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上海三十年往事(一)走穷命带财运的朱鎔基 -- 大势至

共:💬392 🌺2195 🌵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八十年代公派学历正规与国家规定的关系

曾听八十年代当年公派人员提过此事。

1。他们首先经过国家选拔如专业与外语考试,许多有工作经历一些基础课程理工的如数学之类还给学校的,就通不过了。虽是地方政府组织的,但难度不小。

2。公派多为指定学校,甚至指定系科。他当年通过考试后却迟迟等不来指派的学校,情急之下与组织商量,由他自行联系学校再报组织同意,最后依靠自身努力找到了对口系科和学校乃成行。当时很重视专业对口。

3。关于学位。他当年已逾37岁,国家后有规定,年龄过线就只读书不过学位答辩了。这与国家规定有关与个人是否能过无关。

4。当年他在美国求学。美国体制:研究生博士生除少数专业如工商计算机之类,多是硕博联读5年左右,一并过博士答辩的。无论有否硕士学位亦要做完5年方可答辩,这应该是美国高校研究发达的主要原因。理工科读研,以LAB RESEARCH为主,做项目多,学习课程非全部研修内容。

5。当年中国公派生多不在经济法律领域,理工居多。两年即回按中国教育体制,称之为硕士学历不为过,与国内授学位相比,他们可称得上名副其实。

何况这批学生都是老学生,外语和专业都丢下有年,又是在全封闭环境骤然出国,能经受住冲击力,过好语言关,坚持学好考好了各门功课,大家都很有荣誉感,不想因自身不努力留下坏名气。八十年代中国留学生在各国是个什么声誉还是有公论的。

不能将他们与同期因私留学生相提并论,体力经历与动力乃至待遇前途都不相同,镀金之说苛责了。仅凭按期回国一条在当时的巨大落差面前顶得住的就属不易。

陈至立同为上海公派生,她的学校名忘了,但却与他同期是肯定的,情况相当。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