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父亲的“文革”经历:与工人在一起的八年(一) -- northeast

共:💬79 🌺43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我父亲的“文革”经历:与工人在一起的八年(一)

1968年,我父亲迎来了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离开了学习、生活了7年的大学,被分配工作,从此离开学校、走向了社会。

我父亲是1961年上的大学(当时的“东北工学院”,现在的“东北大学”),当时大学是五年制,1966年就毕业了。可1966年正好赶上“文革”开始,我父亲这个年级的同学与其他四个年级的同学一起又在学校多待了两年,直到1968年才被分配工作。

(PS:1968年与我父亲同时离开学校的不仅仅是同年级的同学,其他四个年级的同学也同时离开学校被分配了工作。“文革”后,有关部门制订的各项政策往往以1966年划线,我父亲这个年级的同学算是“正常毕业”,一般与1966年前毕业的大学生划分在一起;而其他四个年级的同学则往往被“打入另册”,搞得他们非常不满。)

1966年到1968年这两年,我父亲这个“大学毕业却没有被分配工作”的大学生就在学校经历了“文革”的头两年。(关于我父亲在这“文革”头两年的经历,我以前写过一些内容:链接出处链接出处)可以这么说,我父亲的“文革”经历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头两年在大学,与大学生在一起;后八年在工厂,与工人在一起。

我父亲离开学校的时候,心情可以说非常不好,主要原因是因为我爷爷这两年挨了批斗(家也被抄过两次),谁也不知道我爷爷将来会怎么样。(PS:我父亲离开学校后,有关部门给我爷爷最后的结论是:一般历史问题。我父亲说这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就不算很大的事了,全家人就感觉压力稍微减轻了一些。文革结束后,我爷爷正式平反。不过在1968年,当时我父亲、我爷爷都不可能预见未来,所以当时的心情非常糟糕。)我爷爷当时甚至这么对我父亲说:“你这次离开家,就准备一辈子别回来了……”(行文至此,我的心情也感到很沉重。)

在去工作单位的路上,我父亲经过北京,去了一趟米粮库胡同,去看望他的大舅和三姨,这两位老人当时的处境也不好(链接出处),虽然大舅的那句“想想我这辈子也不亏,也没少享福,就连当年从日本人那里套情报的时候顺便都把北京好吃的吃遍了,现在就算吃亏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了……”显得很想得开,但我父亲的心情却更加糟糕……

离开北京,我父亲坐火车终于到达了工作单位:当时位于山西省会太原市的第十三冶金建设公司(简称“十三冶”)。我父亲到单位报到后,发现自己当时一分钱也没了(真正的分文皆无),这是我父亲一辈子唯一一次“分文皆无”的经历。(在此之前,我父亲在父母身边生活,我爷爷很早就是月工资超100元的,仅在文革头两年处境不太好,但即使那两年也没到“分文皆无”的地步;在此之后,我父亲就自己有工资了。)我父亲后来与他的大学同学谈起这段“分文皆无”的经历,其他大学同学一般的反应是:“你这是唯一一次,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可是经常一分钱也没有呀……”我父亲当然能理解他的大学同学们的反应,因为当时他大学同班30人中有28人领过国家的助学金,仅有我父亲和另外一人大学五年没领过国家一分钱的助学金,其他同学“一分钱也没有”的时候一般都是向我父亲借钱。我父亲这种家庭条件,而且可以说就是在父母身旁上大学(链接出处),假如再领国家助学金的话,简直相当于现在开宝马轿车的人还申请国家安居工程的住房。

兜里没钱怎么办?因为刚到工作单位,周围的人都不熟,不好意思借钱,我父亲就打听财务部门在哪里,因为当时一般的规矩是刚到单位报到的新人到财务部门可以领到第一月的工资。打听到财务部门的位置后,我父亲赶到那里,看见排着两大排人,原来正赶上发工资的日子,来领工资的人很多。我父亲看见排着两个大长排,就想知道自己应该排在哪一排,就问旁边一个人,结果得到的答复让我父亲大吃一惊:“这一排是造反派,那一排是保皇派……”我父亲当时的第一反映是:“山西的革委会不早就成立了吗?……”

估计读到这里,有人会糊涂,我就解释一下:我父亲离开辽宁的时候,辽宁省的局势已经基本平稳了,我父亲的感觉是以辽宁省革委会成立后,各派的枪支被收缴了,武斗被平息了,整个社会至少在表面上实现了各派之间的“革命大团结”。(我父亲还清楚地记得与大学同学们一起参加辽宁省革委会成立大会的情景,近距离地看见了辽宁省革委会的主任陈锡联、副主任毛远新等领导。)辽宁省革委会的成立时间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算是比较晚的(辽宁省革委会成立之前已经有20几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革委会),而山西省革委会是成立比较早的几个省级革委会之一。我父亲理所当然地认为既然辽宁省革委会一成立,辽宁的局势就比较平稳了,那么革委会成立早得多的山西省一定已经是一派“革命大团结”的景象。没想到在第十三冶金建设公司,造反派和保皇派连领工资都不在一起,一定要分成两排各领各的,我父亲立刻感觉到山西的情况一定很复杂。

我父亲这个“十三冶”的新人,显然既不是当地的造反派,也不是当地的保皇派,其实他站哪一排领工资都无所谓了。我父亲下意识地站到保皇派那一排领工资去了,为什么呢?因为我父亲感觉保皇派那一排老同志多一些,造反派那一排年轻人多一些,我父亲虽然当时自己也是年轻人,但总感觉年轻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所以下意识地就站到老同志多的保皇派那一排。当然,这只是下意识的一个动作,作为一个外来户,我父亲后来根本就没参合山西本地两派之间的事。

领完工资,我父亲感觉山西当地形势不妙,就开始向周围的人打听情况。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当时不但山西的局势还没平稳,而且“十三冶”本身就是山西政治风暴的中心之一呀……

通宝推:dfindy,福塞斯,史文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