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谍海孤舟—法国情报部门一个负责人的自述》 -- 以一敌七

共:💬81 🌺15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物归原处

邮袋装好、缝好和重新封好以后,就交给等在实验室前厅的行动组长。他的时间,尤其是在最后,都完全花在焦急不安地看手表上。他的不安是正常的。因为,至少有十个人的安全,包括整个小组的陪送人员和货运处职员,都取决于严格安排的时间。

有时他也几乎要犯心肌梗死,因为他心中总在盘算给他剩下来的时间够不够将邮袋送回仓库。到装飞机和装火车时,如果邮袋尚未送回原处,如果因“失踪”造成一些问题并促使人们进行调查,那么应由行动组长对此“纰漏”负责。

有时,外交邮袋锁得过于严实,我们又没有足够的时间能够利用这个邮袋而不冒任何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放弃开封的打算。有时,刚打开邮袋还没有来得及取出信件,就由于害怕超过限定的时间而不得不匆匆忙忙地将邮袋封好送走,但是,有时当我们有幸碰上一个来源特殊重要的邮袋,而且属于政府和总部窃密计划的范围·我们就会大胆地玩火。比如说,对俄国邮袋就是如此。

那时,检查员在取得行动组长同意后,可以冒更大的风险,并多给技术员一、二个小时。然后,再由行动组长在整个行动的最后阶段即送回邮袋的途中争取时间。

相反,如果邮袋来自象毛里塔尼亚这样的国家,那么,在存在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就不会坚持开封。我们在毛里塔尼亚有足够的关系和人员,他们有条件了解在这个国家发生的情况。

检查员在决定是否开封时,还要考虑到总的政治气候,考虑到世界上某个地区会出现争端,考虑到某两个国家正准备开仗,考虑到经济危机,考虑到货币动荡,以便重点窃取某一方面的情报。如果猎获物非常重要,需要做出慎重的决定,那就要通知我;即使是深更半夜,必要时也得通知我。我接到通知后,便匆匆忙忙在睡衣外面披上一件大衣来到实验窒,亲自领导整个操作过程。

有时,为了搞乱线索,以免出现麻烦时暴露法国,我便让我们在伦敦希思罗机场存物处工作的谍报员取出邮袋。因为,正如下面所说的,我的组织不仅仅限于法国本土,而且还按照同样的标准和方法在全世界建立了据点。我们往往迂回曲折地进行工作。

有一次,需要处理的外交邮袋,是由我们在英国的行动小组取出后通过秘密渠道送来法国的。我们在巴黎的一个实验室负责处理这个邮袋,清查完毕后立即将它送回伦教,由我的谍报员放在即将发出的邮袋一起。

开始时,一切都很顺利。我们将需要的邮袋放在实验室的桌上,首先碰到的一个难题,就是口袋无缝,而且是用挂锁锁好,用绳子扎好的。我们取下两个封印,很容易地复制了出来。我们成功地打开了挂锁,解开了绳结。这时,我们碰到了意外的困难。捆扎邮袋的绳子里夹杂着一根钢丝,上面还有一个铅封。

实验室主任告诉我:“这一次可是个新鲜玩意儿。我不知道从何下手。还试一试吗?”

对西欧来说,这个国家的问题非常重要,因此我决定接着干下去。

“但要注意,”我说,“我觉得我们在和一些坏家伙打交道。这里面肯定还有别的圈套。”

钢丝是去不掉的。技术员们小心翼翼地把钢丝放松,让邮袋口开得比较大一点,以便从中取出信件。

“的确还有一个圈套。”实验室主任对我说。“全部信件都得在暗室里拆开。这种信纸的感光性能极强,在任何光线下,甚至在红外线下也能感光。”

到了复原邮袋的时候了。当工作人员仔细地抽紧钢丝时,却突然断了。有人向我报告;“真倒霉!要想别人看不出来,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仿制一根钢丝。要是这样,就还需要多花几个小时。”

我们在邮袋上已经用了十二个小时。必须在三小时内送到伦敦,放回原处。于是,我第一次做出了使我自己感到为难的决定,因为这一决定同我们的方法和目的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我下令:“毁掉!”

这个邮袋连同里面装的东西一起被焚毁了。当然,有关国家怀疑的不是我们,而是伦敦和英国特工部门。但是,我们试图截取其机密的那个国家的政府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因此以后谁也无法接近它的外交邮袋了。

据我所知,这是唯一没有将邮袋送回去的一次,有时,我们也故意制造邮袋被人动过的假象。尤其是对苏联的邮袋,当我们无法拆开时,就制造一些假象。应该说,俄国人确实有办法使别人无法打开他们的邮袋。他们的邮袋不仅是捆得好、锁得好,还有各种各样既巧妙又复杂的装置,铅封和圈套,而且还用胶水粘了又粘,上下左右全是胶水。简直象用布带缠起来的木乃伊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既然无法取出信件,那就应该施展计谋破坏俄国人传送的秘密,制造邮袋已被开过的假象。

其实,这种伪装的技术比一般拆开邮袋更困难、更复杂,因为需要使人相信已竭尽全力消除窃密的痕迹。然而,不应该让俄国人一看就知道邮袋已被开过,而是要让他们比较仔细地检查以后才得出如下的结论;“啊,这帮混蛋,他们得手了!简直无法相信!”

这样,我就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方面,使苏联特务机构被假象所迷惑,误认为我们技艺高超,从而过高地估计我们,怕我们。另一方面,使它们相信我们已经知道它们的邮袋装的什么东西,从而认为它们的秘密业已过时。

这种欺骗对手的方法,我们从六十年代一开始就称之为“以假乱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