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侃侃而谈道德经(48) -- 唵啊吽
还有,
这个“一”就是老子反复提到的“混沌”,“朴”,“婴儿”之态。
一生二,我的理解就是从混沌而分出阴阳 与友论道说过这个外链出处
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二”者,阴与阳,天与地,之间,两个极端之间,生出万物和无穷多的可能,气象万千,曰“大千”,曰“万法” 。。。
万法归一,一抟和气,正是混沌不开,无是非无善恶无纠结无冲突,一尚未生二,或者是化了无极重又归一,也就是“抱朴”,或曰“复归于婴儿”。
不只是老子所观察到婴儿们以“筋柔骨弱”而一抟和气,(其实婴儿们自我强着呢,动辄哭闹喊叫,手扒脚蹬)
我等大人们筋强骨壮,却还是可以冲气以为和,有容而化,温柔和煦,也还是一抟和气。
一归何处?老子说归到“道”。整个道德经里面有37章在表述“道”,因为难以名之。
有神论者们人格化了一个“God”,这就简单多了,省事多了。就像咱们学数学物理等题目的时候,非常自然地设定一个“无穷远点”。
随口随手把 未知,不确定性,unknown unknowns 都叫做“God”,爱因斯坦翁是个典型,让不少教会人物有意无意地引他为同盟。
今天早晨谈好了“为道日损,损而又损”,飞羽介绍我去看关于unitarian universalism。
孤陋寡闻的我为这个名字自作多情地兴奋了1.5分钟,直到看到喂鸡百科上说明这是基督教的一个派别,人家通过修道悟道,还是把一归何处的答案定在了“God”上
飞羽说:你放开心胸,接受“God”这个词只是一个名称罢了,不行么?就当是“道”的另外一个名字,不行么?
我虔诚地说:不行。这是我与爱因斯坦的区别。我完全能够理解他那样做的自然而然,我也曾经就那样接受,还那样用过(那个成长阶段,在文学之城和西河里有以“戈多”为题写的调侃性诗文为证)。
现在我知道不行。这个差别,就在于信教的人们所说的“唤祂的名”。我是不会唤的,尽管我知道祷告是心理暗示的一种,对真诚信仰的人们很有效。
既然不能把“一”归在“God”,那么就是归于空无了?飞羽同学进一步启迪我。
我想,归于空无也不好呀
那种空空旷旷,渺渺茫茫,无可依凭的感觉,是不是让人特无助?特渺小?特无能为力?啥也抓不住,Touching the Void... 所以你看才有那么多人信教嘛!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你说肿么办?! (飞羽同学没这么说,吽兄和罗克也没有这么说,是俺自己问的,调节气氛哈)
我说吧:记得三生万物么?在两极之间不是空,而是世间万象和无穷多的可能,没有上帝的手来摆弄出这种或那种可能,种种组合和排列,种种机缘,也不是上帝赋予永恒的结构!
而是,一切都取决于互动,碰撞,运动中。。。各种力量各种目标各种努力。。。
我们就在其中。
甚至超越短暂生命的时空局限,例如我们读书,已经逝去的人给我们以启发。。。他们的力量由此而不朽。
我自问:这绕了一圈,不是又回到原点了么?对,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红尘万丈,道,就在那奔忙喧嚣里!
绕了一圈,回到世间“奔忙喧嚣”原点,可不是白费脑细胞!其好处,大概可以有这么两种说法。
1. 就如同信教的人们所说:找到了“the meaning to life”。 啊,就是说人生的意义啊。 这就踏实了,该干嘛干嘛。关键是生活中的所有工作不再是被动的应对,而是发自内心地主动function了。
2. 这样绕了出来之后,把自己原先迷茫的眼光,从向天看转而平视,也就不迷茫了,不飘忽了。天地间的正气,杂然赋流形嘛~
双脚在地上走,与各色人等同类杂然相处,即使逆来,也能顺受,却不会有怨尤憋闷!
有点儿像武术里面的借力打力,具体地类比,更像咏春的粘手练习,大家都是成长中的师兄弟儿。当然在真实的世界里,没有准谱,全在心念之间和习惯里面,自然应对。
慢慢地,就圆融顺畅,温柔和煦,“无不为”
既然能如此,就没有什么因外物而起的欢喜悲苦和嗔痴之念。得与失好与坏等等,也都不是那么绝对该分的了,也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放下了自我,无为而无不为。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4
🙂继续补充,损而又损的尽头: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11 山有木兮 字3292 2011-09-06 20:40:46
🙂好一个“无不为”, 花! 1 陈王奋起 字129 2011-09-07 02:46:12
🙂补充和强调几点 4 山有木兮 字1297 2011-09-06 06:15:38
🙂继续补充:万法归一,一归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