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评论】【转贴】 刘备的两面性――枭和仁 -- 不爱吱声

共:💬1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评论】【转贴】 刘备的两面性――枭和仁

即使不读《三国志》等史书,只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也能强烈感到刘备的“枭雄”特点。刘备一生做的很多事,都让

人感觉“枭雄”二字非常合适他。但我们也注意到,所有评价刘

备是“枭雄”的人,都来自别的阵营,说这话的人是给自己主公

提建议如何对付刘备,他们关注刘备的“枭雄”特点,是可以理

解的。同时由于立场和需要的不同,他们就忽略了刘备“仁”的

一面。而许多去投靠刘备的人,则往往关注刘备的“仁”和

“雄”,而忽略其“枭”。现在要研究刘备的为人,则要同时关

注其“枭”与“仁”的两面性。

  先说“枭”,这个词除了有勇猛的意思外,还有一个不好的

意思,用民间俗语说就是“吃谁的饭砸谁的锅,住谁的房捣谁的

窝。”说文一点就是忘恩负义或者恩将仇报。这在刘备一生,只

有取益州刘璋最像这么回事。在此之前,虽然已经有了“枭雄”

的名声,但都有原因可讲。刘备沾过孙权刘表不少光,但也谈不

上什么忘恩负义;对袁绍,刘备只是暂时的依靠,犯不着和袁绍

死在一处,见势不好就逃了;对曹操,也是暂时依靠,而且当曹

操以英雄相许后,刘备更是看见了危机,不逃就死在曹操手里了,

而且曹操当初接纳刘备时,部下就有杀刘备的建议,曹操只是不

想担害贤的名声才没有动手;对吕布,平心而论是吕布有负刘备,

先抢了刘备的徐州,刘备怎么对他都是应该的;对陶谦,刘备是

有恩有义的,陶谦有危难,刘备来救,陶谦要死了,徐州士民无

所归依,才把徐州委托给刘备,不是刘备自己抢的。

  在汉末乱世,像刘备这样一个势力很弱的小集团,其命运本

来是应该老老实实做人家的部属的。但刘备本人的才能,却比普

通的部属要高得多。这就注定了他要一次一次地投靠人,做人的

部属,又一次一次地跑出去来自己闯,直到有一天自己有力量做

“老大”。这在当时各集团中的明眼人看来,就是个十足的“枭

雄”了。各集团都很看重刘备的才能,想好好地任用他,又担心

刘备志向太大,养不住,给自己造成威胁。所以当他们和刘备交

好时,会说刘将军是天下雄才,失欢时又会骂大耳儿是枭雄。

  再说“仁”。刘备从小就善于结交朋友,长大以后领兵,又

十分注意善待部曲。不管关张赵云这些旧交,还是孔明庞统这些

新来的朋友,刘备笼络的手段是十分高明的,一块儿吃,一块睡,

人人见了都感激他,肯为他卖死力。就连仇人派来的刺客,也能

被他很快感化。毋庸置疑,刘备这么做是有一定的功利目的,是

为了收买人心,让人家替自己卖命。但我想这里也有天性使然的

因素,刘备天生就是这么个人,只要是自己人,他就对你好。而

且刘备这个人,天生还有一种侠义,肯管别人的闲事,早期出兵

救过孔融和陶谦,赢得了许多好名声。陶谦死后将徐州让给刘备,

刘备怕袁绍不满,派陈登去请示,袁绍一听说是刘备要领徐州,

立即就同意了。

  还有著名的“携民渡江”故事。曹操大军压境,刘琮已经投

降,刘表的旧部和平民十余万人竟然肯跟着刘备逃难,以刘备弱

小的兵力,要武力挟持这批人显然是不可能的,纯属老百姓自愿,

刘备的名声品行由此可看一斑。后来曹操赤壁战败,周瑜得了南

郡,刘备占着江南的****,荆州士民叛曹投刘者络绎不绝,最后

竟挤得刘备抱怨地盘太小,安插不下。周瑜也是一代英雄,而且

近在南郡,荆州人为什么不投他去呢?这说明刘备确有过人之处。

  汉末天下乱,战事多,一些暂时安定的州郡成为百姓的避难

之所。比如孙权的江东,刘表的荆州,刘璋的益州,公孙氏的辽

东,以及遥远的交州等。身处乱地而使百姓投奔者,只有刘备一

家而已。

  刘备为人最高明的地方,是认清了实力和民心两宝。在

实力不足受到别人威胁时,他知道暂时去投靠一个大集团,而有

时为了保存实力,他又必须脱离这个大集团,这时他的特点就是

“枭”。而对待民心,他纯是用“仁”,部下劝他攻刘琮的城,

他不肯,却去刘表的墓前大哭,这一哭把荆州的民心都带走了,

最后孙权竟不得不把已到手的荆州让给他。攻益州时,庞统劝他

急攻,他认为民心未得,先要厚树恩义,时机到了才肯用兵。

  总结一下,刘备的“枭”是用来对付别的军阀的,他的“仁”

是对待老百姓的,所以我觉得这个人还是值得尊敬的。(当然,

刘备一生干的事多了,也难免会有对不起老百姓的时候,这就不

苛求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