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如何解酒(上) -- 花大熊

共:💬212 🌺56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一些想法(关于食物的清凉与上火问题)

可能在量子力学层面上可以解释一些东西。比如为什么新茶容易上火,而放了一阵的茶叶反而不上火,我想可以理解为,新茶刚烤过,里面的基本的蛋白质分子普遍被激发到较高的激发态,而显然这些激发态都有有能量展宽的,与是,陆陆续续的都会自发的回到ground state,这样的一种过程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可能会持续一两个月,于是如果在这一两个月里喝新茶的话就会容易上火,因为新茶里含有较多的还处于较高激发态的蛋白质分子,被人吸收后,会在人体的吸收过程中把这部分多余的能能量转到人的身体内,从而上火。我想这可以普遍解释为什么烤过的东西比水煮的东西都会上火,原理是相同的,因为烤的温度要比水煮(一般不超过100摄氏度)的温度要高出不少,这样的相同的食物在经过烤之后,里面的蛋白质都普遍处于较高的能量状态(比水煮的会更高),相对于人的身体里的蛋白质的“低能级”状态就能转化出多余的热量,这部分热量就在宏观上表现出了比通常的水煮食物的上火的表现。

那如果不是烤的呢,比如荔枝和龙眼,有一流行的说法是“一把荔枝一把火”,而我家人给我说龙眼是温火的,这样看来荔枝的火气要比如龙眼的火气要大一些,而这两种植物都会在一地生长,这样这种性状上的不同应是由于这两种水果的各自的构成分子不同所致:在相同的光照,以及相同的土壤条件下,很有可能是荔枝的分子更容易处于相对高(相对于人的这一参照ground state上)的激发态上这样荔枝就相对更容易上火了。

以上的相对高的激发态其实都是相对人的体内所有蛋白质或者别的基本构成的平均能量上,把这样的平均能量看成一个ground state,这样的比这个ground state低的食物就应当普遍要表现出寒性(这里是最终效果而言,比如分解转化这个食物需要消耗能量,吸收则会获得能量),当然这样的寒性这样说有些笼统,可能需要更复杂的量子的微观过程来说明,能级和状态的变化,但是感觉定性上是可以解释的通的。

所以也许中医的很多理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在量子层面上得以解释。西医如果没有进化到现代分子医学层面以前则更像是牛顿的机械运动那一套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医则更加强调整体辩证和中庸,这和自然的量子本性更为相像。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