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沉重的起飞 -- 晨枫
没有注意到我用到很多“可能”、“也许”的词眼吗?呵呵,自己先给自己找台阶下。
1、红外探测那段内容,强调的是苏联对相关技术的研究不会是太晚,并没有俄罗斯红外隐身技术很高超的意思。
燃烧室的低红外特征设计,相信F135/F136同样具备。F35改用喷口锯齿,难道能简单的说是倒退吗?
2、我以T50和I44喷口的相似性说明,T50沿用的可能是苏联七、八十年代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果。
其实到现在,很多苏联时期的研究还是迷,并没有解开。比方说,等离子隐身可能是70年代设计用于3M25A洲际巡航导弹的成果,如今拿出来炒作不能排除障眼法的可能性。
从外界能得到的有限资料可以看到,早在苏联时期,俄罗斯在矩形喷口等方面进行了预研。最后选择其他的技术道路,只能说苏俄工程师与美国工程师遇到了不同的障碍,不同的限制。
而且这样的选择不能简单的归结于技术本身。我举美国购买R79旋转喷口的例子就是想说明苏联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至少材料、密封早就不是苏俄应用矩形喷口的障碍。
2、引入冷气流降低红外辐射完全是我的猜测。我的想法是F117的提琴喷口,B2的红外隐身喷口,YF23的一维固定喷口以及F35的喷口锯齿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典型红外隐身设计,其基本原理我理解是加快喷口气流与外围冷气流的混合。
至于T50或者I44如何实现冷气流的混合,设计细节不知道,但是外观来看还是有特别的地方。呵呵,这里我只能耍无赖了。
看看这个(不像是收敛喷口以增加推力的状态):
http://www.top81.cn/top81bbs/uploads/2010/02/27/1267273883_20585.jpg
再看看这个(这样的喷口不觉得奇怪吗?):
http://www.afwing.com/intro/mig/MIG/i42-4.jpg
什么结论,我不知道:)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6 层
🙂怎么引入冷气流呢? 晨枫 字311 2010-02-26 17:33:31
😜我表达的不够清楚。。。把一些资料和我的猜测混在一起了 虎宝宝 字1299 2010-02-27 06:12:37
🙂还是有问题呀 晨枫 字884 2010-02-27 07:58:18
🙂俺想高挂免战牌了:)
🙂F-35的锯齿形喷口不是进步,而是退步 1 晨枫 字507 2010-02-27 10:07:03
🙂呵呵,晨大开始挖坑了。。。 虎宝宝 字3626 2010-02-28 07:11:23
🙂关于锯齿形喷口 晨枫 字1526 2010-02-28 09:38:50
🙂矩形喷口技术难道很高吗? 纪琮 字0 2010-02-27 08:5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