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解读宋初疑案“斧声烛影”--凶器玉斧 -- 温相

共:💬31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解读宋初疑案“斧声烛影”--宋太宗之得国不正

宋太宗赵光义之所以被后代称为得国不正,还是有一定原因的,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说不清这个斧声烛影的背景。

因果有时候是以结果来定论原因的。比如说赵光义做了皇帝之后的几件大事就很不让后人理解。第一个是宋太祖的最后一位皇后宋氏病故之死,谥为孝章皇后,但是,这个皇后的灵柩就被停放到燕国长公主那里,大臣也不按照对待皇后的规矩来成服治丧,当年赵匡胤死后,赵光义亲口对宋皇后说共保富贵,这时候却是不见了。大臣王禹??就在背后说:“后尝母信仪天下,当遵用旧礼。”结果,王“坐谤讪,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宋史?王禹??传》)如果说赵光义嫉恨当初宋后不召自己反而去找德芳的缘故如此办理勉强说的通的话,那么宋后当时为什么不去找光义,而是去找德芳,德芳比较德昭还要年幼,况且也不是宋后德亲生儿子,虽说是她抚养的,如果太祖真的有遗诏宣召光义的话,宋后一个女流怎么敢私自作出决定,而光义又怎么会说出共保富贵的话呢?还有一件小事就是赵光义即位之后,一度把宋太祖的儿子德昭、德芳以及几位侄女一律称作皇子、皇女,赵匡胤弟兄的下一代,名字中间统一有个德字,然而到了太平兴国八年,赵光义这一支下属的皇子一律改名叫元×,而太祖赵匡胤的儿子和齐王廷美的儿子仍旧叫德×,唯一可以解释得过去的理由是这时候德昭、德芳和廷美或者亡故,或者被囚,而光义的皇帝做到这时候已经比较稳固了,不需要继续敷衍弟弟和侄子们了。

德芳的后代从守、世两代之后都越来越衰微了,到了南宋更是不堪。后人说太祖的后裔枝叶飘零不是没有道理的。德昭死于太宗光义的呵斥,死后先是追谥魏王,以后改为燕王。魏是大郡,而且也在宋的治下,而燕则是在北人的手中,虽说是追封,但是,这个改动背后的喻意显然不是一般泛泛的改变。

第二个是当内侍王继恩去找光义的时候,晋王的亲信左压衙程德玄正在门口等候,显然是有所准备的,而光义居然说:“吾当与家人议之。”久不出。王继恩这时候居然大叫道:“事久,将为他人有矣。”到了大内之后,王继恩还想着通报一声,程德玄干脆的很,他说:“便应直前,何待之有!”光义就此进去,定了大事。而此前,也就是赵匡胤死前的晚上“帝召晋王

入对,夜分乃退。”那么,既然在此前皇帝已然召见过光义,而且,那时候太祖赵匡胤已经患病,而光义的接班人地位如果早就简在帝心的话,皇帝不会没有嘱咐的,而光义当时得到王继恩的消息之后也不会那么慌张,王继恩更不会说事久就被人抢了的话。这是《续资治通鉴》卷八中记载的事情。到了《宋史?程德玄传》时就可以看到是说王继恩带着皇帝的遗诏来的,这显然是宋史作者的漏洞,就在北宋期间司马光的《涑水纪闻》中也只说王继恩自己决定去找晋王的,不提什么遗诏。假如真有遗诏的话,司马光这样地位的人物不会不知道,也不会不为光义宣传的。

然而,上述事情还是发生在太祖宣召光义之后的,而在后来考证者看来也有不合情理的地方,于是,就有了斧声烛影的传闻出来。说是光义害死乃兄夺位属于得国不正。姑且不论光义杀没杀他的老兄,单是光义的地位来得还是不那么光明正大。最初,宋太祖一直不愿意定都开封,准备选择洛阳和长安,反对最为坚决的就是光义,光义表面上拿出的理由是天下在德不在险。实际上,光义盘踞开封已经十五年了,一旦迁都,势力受到最大损失的显然是他赵光义。有人说开封尹自从五代以来就是皇储的别称,这是极言之,而不是实际情况或者说不是全部内容,按照《旧五代史?少帝纪》中记载,石敬瑭的儿子石重贵做皇帝时就提拔过华州刺史赵莹为开封尹,宋代开国之后仿照五代一些旧制,但是,光义就任开封尹之后得以兼任中书令后才班列宰相之上的,而不是做了开封尹就是成为潜在的皇储。宋真宗做皇太子之前也做过开封尹,但是,这离皇太子还有一段距离,在开封尹之后,真宗被立为皇太子。由此可见,开封尹是通向皇储宝座的第一号公路,但是,不能简单的说开封尹就是皇储的别名。(石重贵的弟弟石重睿就是从开封尹的位置被调离的)后来,廷美兼任开封尹,他犯错被囚,如果开封尹真的是皇储的别名的话,那就等于说廷美事件是易储的头等大事,大臣们肯定不会那么轻松的看待。然则这件事惊动的并不很大,由此看来,开封尹重要重要矣,可是,一定把它和皇储划上绝对的等号还是牵强。

《宋史?田重进传》中记载,田重进本人曾经做过宋太祖的侍卫步军头领之一,光义就想结好他,派人送去酒菜,可是,田并不接受,来人对他说这是晋王送的,可是,田重进说,我只知道天子而不知道晋王。假如光义的储君的地位已经明确的话,田重进就算不接受也不会说出这样的硬话来。而光义拉拢太祖身边的侍卫人员的用处于此也可见一斑。

还有一件事也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光义立赵恒为太子之后,赵恒(宋真宗)到了街上被百姓看到,百姓齐呼少年天子,而传到光义的耳朵里,光义大为不满甚至说百姓准备把我置之于何地啊,幸亏寇准这时挽救了一下,夸奖这是天子的鸿福所致,光义才没有追究。(事详《宋史?寇准传》)设想一下,如果接班人受到群众的拥护,首先应该高兴的是天子本人,因为这是封建王朝,儿子是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建立太子是王朝的头等大事,废太子更是成为圣德之累而被君主看作是畏途的事情,然则光义并不对皇太子的这种群众基础买帐,相反还比较忌讳,和光义类似的情况就是后代的明太宗朱棣了,朱棣对儿子朱高炽一再防范,已经到了神经质的地步。原因很简单,朱棣得国不正,他不想起他人也仿效他的做法侵夺他的权力,假使是亲生儿子也不行。光义死后,王继恩连接其他人居然要拥立已经废了的楚王元佐做皇帝,而皇后居然还说居长为立,合乎清理,也幸亏吕端的反对才作罢。(事详《宋史?吕端传》)可见,皇太子虽说得立,可是地位之一般确实实在不敢恭维了。另一方面,这个王继恩的权力之大也是一个疑问,宋代不是唐明,宦官的势力一般化,远没有到专擅的境地,王继恩代天子巡视,平定巴蜀农民起义,这是宋代特别是北宋开的第一个先例。王继恩这么得宠的原因何在呢?那就是只有从当年的雪夜发生的天子更替上找理由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