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Andrew Marr:当代英国简史 -- 万年看客
与几位莫斯科来客的断背取向相比,上层社会的人脉交错为英国间谍网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掩护。剑桥五人组的故事详情在这里就不多做赘述了,这段情节放在“三十年代反法西斯主义者的分裂”那一章里更为合适。这个故事如今早已家喻户晓:一群叛逆的公立学校少年不知怎么的居然认为与希特勒和贫困开战意味着要向斯大林治下嗜血的俄国效忠,然后他们不知怎么的就在二战前期以及期间渗透了英国的情报与外交系统。这些人的父亲们是外交官、海军军官、英国国教牧师以及内阁大臣,他们的成长环境要多传统有多传统,要多爱国有多爱国。即使在东窗事发之后他们在骨子里依然是英国人。他们当中的一位,盖.伯吉斯,在与唐纳德.麦林恩一起戏剧性地叛逃到俄国之后几年,工党议员兼记者汤姆.德里伯格(1)曾经造访过他。(那次叛逃过程的确惊心动魄,麦林恩的家就坐落于丘吉尔的乡间别墅旁边,他怀孕的妻子正在家里烹制火腿做晚餐的时候,伯吉斯冲进家门,两人火速赶往南汉普顿乘上了前往圣马诺的晚间渡轮)。在莫斯科,德里伯格在一家饭店门前见到了伯吉斯,“他气色不错,高加索的阳光把他晒得黝黑。” 伯吉斯说他在这里的主要工作就是翻译并说服俄国人出版E. M. 福斯特的小说。回到自己的公寓里,伯吉斯在钢琴上随手弹奏了一首伊顿赛艇队的队歌,并且骄傲地向记者展示自己的西装上依然绣着当年的徽章。“伊顿的汤姆布朗先生,高街,裁缝”(2)*15*。这位叛逃者将病逝于莫斯科,尽管稍有遗憾,但是全无悔意。另外两名叛徒,女王画像检察官安东尼.勃朗特爵士(3)与经济学家约翰.坎克洛斯(4),在私下悔罪之后就安然度过了余生,未曾遭到曝光或惩罚。
这帮人的重要性很大吗?的确。这些英国叛徒帮助苏联提前好几年获得了核武器。他们向斯大林的秘密警察提供了大量情报,直接导致了几十名英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特工命丧克格勃之手。在金.菲尔比的事例(5)中,他们还制止了一次美国人在阿尔巴尼亚发动起义的计划,使得这个不幸的国家在暴政蹂躏下不得解脱。他们的故事多多少少遭到了美化,这一现象的推手主要是战前剑桥的各种学生组织,在一部分英国当权者无所作为时他们挺身而出反抗纳粹的行为也很富有理想主义精神。电影与无数书籍对他们的行为加以浪漫渲染,其中有些作品就出自间谍自己之手。但是他们的间谍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既危险又龌龊。此外他们也算不上最成功的间谍——许多不如他们光彩照人的角色,比如阿兰.诺.梅(6),比他们更为重要。要说造成损失最大的还得算荷兰出生的艾伦.布雷克(7),他在20岁那年逃出被占领的荷兰,之后加入了皇家海军,又被军情六处招募,然后在朝鲜当了俘虏。他日后说,美军轰炸后朝鲜村庄的惨状深深震撼了他,于是他将英国控制的400余名在德国活动的间谍姓名交给了俄国人,其中大多数人的命运可想而知。有人说他被洗脑了。布雷克于1962年被捕并获得了42年的刑期,这是英国法庭作出的刑期最长的判决。自然,他并不是伊顿出身,没有什么人脉,也就没有朋友为他通风打点(8)。
英国与间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其他西方国家也遭遇过战后的间谍丑闻,尤其是美国与西德。但是没有哪个地方像英国一样与苏联间谍纠缠得如此难解难分。阶级与性自然是答案的一部分,但是还有另一层不便明说的主题——英国的反美情绪。菲尔比终其一生都一口咬定自己是一名爱国者,而自己的祖国站错了队。另一名与他在同一所剑桥学院同时就读的学生(尽管两人从不认识)是艾诺.鲍威尔(9),他在几年之后也得出了大致相同的结论。反美这个大题目很能够让左右翼爱国人士走到一起。华盛顿一直在警告伦敦情报泄露与出现叛徒的可能性,但是即便来自俄国的叛逃者给军情五处带来了关于麦林恩与菲尔比的情报,这些报告也没有得到重视。要不然还有数量更多、地位更高的叛徒在为他们打掩护(菲尔比在军情五处的地位已经很高了),否则这一安全战线上的惨重失败只能归因于英国人自己的妄自尊大。
一旦真的发现了叛徒,通常的做法也是不做声张,以免惹恼英国当时极其仰赖的美国情报机构,因为政客们有责任解释或无法解释尚未暴露的第三、第四甚至第五人不断增加的疑点与最终叛逃。1955年时任外交大臣的麦克米伦就曾经极力压制过以下观点:菲尔比是俄国间谍并且在4年之前曾给伯吉斯与麦林恩通风报信(这两条都说中了)。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叛徒纷纷落网,麦克米伦得到了来自军情五处主管罗杰.霍里斯(10)的消息,他兴奋地告诉麦克米伦自己的组织抓住了约翰.瓦塞尔。麦克米伦闻听此言不由一脸苦相。霍里斯问他是不是不高兴,麦克米伦答道,“不,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如果我的猎场看守打死了一只狐狸,他不会把死狐狸挂到猎狐犬饲养员的客厅里,而是会挖个坑埋掉。”这时的麦克米伦已经荣升首相,他哀叹道一场公开审判将不可避免,国安部门将会成为众矢之的,“下院将会吵成一锅粥,说不定连政府都会垮台。你们他妈的究竟干嘛要‘抓’他?”更担心报纸炒作的麦克米伦抓了两个记者做替罪羊,因为他们拒绝透露自己关于瓦塞尔案件的消息来源。人们自然会认为这一切都是上层阶级玩的障眼法,目的无非是自家丑事不可外扬。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Tom_Driberg
(2) Tom Brown是伊顿公学的校服专营店,自1784年就开始承接这一业务,至今依然在最初原址营业。外链出处
(3) http://en.wikipedia.org/wiki/Anthony_Blunt
(4) http://en.wikipedia.org/wiki/John_Cairncross
(5) http://en.wikipedia.org/wiki/Kim_Philby
(6) http://en.wikipedia.org/wiki/Alan_Nunn_May
(7) http://en.wikipedia.org/wiki/George_Blake
(8) 此人于1966年成功越狱并投奔苏联,至今依然健在。2007年85岁生日时还被普京亲自授予友谊勋章。
(9) http://en.wikipedia.org/wiki/Enoch_Powell
(10) http://en.wikipedia.org/wiki/Roger_Hollis
*15* Tom Drilberg, Guy Burgess, Weidenfield & Nicolson, 1956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7)公共笑声 14 万年看客 字9423 2011-07-10 06:29:02
🙂(6)间谍:汤姆与盖在莫斯科
🙂(5)大清洗 8 万年看客 字10079 2011-07-10 06:07:16
🙂(4)罢工与钱:英镑无恙…… 19 万年看客 字6767 2011-07-01 19:21:08
🙂我不大懂经济学,哪位能解释一下这段话? 万年看客 字139 2011-07-04 15:26:27
🙂应该是说英镑准备贬值 大秦猛士 字304 2012-02-02 0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