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井冈山】 系列一: 深山寂静夜芳馨 (1) -- ifuleu

共:💬705 🌺365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那个网站不是说的很清楚了么

于是,戴季陶提供了日文本《共产党宣言》;陈独秀又通过李大钊从北京大学图书馆借出《共产党宣言》的英文本(原著为德文本),供陈望道对照翻译。

而且

在日本期间,他结识了日本著名的进步学者、早期的社会主义者河上肇、山川均等人。期间,他利用课余时间努力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新思潮。

这对他翻译宣言有铺垫作用,日文那个版本译的比较粗糙,所以才要英文版加以参考。陈望道在日本学过经济,哲学文学和法律,而他之前的英文底子并不太够,要在短期时间内译出当然以日文版好,引用你说的那个网站的说法,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包含有极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文字也极为优美、精炼,译者不仅要谙熟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还要有相当高的中文文学修养。因此,要翻译此书绝非易事,要做到文字的传神就更不容易了。恩格斯也曾说过“翻译《宣言》是异常困难的”的话。

在简陋的乡村条件下,没有其它参考和帮助,两个月完工已经是非常神速了,何况他当时才29岁,距离他的《修辞学发凡》正式版还有12年。

举个例子:

这是一本很重要的书,又是一本很难译的书。头一句话,便使他绞尽脑汁,这才终于译定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其后,罗章龙曾试图将德文版原著《共产党宣言》译成中文,也深感“理论深邃,语言精练”。为了译第一句话,罗章龙亦“徘徊”良久。如他所言: “对于这句话研究时间很长,觉得怎样译都不甚恰当,‘幽灵’在中文是贬意〔义〕词,‘徘徊’亦然。”(罗章龙:《椿园载记》,八九页,三联书店一九八四年版。)罗章龙反复琢磨,结果仍不得不沿用陈望道的中译文,然后加了一段注解,加以说明:“有一股思潮在欧洲大陆泛滥,反动派视这股思潮为洪水猛兽,这就是共产主义。”罗章龙思索再三,还是采用陈望道的译文,足见陈望道译文的功力和严谨。

引用后人对这个译本的评价:

诚如成仿吾在一九七八年为依照德文原版译出的《共产党宣言》新译本的《译后记》中所写的那样:“当时的日译本很可能是非常粗糙的,陈译本也就难免很不准确。但是它对于革命风暴前的中国革命的干部和群众起了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仅仅‘有产者’、‘无产者’、‘阶级斗争’以及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样的词句,就给了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革命群众难以估计的力量。”

太祖: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的,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二代:

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

ps:早期的中国的社会主义者邵力子、李汉俊、戴季陶、张东荪和陈独秀都曾在日本留学,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最初都是从日文版的图书中获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