-13 23:14:05
🙂那么秦制和汉制倒是相似了 裴骅 字318 2009-11-14 14:34:08
🙂秦国的爵位是不能世袭的 1 青色水 字1143 2009-11-14 14: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