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发展基于双赢的“现代经贸”理论,中国可以引领时代潮流 -- 陈经

共:💬146 🌺1109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现在轮到中国引领经济全球化了

大家都知道,市场分隔是现代经济的最多阻碍。德国工业革命是在俾斯麦消除封建割据统一德国以后才发生的,当时统一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中的东风。美国工业革命是华人修建的跨大洋铁路的东风释放出来的。

如今世界经济遭遇美国的冷战思维和地缘政治策略的割据,动则制裁排挤,在国际政治中拉帮结伙,“盟国-敌国”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轴心。当今全球经济中最大一块不经济就是军备,人类最先进的资源用于毁灭财富,制造恐惧威吓。第二个不经济就是这种基于西方强权政治的国家利益和势力均衡分割的国际市场,阻碍资源的市场配置。西方是说服中国接受市场经济能够达到资源最佳配置的机制,但是,中国每每遭遇美国强制的干预市场的痛苦。

中国现在要改变美国的国际政治规则,就不要落入美国冷战思维的模式,美国启动冷战思维围堵中国,中国不吃这一套。美国用航母把日韩印越等与中国经济割裂,中国以“市场联合统一战线”把日韩印东南亚整合到一起,这是现代“合纵连横”的对抗,是两种国际政治规则的对抗。中国以“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连横”对抗美国“赢者通吃,得势不饶人”的“合纵”。

这是太极推手,美国拉印度压中国,以反倾销、非市场经济、人民币汇率操纵等等把美国市场的中国份额强行划給印度,好呀,印度经济上来了,又是一个巨大市场,全球经济饼做大了,吃不了美国那块还吃不了印度这块?中国市场也变大了,你美国不要中国市场印度会不要?

现在人们总是关注中国DGP超过德国了,超过日本了,这都没有意义,中美对抗是看谁是第一大贸易伙伴。要关注的是这些大市场如何被中国中国攻城掠地。什么时候欧、俄、韩、日、印、巴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一个一个地从美国变为中国,什么时候中国的“连横”就战胜了美国的“合纵”。当这些大市场变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时候,就有了以人民币取代美元作为国际贸易结算的需求。

美国轮胎特保税把中国挤出美国市场,美国就业就提高了?不见得,可能就是轮胎供应商换到泰国而已,此前许多产品都是如此,服装鞋帽就是挤掉中国换成孟加拉和墨西哥等。

美国不是看不到问题,但是,作为当今世界文明中心,其系统有自己稳定的负反馈机制,美国想转身都扭不过腰。当今国际政治的主权、国家、和民族的概念是西方工业化推到全球的概念,中国自古只有普天之下的概念、藩属关系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关系差不多,以前藩属有仪式性的朝贡,只要中国摆正心态,去掉死要面子的“独尊”,和平共处和藩属就没有两样,和平共处只是藩属的平等的表述,人口第一大国自然成为天然盟主。对待东南亚和对待台湾一样,变一国两制为两国两制,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事实的藩属关系。

中印合起来是全球三分之一强的人口,美国要挺印度十亿人来加入消费全球资源,那么中国就插入这个市场的产业链中间。中国和邻国不单要平等贸易往来,而且,要有宽阔的胸怀,商业利益捆绑可以更紧密,打破国界和民族界限,多合股,多合营,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市场人员也可以合作,组成一个物流人员交错编织的一个全球经济网络,一个没有冷战思维分割的市场,这将释放出许多被压抑的经济效益,这和德国统一是一样的道理。

中国的意识形态就是全球市场,无论什么国家,民主也好专制也好,两种意识形态都没有全球市场意识形态强。只要和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下合作,中国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帕累托最优是不够的,共同富裕才是真理。共同富裕模式要由中国东部扩展到中国西部,再翻越国界扩展到东南亚,扩展到亚非拉,扩展到全球。

我们一些人还有幻想,还幻想保持西方主导的南北格局,以为中印两家中只有一家可以挤入北方,成为北欧一样的社会主义殷实国家。事实上,中国人均GDP还在百名徘徊,西方主导的资源耗费型全球经济运行系统根本容不下一个崛起的中国。以美国5%的人口消耗全球25%的资源来算,中国就可以消耗全球资源。我们一些人怕印度经济上来了全球资源就不够了,那是替美国人操心,美国都不怕印度起来,中国怕什么。美国主导的这个全球经济本身就是不可持续的,与其晚不能持续不如早不能持续。我们是在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规则下竞争,这个竞争最终要导致现有全球经济秩序的崩溃,一个中国崛起是崩溃,加上一个印度也是崩溃,中国不必为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秩序崩溃操心。

中国如果不能改变世界,中国就无法完成现代化、无法步入和平繁荣的时代。这是中国的宿命,也是中国的使命。除了中国,无人能领导全球经济走出黑暗。地不分南北,国不分阵营,双赢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人类的旗帜。

元宝推荐:月色溶溶, 通宝推:双羽四足,回旋镖,mingong,篱落呼灯,老猿,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