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务实帖:海外华人如何组织自保,准备未来?(上) -- 舞动人生
勇称王-哲夫成城
如果上面这些物质层面上的讨论有点太像生存狂,末日控的调调,那麼立身和傳承該是各位作为移民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了:
- 移民西方宗教社会,面对生活中的孤单和挫折,您有何依靠?如何保持振作?
- 离开城市,教会基本上是邻里社区交际的中心。你一个外国人搬来,是想办法加入,还是不加入也不 care 呢?
- 家里还过中国新年,还祭祖吗?家乡的风俗您还能坚持多少?
- 小孩在西方长大,上學了。面對主流文化和同儕壓力,開始不講中文,不吃中國菜。您們兩口子堅持的傳統勤儉美德,如何和光鮮的美式速食文化周旋?
- 看未來:您的孙辈以下,还会是中国人吗?您和您家祖先,以后会有人拜吗? 您的中文藏书,还有谁会看?
海外的白领老中,应该都很熟悉这个场景吧:
家庭聚会,几家大人一边吃一边为两岸政治和历史争得口沫横飞,旁边年轻人自顾自在用英文聊着学校,动漫,音乐等等年轻人的八卦。
您觉得他们以后有谁会 care 我们现在吵个不停的这些东西? 一边大骂美帝,一边节衣缩食给美帝培养炮灰,看着我们的下一代无声无息地融化在美国社会的大熔炉里,不讽刺吗?
(我一位亲戚,非常内向保守古板的工程师,家里儿子管得死死的。结果到了上大学,跷家了,去报名海军陆战队。不敢问他的反应。)
现在北美华裔的盛况,是这四十年两岸三地华人移民潮所堆出来的。可这能持续多久?调查指出,华人第二代异族通婚率是主要族裔中最高的;华人新移民“会读书”的看家本领,几代之内就基本消失,不再有先天优势(以前报纸报道,凭记忆)。咱们这个群体的力量,比起盎格鲁撒克逊人和犹太人,就那么脆弱吗?
还好,西西河已经有唵啊吽等许多高人探索过这些问题:
一言以蔽之,这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问题。西方宗教为何如此强大?那是因为它是个三脚凳:信仰,组织,仪式,缺一不可,而且三者都有成文的规章节制,非常适于他们的航海贸易文化。殖民者只要带着圣经,飘洋过海到了那裡都可以重新建立一个社会-不止重建,还能扩大地盘。咱们旧社会不适应这么攻击性的对手,百多年来被打得找不着北,直到这几十年才站稳脚跟,开始有攻有守。军事,经济实力上来了,物质问题基本解决了。现在只剩下社会文化还没有脱胎换骨,找到适合现代全球化工业社会的新型式。大陆文革破了“旧”,但是“新”还未建立。感觉社会在上层的政治紧箍咒和对外贸易开放的冲击下有些无所适从了,故而冲突不断,人心浮躁。而台湾一面强撑传统文化大旗,一面俯首为西方附庸的角色虽然使它在表面上实现了传统道德到公民社会的转型(蓝营不断自夸的“文明”,“素质”等等),但是这种南宋式的偏安文化就如无根之兰,是没有生命力,无法发展的(台湾疯靡张爱玲不是没原因)。
咱们身在海外,东西文化交锋的前线。文明冲突不是理论,而是一件件影响现实生活的小事儿。我们过河卒子没有这个条件下大棋,只能借鉴他人经验,尽个人力量见招拆招。
首先,如上所述,现在华人最缺乏的就是一个等同於西方教会的社区枢纽,从文化的层面把一个个孤立的华人家庭联系起来,在这个基础上提供各种社会服务功能。以前是同乡会,对现代移民已经失去意义。问题咱们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释道,道家在现代已无先进性,堕落成迷信的风水玄幻之术。佛教发展不错:台湾的慈济和法鼓山已经成功现代化,成为可以和西方天主教和新教诸门派分庭抗礼的“佛教跨国企业”,在海外侨界推广义工文化也成功负担起一部分社区组织的功能。但是,传统文化的中心,全世界华人不论宗教政治背景最能认同的儒家在这方面却是空白:道德礼教,全靠父母家中传授。没有组织后援,仪式强化,完全看天吃饭。
原因为何,唵啊吽和 swordi 之文分析得很到位:儒家植根於血缘和封建农业社会的DNA。但是只是为了填补 org chart 上的空白,而凭空弄出一个“人本教会”,而不是基于人民自发需要,生命力值得怀疑。信仰的重塑需要当世大思想家,可遇而不可求,不如从一般华人的实际需要着手:
1. 新移民:解决立足问题
2. 融入社会:语文问题,习惯西方文化,法律,和社会运作
3. 求医协助
4. 求职协助
5. 移民问题协助(自身和家属)
6. 心理咨询
7. 文娱社交活动
8. 传统节日庆祝
9. 祭祖
10. 婚姻媒介,庆祝和谘商
11. 妊娠,坐月子,和托儿服务
12. 儿童中文及文化教育
13. 处理社区纠纷,维持秩序
14. 和官府打交道:治安,税收,地产开发等
15. 代表华裔族群政治诉求
16. 照顾社区孤儿和无依无靠者
17. 服务长辈耆老
18. 丧葬仪式和纪念
整一个“lifecycle management”。其他少数族裔(黑人,拉丁裔,犹太)里教会整合起大部分这些功能,我们是各种社区团体从不同层面各自提供,短期难以改变。 幸好,所有这些都可集中在一个重心:儿女。
老中不一定有宗教,但是对儿女教养之上心不约而同,只能用“虔诚”来形容。自己可以一毛不拔,给小孩吃好用好上名校那是一掷千金面不改色。而从怀孕到小孩上大学,现在的养育儿女已经变成了一个高投入,高强度,长周期,竞争激烈的系统工程,连一个高学历的双薪家庭都无法独自搞定,需要社区提供后援(所以有非洲/美国谚语 “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希拉里拿去写了书)。而从找保姆,学中文,交朋友,到探索身份认同,上面这些困扰华侨的问题在育儿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如果我们的社区中心可以高效地提供这些服务,自然可以收拢人心,透过孩子把当地的华人家庭组织起来。
目前各地社区自发兴起的中文学校,正是借着孩子每周末上课的机会,把大人带到了一起,自然而然形成了各种兴趣团体:投资俱乐部,professional network,合唱团,高尔夫球社等等。但是多半就停留在这个层面,除了大型天灾或节日组织义工做点慈善,大家的义务性质使得进一步发展缺乏动力。
可反过来想,这何尝不是个机会?现在大家手头钞票满满却苦于无处投资,为何不考虑一下商业经营:day care + preschool + 中文学校?华人父母每年捧着大笔钞票把孩子送到教会学校给别人洗脑,为何不能自己办个海外私塾,以咱们华人的标准办学,兼顾传统和现代教育?大老板们可以结伴来买豪宅,买商场,开酒楼,投个几百万替自己的子女办学校有何难处?东南亚艰困的环境下,华侨对办学尚且非常重视,在敌意歧视下坚持把故国文化传了下来,何以北美华人反而没了这觉悟?以华人家庭的收入水准,不应该办不起来。
另一个方面:华人家庭和亲子关系有很多独特的问题,主流文化和心理医生无法了解,基于传统观念和羞耻感多半讳疾忌医,反而造成更大的问题。现在在华人社区,夫妻长期分隔两岸导致婚姻危机,年轻人心理偏差自杀或是杀人已经是需要面对的问题,但华人心理咨询服务非常短缺。这需要现代父母开放观念,不要一窝蜂把子女往医理商这三条路上赶。在我们自己的信仰形成前,需要依靠个别有使命感的华人心理医师来填补这个空白。
组织,自疗能力建立起来後,就要靠母国的文化复兴提供动力了。百家讲坛,本土动画,私塾热,汉服热,都是好事。希望我们这一代的老中,在面对人生大事 – 生子,成人,结婚,丧葬之时,能等到一套自己的,雍容而有活力的现代礼仪,让我们可以真正活得像个中国人。
(拉拉杂杂把酝酿已久的一些感想倾倒出来,希望听听海外资深河友的过来人之见,同时尽量避免无谓的政治立场,站队划线之争。也算是潜水多年对西西河的一点贡献。)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中国人足以自保的 tianshan2012 字114 2011-08-11 01:30:15
🙂所以东坡同志说:此事古难全. 天煞穆珏 字0 2011-08-11 03:43:38
🙂目前中国人(华人)在美国的发展无助于改善华人的形象, 4 愚弟 字198 2011-08-02 18:28:18
🙂务实帖:海外华人如何组织自保,准备未来?(下)
🙂我现在是教我孩子中文 懒虫123 字115 2011-08-14 08:20:00
🙂鼓励、支持。解决有无了后就容易多了 1 一只大羊 字168 2011-08-04 02:55:41
🙂食草动物老想去过食肉动物的瘾 2 换了人间 字26 2011-08-03 22:43:41
🙂华人唯一可能食肉的,就只有TG了。 fuxd2002 字0 2011-08-14 07: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