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李敖:他们都是逃兵 -- 子牙

共:💬42 🌺311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李敖的话作为一家之言不过分,你的分析也不算过分。

但是留美的这批人,其实也在用各种方式报效祖国。有很多资源和知识,他们不出国是无法获得的。

南霁云有“将以有为也”一语,所以大家慢慢看就是了。我建议大家不必争论得太厉害。斗嘴是木有用的,只要把事情做出来了就行了。

我一个朋友去年海归了。目前在一个高校挂职,自己拉了一笔风投在做芯片。他有一项美国专利,可以在不太影响芯片性能的前提下,大幅降低能耗。风投是私人投资,没有去忽悠国家骗钱。

他在加拿大读书期间,把几十年以来所有相关文献都读了一个烂熟。这些条件在国内是无法具备的。现在他回国了,有些不方便马上就出来了。比如我这次回国他叫我给他带一个东西,因为从国内无法直接买,虽然产品厂家就在亚洲:http://www.xilinx.com/products/targeted_design_platforms.htm

俺仔细一查,发现这个东西的高级版本也可以用于国防军工,于是这事就悲剧了。。。

互联网的兴起让很多事发生了改变。如果西方对中国不搞封锁,相信很多事情会更容易。本着“地球是你们西方人的,也是世界人民的。但归根结底是世界人民的”这一伟大的普世原则,我要求:

1.西方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低价转移环保技术,因为环保是普世原则。

2.本着“人权高于主权”的道理,我要求西方国家开放边境,让非洲缺乏土地的穷人们能够到北美撂荒的土地上耕耘。听说东欧也有很多土地无人耕耘,我希望东欧国家也能让其他国家的农民去耕种。

大家还可以一起想。。。

总结陈词:李敖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如果放宽历史的视野,就不一定对了。葡萄曾经说过一个数据:德国工业化进程中移民了三分之一的人口。我不知道这是否确凿,但是各国在工业化过程中都通过大量海外移民减轻人口压力。英国在这方面做得尤其的好。作为对比,高傲的法国人对移民海外做出各种“高标准,严要求”,结果灾荒一来就悲剧了。

我上面说的英法移民历史都来自于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这门课程,尤其是第三讲:荒野中的绅士们(Gentlemen in the Wilderness)。关于德国的移民历史我没有太多了解,不过我当年读过一套三部曲小说: Homeland (by John Jakes)。讲的就是德国移民的发家史。其中第一部就描述了主人公在德国的困窘境遇。

我认识的人里面有陈省身特聘教授,也有“千人计划”。他们都很好地实现了“借鸡生蛋”的想法,如果当年中央确实有这个“伟大战略部署”的话。

就我自己而言,如果留在国内,第一见识和专业训练上无法获得太大的提高,第二在经济实力上恐怕够呛(房地产商发来贺电!)。现在我从经济上能够把老人的养老问题都负担起来,也能资助他们迁新居。专业上也正在努力为国内的新生代做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所以如果要在我身上算一笔账的话,我觉得中国就未必亏了:我在国内也是一个碌碌无为的普通人,对国家的贡献虽然直接,但未必有太多。出国了虽然仍然碌碌无为,对国家的贡献变为间接的了,但总量却可能更多。

老马丁的回乡记里提到了他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通宝推:燕人,leqi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