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杂感:道德,是用来准则自己,还是准则别人 -- 铁手

共:💬69 🌺676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随想道德

基本上全程跟了一下这次的事情,对道德这个东西有些反思,某些思路老大可以参考一下。

道德分为私德与公德,私德更类似于自我的修养,无法被外界强行要求,就算是强求也无法强制执行。公德是人类社会大众生活在一起的基石也是润滑剂,处理得越好整个社会的凝聚力与作为整体的力量就越强。

所以道德即有个人修养作用也有社会功能作用,私德属个人品德的重在善良宽容等等,而公德是道德的社会功能作用的具体体现,应该重在公平也可以被要求,公德中也可能涉及一些个人品德。公德需要有有明确的标准与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必要时甚至可以形成法律,如果在标准与操作性上做不到就只能靠社会成员自律,或加以利益引导或加以舆论监督,一个好的管理者的水平就体现在这个引导与监督上面。

道德实质上是为脱离人的动物属性而适应人的社会属性存在的。但社会是又发展的,所以道德的标准也随之不停地变化,但这并不意味道德虚无化,而这次争论的根源其实就在于道德的社会功能被有意无意地否定了,造成与道德虚无化相似的结果。

回头看了一下,有定义说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才称为社会公德。这种分法更细更科学,但因为主要想讨论的是社会公德一方面的,就不修改了,下面说的道德都是指社会公德。

按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道德是有阶级性的,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指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行为规范。它是统治阶级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创造的精神产物。目的是使被统治者自愿的放弃自己的利益,心甘情愿的接受统治阶级的奴役。因此阶级社会的道德往往是一种最卑鄙的双重标准,对于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也是这次忙总立论的基础之一。其实要看一种道德是否有这样的双重标准,主要是看统治阶级是否在把自己的利益等同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并要求被统治者的个人利益无条件的服从虚幻的集体利益(即统治阶级的利益)。

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道德观去衡量,中国先秦时期统治阶级的道德观是周礼,秦汉之后是儒家文化发展出来的礼教(以德治国),而西方多以宗教作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社会改革家或革命家因为反对阶级固化提倡阶级之间的流动性,所以往往需要弱化甚至完全消除旧有统治阶级道德观的影响。这点以商鞅那派的法家思想为最,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因为趋利避害是所有动物的本性。基本思辨之争就是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其对应的思路是不依靠道德使人人为善,而是用法律使人人不作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