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真实的谎言与真诚的谎言,影片《光棍儿》及其他。 -- caoban

共:💬48 🌺48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四. 封闭与开放

只要敏感,即使年轻观众看完电影后也会疑惑,为什么这村子像是与世隔绝,恋爱、婚姻和性,全自产自销,无论如何折腾,还全都窝在这个村子里。

构成故事主线的核心两人物,二丫头和老杨,都出生在该村,年轻时相好在该村;鸳鸯被打散后,二丫头嫁人了,还是嫁在本村,决心与老杨一辈子纠缠不清。只是这下决心的人是编导。

如果就这一件,还可以算是例外。但编导似乎就怕人们高估了他的想象力,甚或智力。于是,梁大头当年调情的是本村姑娘;这姑娘似乎最后也嫁在本村——梁大头不时探望的俏三他娘从逻辑上看只能是当年梁为之断手的姑娘。顺带着,编导还让俏三成为,而俏三也知道自己就是,梁大头的种!

也不是一点对外开放都没有——老杨就从人贩子那里买来了四川女人。但成亲后,四川女人喜欢上了邻居俏三;而俏三也喜欢上了邻居的媳妇。来斡旋说亲的居然也不用中间人,俏三他爹就直接凑上来了。一狠心,老杨不打折地就把媳妇转买给了邻居俏三。这还不够乱,为回家探亲,这四川女人又回过头来同前夫老杨来个性交易换了笔路费。然后俏三就把老杨给揍了。

显然,编导是下了决心的,就要在这相对狭小的空间和这高度压缩的时间内全面展示故乡农村众多复杂的恩爱情仇。但当这不可能的追求成为可能之际,真实的村庄就不可能了,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

由于避免近亲繁衍,也为了扩大联姻,人类自觉或不自觉地最终都采取了外婚制;在农业社区,为减少姻亲成员摩擦、促成稳定有效的婚姻,人们也常常有地域性外婚的考量。在国内,除了泸沽湖的摩梭人,还普遍是女到男家。即便目前中国有些比较富裕的大村,实际上已成为城镇,有女性为自己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不降低,会在村内寻夫婿,但这些村庄还是会,并因其富裕也很容易,从外部娶进女人。影片中的这村既穷,(从镜头中看)也不大。尽管影片中丝毫没提外嫁,我相信这里一定有大量外嫁,不仅因为普遍的外婚制,更因为这是贫困村庄的宿命。如果假定当地男女出生性别比不会有太大偏颇,那么,从该村众多老光棍(而不是年轻光棍)就可推断,历来嫁出去的女子都远远多于嫁进来的女人。

在这样一个村庄里,你就不可能不质疑故事主线的开头:被父母拆散姻缘的二丫头,没有远嫁他乡,而是嫁在了本村。

其实首先要了解二丫头父母为什么要棒打鸳鸯?绝不简单是不喜欢老杨。根本原因就是嫌贫爱富,老杨则用自己的大半生证明了并将继续证明二丫头父母的远见卓识。而嫌贫爱富也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充满道德贬义。无论是为女儿未来生活略微富裕,还是为自己今后少替女儿操心,甚或——在一个没有养老金的村庄——仅仅期盼老来能从女儿那多少得到点照顾,二丫头父母都有充分正当的理由和权利嫌贫爱富,把女儿嫁个家境稍好的人家。

从理论上看,在这个多姓村庄,二丫头是可能作为地域外婚的例外嫁在本村,前提是本村有她及其父母看着合适的人家,并且这人家也愿意娶她。但这已基本不可能了。二丫头与老杨珠胎暗结,这个信息很难不在本村传开,这信息对本村求偶男青年很有价值,而有需求自然就会有供给——村里的“老婆舌头”也有积极的社会功用。甚至老杨也可能主动散布这信息,这将降低二丫头对于本村家境好的男青年的综合可欲程度,降低二丫头在本村婚配市场的价值,老杨因此从中获利。

对于本村其他男青年,二丫头是否仍然可欲?这就不仅有关二丫头,还必须考虑老杨了。即便不在意(这其实已经很难了)二丫头和老杨的过去,却还是得考虑,都住在这个村子,抬头不见低头见,二丫头和老杨的关系能断掉吗?棒打鸳鸯会不会坚定他们的海誓山盟?这还是给自己娶媳妇吗?或是给自己找麻烦?弄不好,而且完全可能,先给自己取顶绿帽子,接着再替老杨抚养后代还不自知(影片中俏三他爹不就抚养了梁大头的后代?村长媳妇也不时对老杨暗示其长子与老杨“有关”)。万一万一,“夺妻之恨”上来了,两人一联手,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这种问题是注定会引发激烈的个人之间,家庭之间,甚至更大的冲突(想想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和特洛伊战争)。一旦卷入,无人能幸免,还会殃及池鱼。编导的愚蠢还可以理解,因为他置身其外,怎么编都没他什么事。问题是二丫头父母会这么愚蠢吗?即便本村某男子喜欢二丫头鬼迷心窍,他父母也绝不至于如此愚蠢。但凡家境尚可(这意味着他们不会娶不上媳妇)的本村人家出于理智都定会谢绝娶二丫头。

这就意味着,如果二丫头要嫁在本村,她只可能嫁给家境很差的,否则会娶不上媳妇的,人家。但闹来闹去,女儿嫁的是这样的人家,嫌贫爱富的二丫头父母又为什么要打散这对生米已经做成熟饭的鸳鸯呢?不是多此一举吗?

所有的推导都指向,二丫头最好、应当、必须和只能外嫁。只有空间才能最终切断二丫头和老杨的联系,消除可能引发的个人之间和家庭之间的潜在冲突以及冲突的升级。此外,对外村人——娶二姑娘的男子本人、其家庭还是其所在社区——也比对本村人更容易隐瞒二丫头怀孕的信息,也更容易限制这类信息的流传。这种信息不对称能增加二丫头在远方婚配市场中对于求偶男性的吸引力和相应的“市场价格”,同时也可以保全双方在熟人社会中极其重要的资源——面子。

这就是为什么,棒打鸳鸯后,二丫头绝不可能成为村长媳妇。故事的原型一定和人间无数真实故事一样,以二丫头外嫁他乡结束,并且不会是“此恨绵绵无绝期”。

但是,都说追求真实,人能接受的更多是对别人严酷的真实,却很难接受对自己严酷的真实;编导也不例外。如果接受这个真实,编导的问题是,这电影就没了,连一个勉强贯穿始终的故事都没有,面前就是一堆没法串联、并联或关联的素材,连片子(“骗子”)也算不上了。没了老杨和二丫头年轻时这段前缘,下面的所有故事都得重编:不但得顺,合乎情理,还得让观众在世俗道德层面上基本能容忍。已经成名的导演,遇上这难题,一定会放弃,怎样也不能为多拍部片子就把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名声都赔进去。但对本片编导来说,情形完全不同。他的底线是绝不放弃,因为这一放弃就可能就是永远; 而且反正还没名,只有这身骨头,说实话,如果有人骂就很不错了,骂你也是瞧得起你了;电影圈,常常得求人骂,先还得给人送钱。

而且,无论如何,活人也不可能真叫尿给憋死了!要让影片活下去,就要有个故事撑起来,那就别让二丫头外嫁,就让她转嫁本村他人;既然不能嫁给一个家境和老杨差不多的穷人家,那就让她嫁村长。这也还让作为二丫头的这个女人有了长期性接济老杨的感情连续性甚或正当性,哪怕是这会令更多的人无法理喻作为村长媳妇和孩子母亲的这个女人。而且,既然你已经承接了性接济老杨一个老光棍,艺多不压身,债多不愁,或规模经济,干脆你就把性接济更多老单身汉的工作全都担下来吧!这不又省下一个本来只能由丈夫无能或去世的风流女子承担的角色。

人物线索就这样穿起来了,人物也集中起来了,影片人物得以简化了,时间和地域也都会聚了,不用出村,就有了一个贯穿始终的电影故事了。太棒了!只是,这村长媳妇还是,或还能是,村长媳妇吗?甚或这还是人吗?甚至,这还是动物吗?

但只有理解了编导的苦衷,你才可能理解前面留下的诸多疑惑。例如,为什么老杨被俏三痛打后,会莫名奇妙地跑到六软家,莫名其妙地,天不黑就上了六软的炕。只有这样——编,才能插入一个多少还同老杨联系起来的同性恋故事。也只有这样——编,这之后,也才可能最后是老杨,而不是其他人,同顾林(编导真想不出能让他干些什么因此从头开始直到影片结尾一直将之丢在山上的四位光棍之一)讨论同性恋究竟先天的还是机会型的,然后以本片中唯一典型的农民粗野生动的语言表达的民间同性恋观来结束影片——尽管,我后面会论证,并非必要,甚至有点多余。

也只有这样,我们也才能理解许多与影片游离的情节:老杨进城嫖娼,以及其他勉强算是光棍同城里人交往的故事,无论是被城里人欺负还是联手欺负城里人。这都是为了凑时间,对于这部故事影片,是不必要的枝枝蔓蔓——删了这些片段,丝毫不会影响这些光棍的故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