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看《卧虎藏龙》 -- 邝言

共:💬26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我看《卧虎藏龙》

现在来说《卧虎藏龙》是不是晚了点?没办法,我刚刚才买的DVD。

也许是被人骂得多了,所以才觉得有点话要说。

竟然还是关于成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章子怡演得不算好,这个我承认,但是这个角色让她演不算选错人,而章演得也不算不用心。

本来么,玉娇龙也就是一个长坏了的孩子,出身豪门,受压抑,等等这些发生学上的心理分析都省了吧。关键是既定如此了,怎么办呢。

我想这是一个死局。我跟母亲经常为一些事情激烈争辩,其激烈程度令偶尔见到的旁人会怪罪我不懂得体谅母亲。我该怎么对他解释呢?说我 其实很爱我的母亲么?恐怕无济于事。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予取予求,颐气指使。我想我只是不甘心,不甘心我就不能让母亲明白我自己。而正是这一点不甘心,令我在最亲的人面前始终是一个孩子。读中国古人的书有一个体会:做君子其实就是要领会何处该用力,何处不用力。说得容易,做起来难。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我也渐渐地知道不必去追求虚荣的东西,关于礼义,关于信守,我也能渐渐懂得它的界限。可是,我仍旧不明白君子该当如何爱一个人,不明白君子在何处可以介入另一个人的人生。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我想我能体会,那是一种彼此心照的距离。可是倘若你爱上的不是君子(通常不是君子,而是女子或小人),那么该当何解?我想我同母亲争论,是因为我失却了我的平常心,关心则乱了。我想介入母亲成长的历程(这并非匪夷所思的事情),试图让她哪怕是在原先的基础上稍稍有一点点的改变。我寄望她改变并非寄望她更为迁就我一点,而是寄望她能更加清楚地看到自己,能够向我再现自己的成长。我渴望能够体会那一切,渴望交流的确发生,而非各行其是(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间的所谓交流均是如此)。别人不理解我,那没有关系,我并不为他背负什么,可是母亲,我希望我她能够尽可能地明白。那也许不是言辞可以解决的?我知道自己很可以说些令争辩停止的话儿,可是我看不破,就是看不破。

我想母亲是一个成人,尽管她有孩子气的一面,但是她的成长已经完成。这多少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情(我又想到了村上的那个“水泥桶”的比喻)。那么孩子呢?玉娇龙是一个孩子,而且是一个天分极高的孩子,这就尤其难办。我在这一点上很欣赏导演的设计。我最喜欢两段。

其一是杨紫琼在镖局和章子怡的对决。杨紫琼对章一再包容,可是章却说翻脸就翻脸。注意:这里不是谁的品质好坏问题,导演一上来就突出杨处事的成熟稳重之风,突出杨的能力,这都不是某种技能(比如武艺),这都是岁月历练的东西。显然杨在她的人生中修行得比较圆满,虽然她的天分可能远不如章。而章则相反,她不懂得杨为她所做的一切,她不是知恩不报,不是品质恶劣,而是根本不知道她领了别人的情。或者说,她觉得杨所做的固然是为她好(就像很多父母为孩子做的那样),可是那根本不值一提,是她自己只要技能完善(武功高强)就可以轻而易举解决的问题。所以,她固然性情乖张、心机歹毒,但是那都不是她最根本的问题,那些只不过是一个派生的问题。导演设计最终杨和章还是翻脸了,但是杨却发现她奈何不了面前这个孩子。杨换了诸种武器还是奈何不了手持宝剑的章。这个设计好。

我相信碧眼狐狸可以轻易要了玉娇龙的命,而不需要去试宝剑的锋芒,甚至那些看上去愚不可及的江湖武夫也可以。但是杨却奈何不了章。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杨对章的那份关联之情才是章手中无往不利的宝剑。想想父母奈何不了孩子就会明白。插一句,导演就算怕人看不明白杨和章的优劣,也该让一个血性武夫去问杨为何不下杀手,而导演却找了如此和蔼可亲的过来人吴妈来问“干吗不一剑杀了”!我。。。没想法了。

当然周润发是第一高手了,他也许可以在不动声色之间制服章,似乎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但是问题其实只是开始了。

显然导演对此后的问题抱有迷惑。他显然知道章总有一天会行不通的,但是却对周能够改变章抱有怀疑。他想了一个办法挽救章,却让周送了命,似乎章的转变非发生点石破天惊的事情不可。关于这其中的道理,《卧虎藏龙》说的没有《暗花》透彻,但是,这固然可以因为李安拍这个片子不够真诚或者功力不深,但也可能是因为李安也有那么一点不甘心,或者说看不破。毕竟,看破比起看回来还是要容易,《暗花》的成功就表明做一个什么都不相信的虚无主义者总比做一个有所坚执的人要容易很多。当然,这个虚无是假的,不会彻底的,就像章什么也没有经历过就可以在翻脸时对杨说:“反正友情都是骗人的。”她看得好透,可是她懂什么呢?屁。

导演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最后要做出什么来,于是就弄了个不伦不类的结局。这也好。因为这样纵然比较偷懒,但是也比较诚实。可是我也看重那些拼却一试的努力,虽然用错了力,做不得君子,笑。

是的,担当一些什么需要勇气,存在的勇气,而不是孩子不知天高地厚般的任性妄为。他李安怕站错了位置遭人耻笑,所以干脆不给答案,他的确没有勇气。人年纪大了,好像总会变得懦弱一些的,这不足为怪,所以我们需要年轻人出来闯天下,出来立新法,订新规则。可是看完《卧虎藏龙》却有种感觉,成年人的懦弱有时候的确好过孩子的任性妄为,因为很多时候,孩子的任性妄为的确太具有伤害性,而且伤害的往往是为他好的人。

江湖是要你死我活的,平常的生活里不是。成人若是被一个孩子笑话了,最多生点闷气而已,而孩子做错了事情,也不至于就死。可是真的这样吗?也许,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还在延续,但是精神生命大概早已终结了。一个孩子长坏了,入门不正了,他的一生也许就会这样了,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可是什么决定性格呢?命运?循环了。说到底,这不是要问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发生学问题,这就如同宇宙发生始终不是哲学问题一样,哲学家询问宇宙发生,不是这个意思。还是回到我自己的困境中来吧,若是我遇到一个孩子,若是能够参与他的成长,或多或少给予他帮助,那么倒也罢了。可是,如果要试图参与甚至改变,那是要付出我自己的时间为代价的,这不是在说耐心问题,而是说你要付出自己的人生或者说就是生命。正是因此,我开始让自己尽量不要同情心泛滥,不要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要,去关注那些与自己生命无关的人,可是,对我自己爱(不是专门在讨论爱情)的人呢?我回避得了么?

世间相爱的人们,很多时候他们毕竟不是为了对方而生的,若是我们不能接受对方身上那些长成的东西,那么他人就是我们过不去的关。我们将在其上耗费我们毕生的时间,当然,也许同时别人也在为我们自身这么耗着。想到这里,多少还是有点悲哀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说我喜欢两段,还有一段我不是忘记了,而是我正要放在这里说。周在闭目之前杨对他说:你不是要追寻最高境界么?那么别为我浪费时间。周说:我已经浪费了我一生的时间,此刻我要用最后一点力气说我一直深爱着你。

最高境界。。。

除此而外,除了我们所在其中生长的生活之外,哪里还有什么别的最高境界呢。耗费了一生的时间并不是在追寻最高境界,而是一直在为自己的局限付出代价。那些界限有时候是在我们成长前被决定的,有时候是后来的遭际和自己对遭际的领会、领会后的选择等等所决定的,总之,一生耗费在自己这里,过不了自己的关,没有办法可以自我实现。周最后也许看到了什么,如果真是那样,那么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个外国人是不懂的,可能李安也难说懂了,不过他是中国人,生长在其中,虽然不懂,但是在无形中分享着。但是外国人一定会从理性主义根基处的虚无去理解的(至少还有《暗花》的领会),若是理解为“爱情至上”那就更加不值一提了。

总而言之,虽然通篇是谄媚的,做作的和毫无必要的情色的(也就是色情的),但是为了那么一点体会,还是可以一看的。

家园 好文

这文章似乎应该发在感性版。

另外,看同一部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触,哲学是否让人学会理解别人的感触呢?

好文
家园 不好意思,发错地方了。

我发好刷新就发现了两件事情:一是我发错了地方,二是你已经回复了。也不知道是网络太慢还是你的速度太快。。。

家园 同道中人,鲜花送上一朵

由电影能看到人生,我以为是看电影的高级境界了。

一点小探讨:“性格决定命运,可是什么决定性格呢?命运?循环了。”我以为是决定性格的是经历,一路走来顺利的孩子多半任性一些,考虑别人的感受少一些;父母离异而留下阴影的孩子长大以后婚姻生活会更可能出现一些波折;穷苦孩子长大后多半会节省一些,等等。

虽然一生的经历其实也就是命运,但终究不同,孩子时候失之毫厘,命运可能就是天壤之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善虽小,可是得到别人的赞扬,而更加为善,并进而成为一种习惯,则由善事而善人矣;为恶的,也许只是一句谎话,可是要靠更多的谎话来遮掩,假话越说越多。当然事情也没这么绝对,我们的每一天中可能为善为恶都有,都成为一种经历,而性格以至命运也就由这每一天的行为来决定着。

做什么样的人,就在自己手中,就在自己脚下,就在今天。

家园 多谢了。

孩子时候失之毫厘,命运可能就是天壤之别。

说得对,一不小心就长坏了。在我们能选择之前所经历的,那也就是不折不扣的命运。

家园 性格一半是天生的 还有一半才是后天的经历
家园 这个角度谈得有意思

电影只是个引子了。心里想得多了,什么都会勾起感触的。

看着自己所爱的人,走上自己并不认可的道路,实在是一种折磨。但是又能怎么样呢?

我自己的结论那就是一不认为自己是对的,二就只能更宽容一些了。

人生就是这样,于无可奈何中寻找一些欢乐。

家园 谈演员的真实自我

演员只有在分不清自己和角色时才能迸发出最真情的表演。张子怡就是玉蛟龙,初生牛犊不怕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又得不到大家的认同,为了得不到导演的拥抱和安慰而哭鼻子,暗地里又想作出惊天动地的事来。94年的《霸王别姬》佚是如此。霸王在台上不能没有虞姬,虞姬可以没有霸王。张国荣片酬50万,张丰毅只有几千。两个演员的心理感受根本不用导演再费一句嘴。所以看到虞姬在唱戏,霸王在卖西瓜,特别为导演的慧眼识珠所佩服。所以说演员一生中演的最好的就是自己,导演一生中最得意之作就是讲自己的真实的过去。演员选得最差的电影有《穆斯林的葬礼》,每一个人选的都不对劲。姑妈气质过好,碧儿,玉儿一个像老鸨,一个像妓女。。。

家园 评的好

我很少看电影,因为觉得看电影自己控制不了时间,但是恰好卧虎藏龙和十面埋伏都看了,附加一笔画蛇添足。卧虎藏龙用周润发可用如虎添翼,而十面埋伏里面刘德华则是很令人遗憾的一个败笔。刘德华不适合这个角色,同时,也没有周润发的那种功力,使他在三个演员中成为唯一的不及格者,但是周润发也演不了这个角色,因为他的戏路子不对,遍观影界,竟没有一个这种风格的李慕白出来,令人叹惜。

章子怡,无论什么电影,一开始总是让人觉得有点儿戏路子不对,但是她的努力又总能使她及格,也是一奇。老谋子用她也自有他的道理。摄影师的眼睛最毒。

曾经奇怪十面埋伏为何嘎然而止,原来如此,老谋子宁可留下一个不完美的空白,也不愿意留下第二个不完美的。

忽然感到一阵心痛 -- 永远的梅艳芳阿。

家园 温酒一杯送上。

温酒一杯送上。

潜水很久,知道邝兄文章自然是极好的。这里特别要顶一下老兄能“入戏”的看电影的心态。本鬼向来认为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比较容易吸引观众,但观众也比较不容易完全理解导演的设计意图。同时导演自己也很难掌握好对电影情节发展变化节奏和力度,因为电影表现手法实在是太贴近日常生活了,对各个电影情节观众会基于自己的理解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共鸣。像老兄这样抱着超然世外的态度,融入电影角色却又超出情节的来体会导演意图的观众,对导演来讲,实在是极大的尊重。

多嘴猜一句,邝兄这么好的领悟力,除了天赐之外,是不是自己把自己逼出来的 ?

家园 嗯。您这是过来人语啊。。。

小孩子心气高,也许就想不了那么多。年轻时候的恋爱、朋友,很多不就是这样一拍两散的么。人生是不可逆的,若是那时候做出了什么无可挽回的事情,怎能不叫人扼腕。

也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

家园 也说说演员演自己,兼谈导演选角

演员只有在分不清自己和角色时才能迸发出最真情的表演。

这个说法我部分同意。但是要区分一点:什么是真实的表演,什么是真实的自己。我感觉有天分的演员大多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演出着自己,他们赋予自己的生活以看不见的镜头感。其实公众人物大多如此。

但是那并不是真实的自己。因此,真实的表演并不等于表现真实的自己,有时候恰恰是塑造一个不同于自己的角色才更加出色。塑造不同于自己的角色就把艺术上的那种“再体验”给做充分了。打个比方,若是演员在舞台上哭得眼泪鼻涕一把抓,真实是真实,但是未必能打动观众,因为就像小学生写秋游的作文一样太过于当下,没有再体验的维度,他自己固然写的高兴,可是不能把这样的高兴传达给读者。一样的,若是演员真的演得好,他就知道他怎样的哭是真实的(也就是真正能够打动人的),也许他只是抽泣一下,台下就泣不成声了。

赵薇演小燕子很好,人们说那就是在演自己,可是我们知道那算不得真正的演技。在《卧虎藏龙》里道理也一样。章子怡不会自认为自己年少浅薄的(她要是知道自己年轻就不那么年轻了),她并不是在演出她自认为的真实自己,这是导演的眼光。但是问题也在于此,自身和角色的等同这样的选角方式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演员自己必须懂得自省。若是选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来演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这也许可以,但是要一个无知的小孩子来演一个无知的小孩子,想想看吧,大概不行吧。这点上我就非常佩服黑泽明。他选角非常厉害,比如在《七武士》中他选的农民角色,真是非同一般的土,非同一般的老实懦弱等等,可是我完全能想象到,若是真的让一个那样土得掉渣的老实巴交的农民去演这个角色,恐怕砸锅是难免的。演出那样一个真实的农民的,是天分很高的演员。黑泽明这一点上媲美鲁迅,真是对农民理解太深刻了,这样的再体验被他做的如此充足,他将这样的体验赋予了角色。(这里不是贬低农民哦,我想大家不至于误会我的意思。)

王家卫的选角方式好像是角色和自身相等同的,但是请别忘记,他的拍摄方式和别人不一样。他没有那么限定的剧本,而是让演员自身去完满这个角色的内容的。这样,也就等于每个演员参与了导演的工作。王家卫是知人的,他的片子不一定好看,但是往往值得玩味。而他必定需要梁朝伟、张曼玉这样天分很高的演员,他本来看好木村,因为木村被称为日本最用头脑的演员,可是结果还是不如意,因为他也许毕竟和木村没有那样密切的私人关联,这使得木村难以进入他的方式。王家卫的方式看上去是省力的,其实是费力的。就像我上课、写论文好像没怎么特别用功,别人于是说你有天分,但是他们不知道其实在生活中一点一滴我都在思考,带着思考而生活,这样的功是看不见的,付出的努力相比起上课读书的时候用功那样是只多不少的。所以我很欣赏王家卫,他一直在寻找自己要的东西,这一点上,是很多名导演所不如的。

家园 感觉都跟不上你的思路了,呵呵

你从周润发一路跳下去,最后又跳到梅艳芳,呵呵,看来要说的东西很多,只是点到为止了。

其实我觉得《卧虎藏龙》里杨紫琼演得不错,当然也是因为她的戏份比周润发稍多。而说到周润发,我觉得他可能得了强迫症了,我感觉他演戏不是百分之百投入,而是总有那么一部分在同自己交战,压抑着自己不要笑场。这是强迫症的症状,我有过体会。

我一直认为周润发是苦孩子,从来都没有表现过真实的本色,年轻的时候还好,虽然嫩但还有点本色,年级大了好像就没有了。我觉得他内心活动太多,而导演能给的戏有限,在熟谙游戏规则的时候玩起来难免觉得有点煞有介事。周润发对角色太有距离感了,算不得投入的。当然这绝非批评。

这只是我的猜测。

家园 多谢,过誉了

我想不难解释我理解影片的方式。并不是我领悟力高或者什么其他天赋才能,而是我没有想过要领会谁的意图,我仅仅是写自己的体会,非常私人的东西,一边看电影,一边自己在自我反省。我想我根本不必担心这样的私人表达会令别人看不明白,不会的,其实恰恰是说真实的最本己的体会,才最能获得共鸣。正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不是急急忙忙要同世界接轨什么的,一笑。

其实只是心态问题,别在写东西之前就想要讨好谁,或者要领会谁,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真实的东西自有穿透人心的力量。马克思说: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所有人全面发展的前提(而不是相反)。就是这个意思。呵呵,扯远了。

家园 随便再聊点别的。

完全明白您的意思,只是我的文字表达不是很清楚,需要改进。我想无论导演的导还是观众的看,都是对生活认知的一个延伸。只是导演试图在作品中表达他(她)的认识,往往由于表达方法和力度,未必能被观众所领会。当然观众作为个体,肯定也会随自身的理解对电影(或者只是某个情节)有不同的感触。所以对导演来说,能清楚的表达自己并吸引观众是很需要功底的。不少主体很好的电影作品却不被观众接受。

比如说张毅谋的《有话好好说》,这部片子没什么人说好。基本情节很简单:书贩子赵小帅(姜文饰)与一大款争风吃醋,斗殴中摔坏了路人张秋生(李保田饰)的手提电脑,张经过自己努力调停,最终得到了赔偿,并阻止了一心复仇的赵的违法行为。个人认为这是题材极好的作品。两个主要人物代表了两个的时代,赵和张对于电脑赔偿问题的交涉其实是两个时代文化的冲突。电脑1万多块,无论对于小业主还是工薪阶层都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所以对于这件事的处理就体现出做人原则。

书贩子赵小帅是60年代末动乱中出生的一代。是个读书不多, 做事毫无顾忌的市井之徒形象:为了感情可以不顾情面的穷追不舍,被人追帐式能赖就赖能躲就躲,但对打了自己的大款又敢以身相拼。同时赵又有中国劳动人民特有的的正直和坚定:花钱时对民工和的哥的爽快,以及对张赔偿的处理上,先是做好伤人进监狱准备后,主动赔偿张并额外加一些软件作为“这件事的确有点儿对不住您”的补偿。最后又雇人接张出狱而且又买了一个明显更为先进的toshiba的电脑,并且诚心诚意的写信道歉。

科技人员(推测的,因为90年代末笔记本1万多绝不算日常家电)张秋生是经历过文革的知识分子形象,善良随和,胆小怕事,被赵摔了电脑后还送他上医院;对治安管理条例相当熟悉却又由于“不想给人家惹麻烦”而自己来讲道理, 恐怕这是经历过文革(也可能是别的原因)而不愿接触法制机关的中老年人的特点。但张个性中还有没有销蚀尽的中国文化特有的宽容和耿直。遇事自己吃点亏就算了,一切所作所为目的都是维护“不惹事”的目的,但是一定要讲理。特别突出的一个情节是张拿到了赵赔偿的电脑后,依然尽力阻止赵与大款的火拼,“…说实话,你(赵)和刘德龙(大款)是死是活我根本没兴趣。我的目的只是电脑,可你把电脑给我的一瞬间,我对你的印象变了。现在你给不给我电脑我都无所谓了,我只想帮帮你。” 当时听了这句对白我是为之一震,这就是舍生取义!几千年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就是追求一个“义”, 多少千古流芳的英雄绝唱就是这四个字的体现。后来的《英雄》绕了半天就是在讲这个。

《有》是张毅谋第一部城市题材的电影,他选择了利益和传统道德的冲突这个普遍社会矛盾入手:普通民工为了50元不好意思喊出“我想你”,加到100 就毫无犹豫了;赵小帅拼了坐监狱也要报被打之仇;张秋生放弃电脑也要挽救年轻的赵;大款可以丢出5万块摆平打人事件。一系列矛盾出现在当代的北京,却又显得如此和谐。

演员姜文的表演也非常出色,顶着太阳等人时的坚持;遇到乱子先咧嘴一乐的混劲儿。生动刻画出年轻人的躁狂,就像发烧前不能自制的烦乱似的感觉。李保田的演技也相当传神。其他几个客串配角可圈可点,比如葛尤这个民警就极有个性。送每个关完号儿的出来的路上还要尽自己之能教导一番:要为社会治安添砖加瓦,而无论是顽主儿的赵还是饱经沧桑的张,无论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此时面对人民专政都一律低头认错。可能张毅谋是唯一的败笔,没能控制住节奏。方言小品化的开篇高潮误导了观众的注意力,等到后来刻画人物思想的时候,由于力度的差别,观众可能反而不知所云了。

呵呵,扯远了。再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