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积”症的形成 -- 弦音醉舸

共:💬8 🌺3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积”症的形成

“积聚是由于体虚复感外邪,情志饮食所伤,以及它病日久不愈等原因引起的,以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腹内为基本病机,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这是《中医内科学》中的定义,貌似严谨,但缺乏对积症形成过程的描述。其中,积证往往具有积块明显,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程较长,多属血分,病情较重,治疗较难等特点;聚证则无积块,腹中气时聚时散,发有休止,属于胃肠道功能性紊乱出现的症状,与积症病理病机均有很大区别,故本篇重点讲解“积”症的形成。

一、我在“虚风与痹症”弦音醉舸:虚风和痹症一篇中描述了虚风致病的多样性,其中一些比如“肠瘤”“筋瘤”之类的便可归入“积”症范畴,粗看一眼,会觉得是“虚风”吹进人体之中所引起的后果,但“虚风”怎么可能吹进人体之内,随意到达骨、肉、筋脉之所呢?中医就是这么虚无飘渺的玄学玩意!我说,且不要急于下结论,传统医学从来没有描述过“风吹进人体之中而致病”这种概念,即使有,也大都是后人的误传而已。

“虚风”是人体受外界因素干扰致病的重要因素,引用《内经》原文可证:“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亦无虚邪,不能独伤人。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经文描述的非常明确,外界的风雨变化,本不能侵犯人体,只有当遭遇“虚风”这个因素时,再加上人体本身有虚馁不足之时,外界的风雨变化才会对人体致病。但其致病,是不是,就是风雨进入了人体了呢?

不是这样的。《内经》:“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从毛发入,入则柩深,深则毛发立淅然,皮肤痛;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在络脉之时,痛于肌肉,其痛之时,大经乃代;留而不去,传舍于经,在经之时,洒淅善惊;留而不去,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支节痛,腰脊乃强;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在伏冲之时,体重身痛;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舍于肠胃之时,贲响腹胀,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多热则溏出糜;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而不去,息而成积……”,这里要弄明白的是这不断重复的“留而不去”的主语是什么?是由于虚风刺激人体在孙络层面(毛细血管层面)产生的病理产物,这个病理产物难以用一个具体的名字去命名它,但由于它具有善行数变,居无定所的特征,故而称之为“风”。这个病理产物产生的过程,我在“繆刺ou樛(jiu)刺”弦音醉舸:繆刺ou樛(jiu)刺-对chalet先生的回应,一文中有相近的描述。

因虚风侵袭而生成的“积”症,其病理发生过程和其它外来因素所致疾病的过程类似,都在经历 “是由皮毛—孙络–络脉—经脉—五脏—肠胃—经脉–络脉—孙络—皮毛”这个过程,只因“虚风”侵犯人体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具有“善行数变,居无定所”的特性,区别于其它外邪造成的病理结果(对应于“虚风”产生的病理结果之一,是“积症”)。故而这个“积”症,可以稽留在这个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之中:“或著于孙络,或著于络脉,或著于经脉,或著于输脉(背腧之脉0,或著于伏冲之脉,或著于膂筋,或著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邪气淫佚,不可胜论。”它们的临床特征如下:

1、孙络之积:其著于孙络之脉而成积者,其积往来上下。在体表如臂手孙络,其表现“浮而缓,不能拘积而止之,故往来移行”;在体内:“肠间之水,凑渗注灌,濯濯有音;有寒则脉瞋满雷引,故时切痛”。

2、阳明经之积:其著于阳明之经,则侠脐而居,饱食则益大,饥则益小。

3、著于缓筋之积:其著于缓筋也,似阳明之积,饱食则痛,饥则安;

4、肠胃募原之积:其著于肠胃之募原也,痛而外连于缓筋,饱食则安,饥则痛;

5、伏冲之积:其著于伏冲之脉者,揣揣应手而动,发手则热气下于两股,如汤沃之状;

6、膂筋之积:其著于膂筋在肠后者,饥则积见,饱则饥不见,按之弗得;

7、背腧之积:其著于输之脉者,闭塞不通,津液不下,空窍干壅。

二、 “积症”的形成,除了“虚风”之邪之外,尚可有其它形成途径。分述如下:

1、厥寒成积:也就是下肢寒冷气逆,日久生积:“岐伯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上而成积也”,其发生过程为:“岐伯曰:厥气生足闷,足闷则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泣,寒气上入肠胃,入于肠胃则瞋胀,瞋胀则肠外之汁迫聚不散,日以成积。”

2、暴饮饱食后用力过度:“卒然盛食多饮则脉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外溢则衂血,阴络伤则血内溢,内溢则便血,肠外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薄,则并合凝聚不得散,积成矣。”此论提醒我们饱食之后勿妄用力,待食物部分消化后再进行体力劳动。

3、情志暴怒兼外寒:“卒然外中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液泣澡(涩渗),著而不去,而积成矣。”

综上,可见《中医内科学》教材定义的准确:积症(聚症再分析)是由于体虚复感外邪,情志饮食所伤,以及它病日久不愈等原因引起的。此篇成文的目的,在于详细解构这个定义的来源以及描述“积症”形成的具体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内经》中,强调了“血脉凝泣”、“汁沫与血相薄”、“凝血蕴裹”这些细节,可见积症的形成与血瘀相关,那么治疗当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为重中之重,在这个基础上结合病因、病机论治。

另外,要强调一点,我们儿科常说的“小儿食积”,与“积症”有区别,其实用“小儿食滞”更准确一些。其治疗药物以“消食化滞”法便可。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