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北大清华农村生源仅一成 寒门学子都去了哪》偷换概念的文 -- 大匠

共:💬176 🌺792 🌵1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就事论事,是你自己在偷换概念

LZ指责文章偷换了两个概念

这个文章偷换了一个概念——农村户口的学生=贫困生。

  另外一个就是:只有考上清华北大,才能改变命运。

首先,第一,贫困生固然不仅仅是农村户口的,农村户口的也不完全是贫困生。但是,很多贫困生都来自于农村,这点不能否认吧?何况作者明明还提到了普通工人阶级子女,LZ却视而不见

向上流动倍感艰难的不仅仅是农村少年。2004年,厦门大学教育学院课题组对全国34所高校的生源状况进行调查后发现,普通工人阶级子女考入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的比例分别减少了7.9%与5.6%。

其次,文章明明写的很清楚,

不仅仅是北大清华。教育学者杨东平主持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调研得出,中国国家重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开始不断滑落。

2008年12月,总理温家宝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也感慨,“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本来经济社会发展了,但是他们上高职、上大学的比重却下降了。”

记者只是把清华北大作为重点大学的一个例子和标题而已,文章里已经很清楚的写清楚了主题说的是“国家重点大学”并且附有“普通高校”的数据

还有LZ说

首先什么叫改变命运?非要事业成功,有几千万的资产,才叫改变命运?那全世界90%的人都不要活了。
这次是LZ自己树立了靶子自说自话,文章里从未提到什么“有几千万的资产,才叫改变命运”。文章只是说“不平等的起跑线”和“越来越窄的向上通道”——这没错吧?不能否认读个大学比低等教育程度更有利于个人发展吧?可是LZ把“向上通道”硬是偷换概念成了“有几千万的资产”以便于批驳

至于名校与不是名校之间的差别,我说不好,只是大家当年用功苦读的目标,是名校呢还是个普通学校呢?你会告诉你的孩子,“不用那么用功只要上个学校就成,别管是不是名校”吗?

关于杨东平的研究结果,文章主题是“寒门子弟获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重点高校)越来越少,同时“教育学者杨东平的研究显示,农村学生主要集中在普通地方院校与专科院校”而,到了LZ嘴里却变成了“那么,这个研究结果其实不也可以说明,农村进入大学的比例增加吗?”。LZ再一次把文章主题“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偷换成了“大学”,并质问作者“军事和师范院校不好吗?”

还有,记者的逻辑非常清楚:

事实和调查结果: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2005年近30年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发现,1978~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
杨东平对比研究了中国高考扩招前与扩招后,寒门子弟获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变迁。几组抽样调查数据均显示,2000年后,省属地方院校新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高达六成以上,而在重点研究型大学里,农村生源比例一路走低。北京大学的农村学生比例在1980年代达到顶点后一路走低,跌幅在1998年扩招后更加剧烈,眼下仅剩一成多。
那么,“学习刻苦,成绩不错的寒门少年都去了哪儿?”

教育学者杨东平的研究显示,农村学生主要集中在普通地方院校与专科院校

这其中的原因是:“那扇门在高考前就被关上了”
裸分考上北大清华的几率越来越小。据来自北大招生办的信息,2010年北大在某省招收的70名文理科学生中,只有10人没有任何加分,其余60人则通过自主招生加分、政策性加分、保送的途径迈入北大。他们绝大多数出自超级中学。
但是,谁更有可能由超级中学获利呢?
最有可能的加分是获得省三好或省优干,但这些有限的名额往往更容易被超级中学及省级重点获得。
自主招生是2003年的高考新政,它赋予部分名校招揽杰出少年的自由裁量权,有机会通过这一途径直通名校的,是超级中学与省级重点中学的学生

自主招生的考题涉及面广,往往是城市孩子才可能接触到的事物,比如五线谱,比如歼十……

艺术加分与寒门子弟更是绝缘。来自北京大学招生办的资料显示,最近五年北大招收的体育特长生绝大部分来自东部地区,七成来自大中城市,来自农村的只有6%;而艺术特长生,迄今没有一位来自农村。
那么,农村孩子进入超级中学的机会大吗?
这是超级中学与省重点中学选拔机制的结果:根据单独招考成绩,排在最前的直接入学,后面的根据相差的分数缴纳赞助费,此外还普遍存在拼爹妈的条子生、择校生。农村孩子,尤其是远离省会城市的农村孩子,即便再努力,表现再好,考入超级中学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
最后的结论是
北京大学副教授刘云杉将农村城市化的进度与农村生源考入重点大学几率下降的速度对比分析得出,前者的速度远低于后者。换言之,农村人口的减少,并非名校农家子弟比例下滑的主要原因。

“这意味着,中国高校扩招后,并没有增加寒门子弟向上流动的机会,”杨东平说,“相反,普通高校文凭的市场竞争力在扩招后越来越弱,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难度越来越大。”

如我上面摘录,文章花了很大的篇幅,说明了农村孩子进入超级中学的可能性比城市孩子小得多的原因,到LZ嘴里,却是农村孩子不够优秀

看见没,超级中学吸收优秀学生,你不能上超级中学是你不够优秀,还有什么好说的?

总结一下LZ的批判路线:

首先,把文章标题中“寒门学子”认作“农村户口的学生=贫困生”,给自己树个靶子

其次,又把“改变命运”偷换概念成了“非要事业成功,有几千万的资产,才叫改变命运?”,再次给自己树个靶子

第三,不可否认,重点大学是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学子们努力的目标,也有更大的机会取得更好的个人发展。可是LZ却偷换概念成了“只要考不上名校,就不要指望改变命运了”,再一次自己树个靶子

第四,关于杨东平的研究结果,LZ再次把文章的主题“重点高校”置换成了“大学”

最后,无视文章有大篇幅总结了贫困孩子很难上超级中学的原因,LZ却一语蔽之“是你不够优秀,还有什么好说的?”

最后,LZ完全忽视作者提到的统计数据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表明,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
,似乎只要批判了作者把农村孩子等同于贫困生,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哦,对了,还得怪罪农村孩子自己不够优秀,所以上不了好大学。

嘿嘿。整天说这个系那个系,自己的PG坐的正不正都不看一看。LZ说这篇文章是南方系,偏偏文章是给农村孩子说话的,倒是LZ极力否认这个差别,试图把原因归罪于农村孩子不够优秀。我倒是想问问,LZ是哪个系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