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说说亮瑜之争和廉蔺之和 -- 席琳
百禾
诸葛亮和周瑜都是非常聪明的人,可以说都是人才。廉颇和蔺相如也都是非常能干的人,也可以说都是人才。但这两对人才,一对明争暗斗,你死我活;一对却从冤家变成朋友。尽管他们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但是他们的故事耐人寻味。
周瑜有一句“名言”:“既生瑜,何生亮?”后人往往引用。从前我认为这句话暴露了周瑜的嫉妒心,使他的英雄想象大打折扣。现在想来,周瑜也是一代英才,不至于那么小气,很可能是他看到诸葛亮太聪明,对自己和主公的大业是一个大大的障碍,所以忧心忡忡,以至英年早逝。尽管他们俩曾经英雄所见略同,曾经共同对付曹操大军,但毕竟他们各事其主,有着根本不同的终极目标。所以,他们是不可能好好合作的。
再说廉颇和蔺相如。廉颇是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蔺相如是脱颖而出的新矛。起初,廉对蔺受到重用不能理解,处处和蔺做对,但蔺都避其锋芒,不和老将军争锋。最后廉自己也看到蔺的能力和为人,终于认识到自己错了,于是“负荆请罪”,遂成千古美谈。如果廉和蔺不是胸襟开阔的人,如果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的地位和名誉而不是为了国家利益,如果他们没有振兴赵国抵御外辱的共同目标,我想,他们是不能“和”的。同朝为官而互相诋毁、互相倾轧的例子还少吗?其结果往往是国破己亡。
在当今社会,人才仍然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但是,相对于个人人才,人们更注重集体人才的作用,认为只有多种人才形成合力,才能取得胜利。而在集体人才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各有所见,互相不服。
看法、观点不同是很正常的事情,不可能每个人的每个见解都完全一致。看法不同有时反而是好事,就比如两个人各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后还是各有一个苹果;可是如果两个人各有一个看法,互相交换的结果就是每个人都有了两个看法,这对我们扩宽思路、解决问题是有利的。“谋”可以不同,但“道”必须相同。集体人才必须确定一个共同的终极目标――某项事业的成功。这样,每一个人都为这个目标服务,有利于这个目标的事情就努力去做,不利于这个目标的事情就不做。因为共同目标实现,大家都有好处。如此,才不会重演“亮瑜之争”,而是上演“将相之和”。
有一句话说得好:“君子不同而和。”能将不同的人才融合在一个集体里的管理者是高明的,也必是谦谦君子;能融合在一起的一群人才是幸福的,他们必然形成所向披靡的合力,去争取不断的胜利。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文摘】说说亮瑜之争和廉蔺之和
无论亮瑜之争还是廉蔺之和大约只能发生在那个时代 萨苏 字566 2004-09-28 19:36:06
精辟!其实这种利益之争还不算可怕,可怕的是~ 跋锋寒 字114 2004-10-08 02:32:23
萨呀~~~ 你克我服 字619 2004-10-07 03:48:40
还有话没说完。有些什么因素会让两塔合一? 铁手 字0 2004-10-07 22:11:59
😄说这个话可就长了....又牵涉到宗教方面的根源性问题去了。 你克我服 字1234 2004-10-08 01:15:07
实在是高啊。类似的问题一直有考虑,以前也和人争论过 铁手 字268 2004-10-08 16:17:55
哼哼,不是我说你... 你克我服 字698 2004-10-08 17: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