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记忆中的那些女性:黛博阿姨(一) -- 酥油茶

共:💬8 🌺8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黛博阿姨(二)保留地

苏族印第安人本来是以捕猎野牛为生的,但白人把野牛打成保护动物后,给苏族人圈的保留地却在一片沙漠里,既没有野牛,也几乎无法种地。整个保留地靠美国政府供给的救济食品过活。当然,当地也没有电、自来水、等等一切现代化生活的基础。“民主”的美国是不可能做投入大于收益的傻事的。

物质上的匮乏比起文化上和精神上的问题来讲,还不是那么紧迫。苏族的传统文化里,强调的是部落社会成员之间的高度和谐,家族成员之间关系亲密无间,这些特点也让苏族人很难适应白人建立的现代社会。“当地中学的校长对工作非常不负责,但是没有人愿意直接出来对他表达不满,因为苏族文化里,对一个人表达不满的方式就是大家都不理他,”黛博苦笑着说,“于是这个校长就可以继续得过且过下去了。”

此外,如果有任何一个苏族人在部落外面开辟出事业,只要他还跟家人亲友联系,狠不下心做六亲不认的孤家寡人,很快就会被上门来吃住的亲戚们拖垮。因为苏族的传统文化认为,部落成员之间所有财产都应该是共享的。

不过最要命的是,整个保留地弥漫着无助和绝望的气氛。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小时候被集体强行送到“印第安人学校”,进行强制的西方教育。“印第安人学校”也许对其他部落的一代印第安人的西化起到了作用,但是至少对苏族人来说,却是一个灾难。从“印第安人学校”毕业的那一代人回到保留地后,不仅留下了强制教育的残酷经历给他们的心灵留下的严重创伤,而且也失去了本身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统文化虽然听起来很落后,但对个人而言,却包含了核心的价值观念,比如如何建立家庭,如何教育子女,人生的重心等等。苏族把这被强制教育的一代称为是“断裂的一代”,他们不知道如何建立稳定幸福的家庭,也不知道如何把日子过下去 ,于是家庭暴力、离婚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而下一代也无法得到真正的传统教育,还会成为父母家暴离婚的牺牲品,当地儿童的被收养率是全美最高的地方之一,家庭问题可能会就这样一代代传递下去。由于挫败感和无方向感造成的精神苦闷,几乎所有的成年人都沉溺于酒精之中,造成了更多的悲剧。

黛博和家人一起在保留地长大,生活于白人农场主和印第安人之间,亲身体验了苏族人的悲凉处境,她读完研究生之后,深深感到保留地人民需要她,于是毅然决定回到她生长的地方,为苏族人民做些实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