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报纸里的文革1966 -- 天天向上A

共:💬1143 🌺16076 🌵22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同意你

当时的舆论是一边倒。都是支持张华的行为的。

外链出处

确实街头巷尾的议论,包括张华的同学,有些人认为不值得,但是多是非公开的议论。但是见诸报端的却不是“浙江小报”,而是上海的大报《文汇报》,刊登的读者来信是一位浙江的学生,笔名叫做“多言”。如果Google的话,不难找到刊登的报纸。我记得这篇报纸刊登的其他回信中,有支持“多言”的(有一个人笔名叫做“进言”),但是多数是反对他和支持张华的行为的。最后的定性,也是一边倒的。不存在什么

当然,在讨论一番后,报纸也罢,大学也罢,总得给这个讨论安上个“政治正确”的帽子,所以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虽然不值,但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得这么做的”。

1982年左右,上海还有两件事情,也是引起很多社会反响,一个是上海一个怀孕女工陈燕飞跳下苏州河救人,自己留在岸上的包被人偷走;一个是一个名叫杜芸芸的女士把继承的十万遗产(1982年的十万元值很多)献给国家。这两件事情,也有不少争议,但是大多数人是肯定的。

张华这件事情,跟什么自私自利的思想没有什么关系。

70年代,为了工作调动,回城,后期开始的出国,大家自私自利也没有少表现,不过不是明讲,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已。明明为了调动工作去大城市过舒适的生活,也要说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我不认为不提出问题,就没有问题。在这个之前,80年左右,《中国青年》杂志就批评过某些不良倾向,比如认为曹振贤亏了,侯培生赚了(前者是公交售票员,后者是民警,都是勇斗歹徒的英雄,前者牺牲,后者没有死。街头巷尾都说,曹拿了那么荣誉,但是人死了,有什么用)。

要说前三十年没有高低贵贱,嘿嘿。。。

到80年代末,还有干部子弟的赖宁在救火中牺牲,得到国家级表彰。可见84年那场张华的争论根本不是什么分水岭。当然,随着后来社会的发展,不鼓励青少年参加救火,不鼓励没有受过救生训练的人跳水救人,那就是另外一个题目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