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要旗帜鲜明地为改开三十年大唱特唱赞歌 -- 不会飞的鱼儿

共:💬309 🌺2841 🌵17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安徽的事当时的省委书记曾希圣难辞其咎。

曾希圣在安徽期间大搞“一言堂”。在安徽,差不多一切要依曾希圣说的办,不管正确的或是错误的。

1957年“反右运动”时,中共中央曾下发文件列出“划右派的六条标准”,曾希圣又另加了反对强制推行他的农业“三改”政策和反对所在单位主要领导的两条“右派标准”,结果当时安徽省打出的“右派”的人数在全国名列前茅,至于平时工作中他伤害的干部应当更多。

在曾希圣在安徽工作的最后四年(1958-1961),安徽省粮食产量逐年下滑,1961年降到最低点(6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是上升的),比1949年的639万吨还要少10万吨,难怪最后三年安徽饿死那么多人(此时安徽的人口比1949年增长了三分之二)。而安徽粮食生产复苏,恰恰是在曾希圣调离安徽以后(1962年初,李葆华调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

1959年1月24日,中共安徽省一届三次会议在合肥召开,通过决议:继续反对右倾保守思想,继续鼓足干劲,为实现比1958年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而奋斗。2月7日省委批转《关于<桐城县闹粮问题的真相>的报告》,严厉指出:叫喊粮食紧张,实质上是否定“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总路线。省委号召进行“反瞒产斗争”,同时,提出了更高的农业生产指标。会后,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付省长张凯帆到含山、和县农村调查。看到农村已经饿死了人,他忧心如焚,赶回合肥,要求向省委常委会议汇报。曾希圣对他说:“你不要汇报了,你为什么总看阴暗面,不看好的呢?好的是主流。老张(曾与张是老战友),我看你是有点右,要注意。”

1959年7月,张恺帆不断得悉其家乡无为县大量饿死人的消息后,来到无为作实地考察发现已有不少人饿死,气得斥骂县委书记:“你把人还给我!”他应农民的要求,下令解散了无为县的几千个食堂,并下令开仓赈粮。这一“张老K大闹无为县”的事件被当作传奇故事在安徽广为流传。对这一事件细节是否真实和作何评价姑且不论,但它至少告诉我们,安徽农村大量饿死人的现象在省级领导中是不难知道的,而且是早已知道的。可是曾希圣这位省委书记做了什么呢?他(省委)把张凯帆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大约要报请中央批准?),并开除党籍,撤销副省长职务,关押二百多天,批斗后送淮北煤矿劳动。此后安徽饿死人现象更加严重,无为县在三年中饿死的人据说居全省之首。

七千人大会时,全国被定为重灾省的有河南、山东、甘肃、青海四省,安徽没有包括在内。在1月底中央准备结束会议的时候,中央收到一封来自安徽的匿名信和另外的几封来信。几封信几乎都是同样的内容:话没有讲完,憋着一肚子气。省委压制民主,不让人讲话。

安徽和全国其它省(区)的一些(匿名)信可能是促使毛泽东做出延长会期、开“出气会”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曾希圣呢,还想继续隐瞒真相。他居然请彭真捎话给刘少奇,让刘少奇给安徽代表再鼓鼓劲。

1962年1月30日晚上,刘少奇参加安徽代表的全体会议。刘少奇说:安徽这几年出现的非正常死亡、农业减产,工业现在也减产,明年还要减产,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到底是什么原因?天灾是主要的,还是工作中缺点错误是主要的?安徽的盖子还没有彻底揭开。

1962年2月3日下午,在天怒人怨声中,曾希圣被迫作检讨。他说:一是对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没有认真研究,不求甚解,贯彻不力;二是实际上形成了对中央封锁消息;三是对中央有些部门傲慢、胡乱顶撞,对友邻地区关系没搞好;四是对同级和下级不民主,不以平等态度待人。所有这些,都使党受到了严重损失,使人民受到了严重损失,使工作受到了严重损失,造成了严重非正常死亡,破坏了农村生产力……1959年、1960年安徽农村工作错误是主要的,教训是非常沉痛的……

曾希圣的检讨多次被愤怒的代表打断,有人泣不成声、有人怒火万丈,甚至高呼极端口号。如果不是刘少奇极力维持秩序,很难想象当时会发生什么事。这天的会议中曾希圣连个座位都没有,最后还是自己找了把椅子坐到了会场边上。

一件小事可以从侧面看出曾希圣的独断专行:

在一次人大会议期间,毛主席参加安徽省代表组的会议,发现代表们都眼望着当时任安徽省长(还是书记?)的曾希圣,看他的脸色。毛主席严肃地批评曾希圣,为什么大家要看着你的脸色发言?并当场支走了曾希圣,让他退出会场。

曾希圣推卸历史责任:

曾希圣说:“安徽的问题本来没有那么严重,是周总理打电话给我,说中央很困难,本来想从江苏调点粮食,江渭清说,他也很困难,调不出来。这才打电话给我,周总理在电话里说‘老曾啊,你能不能调点粮食支援一下中央?’我问总理要多少?总理说‘最好是调五亿斤。’我说:调五亿斤有困难,先调三亿给中央。周总理同意先给三亿。“这时曾有些激动地对我说:“小梁,你那时还在上中学吧?”我点点头说:“是”。曾接着说:“那时你们还是孩子,不懂中央和省里当时的困难,总理说话了,江渭清又不给,我能再说不给吗?都不给,中央怎么办?那三亿斤粮食确实把安徽的群众害苦了。”

曾希圣的后台:

“曾希圣不但是邓的老部下,是“亲密的挚友”,而且是邓和卓琳的媒人--1939年曾希圣在延安介绍卓琳和邓相识。1965年,曾希圣被安排到邓的老家四川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他与吴芝圃、李井泉一样,在文革中被批斗,同样地,1978年中共中央为曾希圣平反。”

附:《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P427页记载的1957-1965年安徽省粮食产量:

  年份 粮食产量(万吨)

  1957 1027.0

  1958 884.5

  1959 701.0

  1960 674.6

  1961 629.0

  1962 670.7

  1963 697.7

  1964 812.1

  1965 966.6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