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看《卧虎藏龙》 -- 邝言
完全明白您的意思,只是我的文字表达不是很清楚,需要改进。我想无论导演的导还是观众的看,都是对生活认知的一个延伸。只是导演试图在作品中表达他(她)的认识,往往由于表达方法和力度,未必能被观众所领会。当然观众作为个体,肯定也会随自身的理解对电影(或者只是某个情节)有不同的感触。所以对导演来说,能清楚的表达自己并吸引观众是很需要功底的。不少主体很好的电影作品却不被观众接受。
比如说张毅谋的《有话好好说》,这部片子没什么人说好。基本情节很简单:书贩子赵小帅(姜文饰)与一大款争风吃醋,斗殴中摔坏了路人张秋生(李保田饰)的手提电脑,张经过自己努力调停,最终得到了赔偿,并阻止了一心复仇的赵的违法行为。个人认为这是题材极好的作品。两个主要人物代表了两个的时代,赵和张对于电脑赔偿问题的交涉其实是两个时代文化的冲突。电脑1万多块,无论对于小业主还是工薪阶层都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所以对于这件事的处理就体现出做人原则。
书贩子赵小帅是60年代末动乱中出生的一代。是个读书不多, 做事毫无顾忌的市井之徒形象:为了感情可以不顾情面的穷追不舍,被人追帐式能赖就赖能躲就躲,但对打了自己的大款又敢以身相拼。同时赵又有中国劳动人民特有的的正直和坚定:花钱时对民工和的哥的爽快,以及对张赔偿的处理上,先是做好伤人进监狱准备后,主动赔偿张并额外加一些软件作为“这件事的确有点儿对不住您”的补偿。最后又雇人接张出狱而且又买了一个明显更为先进的toshiba的电脑,并且诚心诚意的写信道歉。
科技人员(推测的,因为90年代末笔记本1万多绝不算日常家电)张秋生是经历过文革的知识分子形象,善良随和,胆小怕事,被赵摔了电脑后还送他上医院;对治安管理条例相当熟悉却又由于“不想给人家惹麻烦”而自己来讲道理, 恐怕这是经历过文革(也可能是别的原因)而不愿接触法制机关的中老年人的特点。但张个性中还有没有销蚀尽的中国文化特有的宽容和耿直。遇事自己吃点亏就算了,一切所作所为目的都是维护“不惹事”的目的,但是一定要讲理。特别突出的一个情节是张拿到了赵赔偿的电脑后,依然尽力阻止赵与大款的火拼,“…说实话,你(赵)和刘德龙(大款)是死是活我根本没兴趣。我的目的只是电脑,可你把电脑给我的一瞬间,我对你的印象变了。现在你给不给我电脑我都无所谓了,我只想帮帮你。” 当时听了这句对白我是为之一震,这就是舍生取义!几千年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就是追求一个“义”, 多少千古流芳的英雄绝唱就是这四个字的体现。后来的《英雄》绕了半天就是在讲这个。
《有》是张毅谋第一部城市题材的电影,他选择了利益和传统道德的冲突这个普遍社会矛盾入手:普通民工为了50元不好意思喊出“我想你”,加到100 就毫无犹豫了;赵小帅拼了坐监狱也要报被打之仇;张秋生放弃电脑也要挽救年轻的赵;大款可以丢出5万块摆平打人事件。一系列矛盾出现在当代的北京,却又显得如此和谐。
演员姜文的表演也非常出色,顶着太阳等人时的坚持;遇到乱子先咧嘴一乐的混劲儿。生动刻画出年轻人的躁狂,就像发烧前不能自制的烦乱似的感觉。李保田的演技也相当传神。其他几个客串配角可圈可点,比如葛尤这个民警就极有个性。送每个关完号儿的出来的路上还要尽自己之能教导一番:要为社会治安添砖加瓦,而无论是顽主儿的赵还是饱经沧桑的张,无论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此时面对人民专政都一律低头认错。可能张毅谋是唯一的败笔,没能控制住节奏。方言小品化的开篇高潮误导了观众的注意力,等到后来刻画人物思想的时候,由于力度的差别,观众可能反而不知所云了。
呵呵,扯远了。再聊。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多谢。最近来得少了哦。 邝言 字0 2004-11-08 05:11:25
🙂温酒一杯送上。 ghostmaster 字521 2004-11-04 20:16:30
😁多谢,过誉了 邝言 字546 2004-11-04 22:29:12
🙂随便再聊点别的。
🙂说说表达和接受 邝言 字560 2004-11-08 04:57:50
这个视界是要在作品中自我隐遁的 如若 字28 2004-11-08 19:34:23
这个片子给我印象倒是不错的 aokrayd 字90 2004-11-07 21:30:26
🙂同好,握手。 ghostmaster 字275 2004-11-09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