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谈将成为“发达国家粉碎机”的中国 -- 冷酷的哲学

共:💬369 🌺1802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继续

说冯·布劳恩出山接手工作,是有原因的。

冯·布劳恩到了美国以后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呢?是整理在德国工作时的文档。我们可以看一看他到美国以后一直到1950年的工作经历。

The first seven technicians arriv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t New Castle Army Air Field, just south of Wilmington, Delaware, on September 20, 1945. They were then flown to Boston and taken by boat to the Army Intelligence Service post at Fort Strong in Boston Harbor. Later, with the exception of von Braun, the men were transferred to Aberdeen Proving Ground in Maryland to sort out the Peenemünde documents, enabling the scientists to continue their rocketry experiments.

Finally, von Braun and his remaining Peenemünde staff (see List of German rocket scientists in the United States) were transferred to their new home at Fort Bliss, Texas, a large Army installation just north of El Paso. While there, they trained military, industrial and university personnel in the intricacies of rockets and guided missiles. As part of the Hermes project they helped to refurbish, assemble and launch a number of V-2s that had been shipped from Germany to the White Sands Proving Ground in New Mexico. They also continued to study the future potential of rockets for military and research applications. Since they were not permitted to leave Fort Bliss without military escort, von Braun and his colleagues began to refer to themselves only half-jokingly as "PoPs," "Prisoners of Peace."

1950年之前,冯·布劳恩的主要工作是整理在德国工作时的文档,培训美军人员,复原V2导弹。只是略微的提了一下,对未来火箭的潜在应用进行了研究。他在此一阶段丝毫没有进行任何实际的火箭或导弹研究。

但是,美军对弹道导弹的研究在二战期间就开始了。美军设计了列兵A型弹道导弹,以及后来的下士型导弹。钱学森是列兵A型项目的提出人之一以及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方面的项目主管。他还是JPL的创始人之一。如果你了解JPL在美国导弹和火箭方面的权威性,就会明白钱学森当时在美国的地位。后来的弹道导弹均有JPL参与,是各参与方中唯一的研究组织。钱学森不但参与创建了JPL,还在1949-1955年间担任JPL的主管。要知道1950年FBI已经对钱学森开始了调查和指控,1950年他的涉密权限就已经被调消了。可想而知钱学森当时在美国弹道导弹及火箭研究方面是第一人。他的老师冯·卡门都无法与他相比。而当他在1950年以前主持弹道导弹实际研究工作的时候,冯·布劳恩还在蹲冷板凳、写文档、做很虚的研究。

1950年是个非常微妙的年份。钱学森1950年涉密权限被吊销,而恰恰是在这一年,冯卡门被调往红石兵工厂参与火箭研发。

In 1950, at the start of the Korean War, von Braun and his team were transferred to Huntsville, Alabama, his home for the next twenty years. Between 1950 and 1956, von Braun led the Army's rocket development team at Redstone Arsenal, resulting in the Redstone rocket, which was used for the first live nuclear ballistic missile tests conduc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可以想见,如果钱学森仍然受到美国人信赖,研究核武器运载火箭的任务怎么会落到冯·布劳恩的头上?两个人,一个1950年以前在坐冷板凳,一个1950年以前一直在参与美国弹道导弹研发。钱学森的学术声望在美国也是首屈一指,比冯·布劳恩高得多。而且钱学森当年被派去德国审问德国科学家(尤其是冯·布劳恩)的时候还领的是美国空军上校军衔。如果你来做美国弹道导弹项目主管,你会选谁来主持项目?

你可以说我是臆测,但我觉得这个事情还是很明显的。如果钱学森在美国,哪里还有冯·布劳恩的机会。如果你觉得美国火箭非冯·布劳恩不可,那你怎么解释1950年以前美国人一边让他坐冷板凳,而另一边导弹/火箭研发热火朝天?

————————————————

回到正题。

天才的确是天才。但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两个及其明确的群体一个叫天才一个叫庸人。

有天才,就有天才减1,就有天才减2,一直减到庸人,再到弱智。这是生理上的常态。钱学森很牛,但没有钱学森还有他老师,还有他当年在自杀小队的那些朋友。这就是科研界的常态。一个正常科研体系都是金字塔形的,把顶尖的拔掉,还有次顶尖的。次顶尖的一样能领到团队获得成功,只是可能花的时间和金钱多一些。这些不是说您觉得可笑就不存在。

您瞧不起苏联,可除了美国也就是苏联了。您的欧、日在这方面就是不如人家。感情从您这里说出来,苏联垮台就是因为飞机造得不够好,或者科技追得不够快。那就奇怪了,中国比人家差了十万八千里,怎么还没崩溃呢?

苏联恰恰是没有摆正经济与科研、民用与军用的关系,自己把自己拖垮了。中国倒是在走一条正道。西方高科技封锁当然不是闹着玩的。但是科技交流、中国山寨又哪里是高科技封锁能够阻挡得了的呢?我所说的趋势就是建立在西方高科技封锁这个现实之上的。西方要是不封锁,他们现在就没饭吃,根本不用等到几十年以后。

中国科技发展慢不慢,你大可以去看论文、去看专利。如果害怕是中国人灌水,你大可以去看顶尖期刊的论文数量,去看中国向美国授权了的专利数量。这些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都是飞速增长的。所以我不知道你凭什么说中国科技发展会比欧美日慢。

说到最后你仍然是一种速胜论/崩溃论的调子。仿佛中国拿不出什么夸耀全球的顶尖产品或发明,中国科技发展就一无是处。这种观念很可笑。当年我也疑惑过,为啥中国到现在还没有个正儿八经拿诺贝尔奖的呢?咋就全是些莫名其妙的所谓中国人拿莫名其妙的诺贝尔奖?后来我就明白了。从国家整体战略角度上看,诺贝尔奖就是个添头。它代表了一部分和普通民众和商业化距离十万八千里的科学进展。中国要想在这个方面获奖,无疑是在浪费金钱。这种奖项所奖励的科学进展,现阶段对提升中国产业水平、人民生活、国家实力,一点用处都没有。

反过来说,要进行最高精尖的研究,就要不求回报地大把大把撒钱。只有资本雄厚的发达国家有能力这样做。中国这样做就太奢侈了。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而且将长期是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还没有这个必要去争这个方面。这些高精尖方向只要能跟随国际脚步就足够了。能出创新结果固然好,出不来、能跟上也行。等到有必要投入或中国发达了再深入研究也不迟。

我的观点就是,中国的科技研究能力和潜力,也许不能拿个诺贝尔奖,但绝对足以支持国家产业的战略性追赶。

通宝推:梅轩济,金口玉言,南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