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闲话1 -- 井底望天

共:💬731 🌺9251 🌵2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看来还是理解不同

遗传学研究的是遗传物质与表观的性状之间的关系。

转基因再不确定,至少引入了什么样的DNA片段是已知的
这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的优点,甚至恰恰可能是其隐患。

遗传学的思路有两种,一种是随机地改变遗传物质,看形状有什么样的改变,由此来研究哪些遗传物质决定了什么样的性状。在最近几十年,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我们可以定点地改变遗传物质,然后看这些遗传物质的改变可能对性状有什么样的影响。前者称为正向遗传学,是传统的研究和技术思路;后者叫反向遗传学,从基因工程到转基因技术都是这个思路

反向遗传学的困境或者“内务人民委员”朋友没注意到。我们关注的是性状的改变,即使告诉我们遗传物质是哪些,如果不知道它们如何决定形状,决定了哪些性状,那么知道了是什么遗传物质也没用。类似的情况是,我们把人基因组全测序了,但是我们仍然不知道什么遗传因素怎样决定了肿瘤的发生。更危险的情况是,改变的遗传物质可能同时参与了多个性状的决定。如果只看到改变明显的性状而忽略了改变不明显的形状。这就是技术上的隐患。尤其转基因小鼠中的经验提示我们,性状的改变可能与观察手段直接相关,比如,形态上的差别是直观的,后背上长个耳朵之类;但是对某类病毒天然免疫这样的分子生物学表形就不太好检测;至于“暴力和反社会行为”则更难以检测。

没有哪个农学家去

把杂交育种和辐射育种的粮食吃十几代人来看“长期效果“
因为自从人类学会用杂交的方式改良品种以来,这项技术就一直在经受考验。这可不是十几代的时间,而是数千代了。所以今天的传统育种专家,就不用走这个吃十几代人看长期效果的阶段(几千年前我们就经过了)。相比之下,直接改变遗传物质的技术,只有不到四十年时间。并不是成熟的技术。用在农作物上,时间更短。传统杂交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成熟度的比较,好比说马车和火箭作交通工具的差别。

PS:刚刚和一个同事聊,看来对转基因也要分情况讨论,比如转基因大豆,有的是用野生大豆基因改造种植大豆品种,本身是同物种内的基因转移,又有很多代杂交的技术积累,因而可以视为是杂交技术的延伸,这种应该就比较安全一些(辐射育种也是这样的情况)。这样的技术推广一下应该问题不大。好比说从一个黑箱里有一千和黑球和一个白球,那么与其随机摸上N次拿到白球,倒不如把黑箱打开直接抓白球方便。但如果是跨物种,甚至跨属跨科的基因转移。风险就大多了。因为我们并没有长期杂交实践的这样一个“黑箱”。

我不想被贴上“反转基因”或者“挺转基因”的标签。只是看到河里无论挺转基因的还是反转基因的,其立论的出发点都是理解有所偏差的。抛开阴谋论之类的话题,我想我们首先可以先对这个技术有完整的理解。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