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铲地系列一】锄禾日当午 -- 履虎尾

共:💬83 🌺9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四苦 贴补家用(1)

本来准备把农民除农业收入之外的其他收入途径在一章里说清楚的,但是我写着写着就收不住了,所以还是分一下吧。

刚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时候,国家的总体经济水平较低,农民的收入有了较为明显的增长,不少家庭可以依靠纯农业收入维持生活。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在城市慢慢起步,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剪刀差又扩大了,农民必须依靠农业之外的收入才能维持家庭经济的正常运转。我先算笔小帐吧,在我老家一个四口之家拥有耕地大约三亩,按现在南方各级政府想达到的吨粮田的目标(实现起来不容易,因为早稻产量要低于800斤,晚稻很难超过1000斤),年总产量也就三吨,按一公斤一元的偏高价格算,毛收入不过3000元,刨去化肥农药耕田种子等投入和各项税收的话,能有1500元的收入就算不错了。所以农民必须想办法获得额外收入。

增加收入是每一个家庭成员的任务,我就先说说男人要干哪些活吧。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感谢老天我的老家是一江中小岛,所以就有了靠水的机会了。有水自然就有鱼虾,所以不少人就在农闲的时候从事渔业。劳动工具是舢板和不同种类的鱼网,舢板的尺寸大约是长十米,宽二米,高一米,安全木制,装饰成海泥鳅的模样,初期用桨由人力驱动,后来由小柴油机驱动,投入使用的鱼网主要有丝网和拖网,丝网较环保,光抓大鱼,拖网则一网打尽。捕获的水产品主要是凤尾鱼(吾乡特产,主要吃带籽的雌鱼),小白虾(一种可以连壳一起吃的虾,也可晒虾干),鳗鱼(要活的,死了就不值钱了),鳗鱼苗(黄金的价格,一条火柴梗大小的鱼苗现在值六七元)等,当然用拖网的时候也有虾,鲈鱼(野生的!),河豚(不能吃,都扔掉了),鲥鱼(很少见)等撞进网里的。渔夫一天要数次驾船到江面上去收网,花力气不说,就是太危险,江水有涨潮落潮的区别,所以也就有急流和旋涡,如果还刮大风的话,晚上黑灯瞎火的作业经常出事故,在我们那里经常可以见到有人全身戴孝坐在挂着白旗的舢板上在江面上寻找他们落水的亲人。当然捕了鱼之后还要卖,这就是妇女的任务了。主要的市场在市区,普通乡下人是消费不起的,所以就要把一天捕获的鱼虾保存起来,第二天挑到城里卖。没有冰箱我们有井水,那些一上水就死的鱼类就要先泡在冰冷的井水里,当然一天换水数次是不可避免的,像鳗鱼这种生命力比较强的生物就比较好处理了。每天一大早,一群群的渔民妻子就挑着装着鱼虾和井水,上面盖着荷叶的水桶急急忙忙地赶往码头,搭乘轮渡去赶城里的早市。卖完了鱼她们还要赶紧回家,因为她们要帮忙拣鱼虾,进拖网的可是什么东西都有,也包括看了让人吃不下饭的东西,还有补鱼网也是她们的任务。当然有鱼虾让他们抓,再苦再累他们也认了,可是老天爷并不是永远这么照顾的。随着环境的破坏和过度捕捞,江里的鱼越来越少,不少渔船已经上岸了,没有上岸的也要面对一天只捕几条鱼的尴尬境界。所以有的人就被迫远离家乡去捕鱼,典型的例子是沿着东海岸到上海崇明的长江口去捕鳗鱼苗,相信各位在报纸上看过每年春冬季在长江口发生的鳗鱼苗大战,艰辛不说,有的时候为了争夺好的地盘都争出人命来了。

另外一项水上生意就是挖沙,我们在江的下游,江里沉积了不少黄沙,很不错的建筑材料。挖沙的活很累,倒是不用划船,因为早期用帆船后来用机动船,而是挖的过程累。挖沙船在刚刚开始落潮的时候出航赶到挖沙的地点,然后等潮水慢慢退去,这样挖沙船就停在沙地上了,这时繁重的劳动就开始了,挖沙工人从船上放下宽约40厘米的跳板,然后带着铁锹,扁担和畚箕就下来了,接着就是挖沙,挑沙,直到船装满了。挑着泡了水的沙子上跳板是很累的活,但是挖沙也很不容易,有些朋友可能不知道,沙子干燥的时候很容易铲起来,但是一泡上水就结块了,铁锹很难插进去。挖沙没有捕鱼危险,因为都在白天进行,但是也不是非常安全,因为你这次挖过的沙坑下次却可能成为你的陷阱。由于受潮水的影响,每天挖沙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而挖沙船开出后也要尽快安全地到达目的地,省得耽误工作时间,谁都盼满载而归?所以挖沙船最怕的就是在非目的地搁浅,我们那边唤作“顿沙”的。记得小时候我的一个舅舅也是挖沙人,我去他们家不能站在门槛上,把碗放在桌子上也不能说“顿”(放的意思),而只能说“歇”,就怕触了酶头。过去几年有一些机械化的挖沙船投入使用,我的一个表舅也买了一艘,据说收入还不错,但是从事这一行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