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北京的交通和城建 -- 颜赤城
北京的城市建设有很多话题、很多争议。我在读王军的《采访本上的城市》,他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思考和信息,介绍了城市建设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各种思路。但是有些地方,没说清楚,也许是故意的偏颇。
先说这个交通问题吧。这本书里说的各地对大马路的盲目追求让人很担心。但是呢,我认为大马路并不是像它说的一无是处。大马路解决不了交通问题,但不能说大马路造成交通问题,这是个逻辑问题。道路拥堵和汽车是直接关系。路多了,人就会买更多车。但是假设不修路,拥堵也不会无限的发展下去,因为人自然而然就不开车了。
这本书批评了网路分级。就是把道路按流量和限速做出层次来。最宽最快的大路作框架,等下次之。我没看明白这种做法有什么缺陷。
大而稀和窄而密的两种路网,究竟哪个能让交通流畅,显然是个定量问题。要看有多宽多稀、多窄多密。不能说老北京的和纽约的窄而密的路网就比大而稀强。这也是个逻辑问题。这本书把纽约路网的优点说了,对缺点避而不谈。这也是这本书常见的毛病。北京大院和小区不让外来汽车通行,造成了道路不够。这是人的选择。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让外来车辆随意行使,像纽约那样,肯定能改善交通。但是我们就没有院子了,下了楼就是车来车往的马路。你喜欢吗?
中国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不要支持小汽车的发展。这也是选择的问题。小汽车和优良的城市环境是不可兼得的。美国人都开车,城市像鬼似的,但是自家房子大,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对于中国来说,这个选项可能并不存在,因为我们人口众多。我们应该多借鉴日本等其他亚洲国家。我个人喜欢高密度的亚洲城市,不喜欢美国的。
这本书让人产生很多疑问,它没有解释清楚。再举个例子,比如所谓“有机疏散”,把城市划区,成为“半独立城区联盟”,每个区尽量自给自足,各成一体。这样居民住的地方和工作的地方近,以此减少交通。听着很好,但是有点异想天开和一厢情愿了。因为你不能阻止人们跨区买房子和找工作。人们总会有各种原因有意或者不情愿的买到离工作远的房子和找到离家远的工作。只要人们把上下班时间长短的重要性放在住房面积和条件、对工作的满意度之下,城市的交通问题就会被牺牲掉。这也是居民自己的选择。当然,城市管理者总能影响居民的行为,可以让交通成本放大,使得居民不得不把交通当首要问题。但这有个度的问题,不要违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初衷。
后面还有两大主题。一是对老城区改造。我同意作者。现在是拆得多,保护的少。应该以保护为主。这个道理很简单。保护,即使保护错了,大不了发展慢点。拆除,如果拆除错了,就再也没了。要给后人留余地。
对于新建筑,鸟巢、水立方、大剧院、央视。书中批评的多。我对这些建筑都很喜欢。
这本书吧,有益处,但是学术性差了点,并且有股怨气。这种怨气,充斥了我们的文化领域。从著书立说的角度说,是拉低了书的水平。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北京的交通和城建
🙂北京的城建和交通很糟吗? 2 雷声 字766 2010-09-29 08:56:02
🙂最后一句不对 猫元帅 字304 2010-09-29 18:55:00
🙂真的没意见吗? 1 雷声 字430 2010-09-30 08:28:06
🙂你混淆了概念 猫元帅 字110 2010-09-30 17:36:07
🙂这样就没办法继续谈下去了 雷声 字0 2010-09-30 22:26:41
🙂北京城墙不错,拆了可惜 悠然见南山 字0 2010-09-29 08:59:44
🙂是的,但是考虑到当时中国人的思想,这样正常 猫元帅 字0 2010-09-29 18: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