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说说美国的经济学学术界:一场圈里人自娱自乐的游戏 -- ccc

共:💬324 🌺1985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郭凯是以前北大现在哈佛那个小子吧

应该已经毕业了吧,我记得他是2003年去哈佛的,怎么还在论文答辩。

这里就体现出美国博士学制和欧洲的不同了。

欧洲的顶级大学是按照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学派(逍遥学派)的传统来带博士的:

逍遥学派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立,又称亚里士多德学派。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的吕克昂建立了一所学院,该处有一小树林和许多可供散步的林荫道,亚里士多德喜欢在这林荫道上和学生散步、讲课和讨论学问,所以被称为逍遥学派

像这样的2,3个小时的对话和讨论在欧洲导师制中,一年级每半年一次,二年级三个月一次,三年级一个月一次,到了独立研究的阶段那么就是大家天天厮混在咖啡馆里见真章了。

平时就是放羊逍遥,尤其是到了后期,根本就没考试这一说,谁考谁呀?谁能比我更屌?所以,欧洲经济学博士中的混子居多,你到欧洲大学的经济系去看,保证经济学博士中在酒吧咖啡馆海滩椰子树下泡妞把猛男装13的时候比读数学模型的时候多。可是一旦这些家伙们决定不混了,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就是出大师级的人物了。现在经济学界中最有创造力的DARON就是欧洲造的经济学家,思想真是天马行空。

博士生和导师可以吵得天翻地覆,他们有得是不同观点,才不会听导师怎么说,课本怎么说,别人怎么说。我和一个导师刚才还在和一个博士生谈话,他就是不同意他导师的模型,最后我们只能说,不管你现在怎么想,先按我们说的做(JUST DO IT).

他拍了拍屁股,鼻子哼哼着气呼呼地就走了,有前途啊。我是到了博三才发现和导师吵架是唯一取得他赏识的方法。

在美国的学院制中,博士生是清教徒式的苦修,要上所有的课,还要应付极难的考试(就是总楼主所说的智力游戏),所以见导师比较少,和导师见面长谈的机会少。好多美国的博士,尤其是知名教授的博士,几年读完了能见导师十几次就不错了。所以,美国的经济学教育非常厉害,就像军团一样,一年年的新鲜面包出炉,用国内的话说就是“芝加哥可以批量生产经济学家”。这就是为何美国的经济学世界最强,美国的经济学博士水准世界第一。

但是,这也是美国经济学教育的问题,就是集体平均水平高,但是内部同质性太强,就成了集体偏见。如果老师错了,学生们就集体跟着错得一塌糊涂。

就像这次金融危机中体现出来的宏观经济学的荒谬之处,你去看美国这些年培养出来的博士生几乎都一样是这个德行。没有一个敢质疑这种观点的,所以一旦领头的羊方向有问题了,后面的小羊立刻乱了套。尤其是哈佛的中国博士,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也难怪,要你考那么多试,你也考成一摸一样的思想来了。哈佛这么多年出不了什么诺奖,这也是个原因。我以前看这个郭凯对MIT的达龙酸溜溜的,我就知道考试可以帮你记住知识,但是考试是考不出来什么思想的。

各有所长吧,还得来日再战。

朝圣山学社不见得就赢了,剑桥也不一定就输了。

通宝推:redbud,中国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