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Diarmaid Macculloch:基督教简史 -- 万年看客
公元66年,巴勒斯坦爆发了一场犹太人叛乱,这次叛乱从自我肯定与激愤于外部干涉的犹太传统中获取精神支持,而这些传统可以追溯到马加比起义的英雄时期。罗马统治所带来的物质便利并不足以说服犹太人集体的所有成员安心就范;罗马当局的存在时刻提醒犹太人他们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任何物质利益都无法与这一现实相提并论。叛乱者最终控制了耶路撒冷并屠杀了大量在他们看来与罗马当局内外勾结的撒都该派精英。有趣的是,犹太人的基督教教会却逃离了耶路撒冷;要知道置身事外的愿望与犹太民族主义之间可是有着十分遥远的距离。长期看来这次叛乱的结果是无法避免的。罗马人无法眼看着自己失去对这个地中海角落的控制,因此花了大力气来镇压这场叛乱。在夺还耶路撒冷的战斗过程中,由于意外或有意为之的结果,圣殿建筑群被付之一炬,再也没能恢复,圣殿废墟在原址保留了千百年之久。*79* 地中海世界最声名显赫的宗教建筑就这样遭到了极不寻常的毁灭,这使得犹太人的怒火不断高涨,终于在公元132-135年再次发动了叛乱。罗马人从地图上抹去了耶路撒冷的名字,并在原地设立了一座名为开普吞林那(Aelia Capitolina)的城市。新城市的命名有意要令犹太人难堪,这个名字来自当地新建的朱庇特神庙,这位罗马神系中的主神在罗马享受香火的地点就叫做开普吞林那山(神庙的修建地点恰好包围住了耶稣受刑十字架与最终埋葬的地点,尽管这一点应该只是巧合)。换句话说开普吞林那甚至都不是一座希腊化城市,而根本就是罗马殖民地。
在公元66-70年叛乱之后,绝大部分基督教团体再也没有回到开普吞林那/耶路撒冷,直到公元四世纪为止。犹太人领导的基督追随者在约旦河上游的佩拉镇重新集合起来,并与中东地区其他志同道合的犹太基督徒团体保持着联系。他们拒绝参加132-135年的第二次大规模犹太叛乱,这使得视他们为叛徒的犹太同胞对他们刀兵相向,大加荼害。但是即便叛乱遭到镇压的结果为他们解了围,他们的未来还是走上了每况愈下的道路。他们已经不再享有圣城耶路撒冷内的中心地位了。公元四世纪的罗马学者热罗尼莫搬到东部生活时遇到了这些勉强求存的犹太基督教团体,并将他们的“希伯来语福音书”翻译成了拉丁文。但是从那以后这批人就在历史中消失了。起初看上去像是耶路撒冷教会分支的保罗教会将耶路撒冷教会的直系继承人大加贬斥,并且很快就将后者的自谦式古老名称以便尼贫圣会(Ebionites,这个词在希伯来语中的原意为“贫穷的”,这也暗合了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赐福穷人的信息)当成了对异端教派的描述。有趣的是,日后的基督教历史学家尤西比乌斯声称以便尼贫圣会不相信耶稣是童贞女所生的说法。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同于说希腊语的基督徒,知道这一理念的基础是希腊语对以赛亚的希伯来语预言的误读。*81*
耶路撒冷的劫难还造成了另一个重大影响:这使得犹太知识分子阶层决心与罗马搞好关系,保存自己的宗教并赋予其一个更为一致的身份。如同犹太基督追随者一样,在这场劫难中幸存下来的主流犹太教领袖们也不得不离开旧首都,到别处去重振旗鼓。罗马人将他们集中到了一块位于沿海的雅麦尼亚镇、当年属于希律皇室的庄园当中。根据传统说法,在这里举行的大会对犹太教发挥了极大的影响,使其获得了此前从未拥有过的统一宗教信仰。故事的真相是否的确如此简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到最后犹太教的确获得了一个表述更为明确的身份。撒都该派的领袖要么已死要么威信扫地,于是这个古老一神教的未来就落到了法利赛派的手中。他们为希伯来圣经编写了卷帙浩繁的评注以及一整套行为规范,为犹太人的日常生活划定了清晰的界限。犹太人已经再也无法从圣殿当中寻求身份认同与存在意义了,而上诉做法则是对这一悲剧的补偿。圣殿献祭已经永远结束了,遗留下来的则是世界上第一套可以自称为有经之人的宗教传统,这一短语对日后的穆斯林有着格外重大的意义。现在会堂取代了圣殿,接过了承担犹太民族全部生活与信仰活动的使命。
看一看这方面的发展如何在福音书中得到表现是很有趣的。如果说有哪个犹太派系对于导致耶稣死亡的一系列事件负主要责任的话,那就是身为圣殿上层的撒都该派。但是福音书作者们对于法利赛派的态度却远远更为苛刻,尽管耶稣的讲道内容与他本人的生活作风都与法利赛派有很多相似之处。当福音书在公元一世纪最后十年里集结成册的时候,身为法利赛人后裔的雅麦尼亚领袖是一支活跃的力量,与已然不复当年的撒都该派很不相同。因此许多基督教团体都十分反对他们。约翰笔下神采飞扬的基督与保罗笔下基督的激昂言论相得益彰,都彻底摆脱了任何关于耶稣犹太人身份的感情,在约翰福音对耶稣生平的描绘当中,“犹太人”这个词总是阴险地到处出没,似乎他们与拿撒勒的木匠之子根本没有同胞的情分。*83*
犹太教的凝聚性日渐增强,犹太教派系分类日渐收缩,这意味着到了公元一世纪末期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分裂已经越来越可能了。这方面的征兆之一就是圣者约翰很乐意用羔羊耶稣来取代圣殿的地位。在许多基督教团体当中这一分离早在二三十年之前就开始了。基督追随者们迈出了远离犹太教的决定性一步,开始专门崇拜耶稣,这一做法在犹太教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尽管犹太人一直普遍认可并赞颂例如天使与拟人化上帝智慧之类超自然个体的存在。*85* 而且在一开始基督徒庆祝其主要信仰的日期也和犹太教不同,比犹太安息日要晚一天。许多基督教文化采用了罗马异教的名字,将这一天称为太阳日或星期日,但是英语以外的许多其他语言则称这一天为主日,因为根据福音书里的受难叙事,这一天是主耶稣起死回生返回天堂的日子。*86* 基督徒崇拜的核心则是耶稣与使徒分食面包与酒的那顿晚餐。至少到了公元二世纪开始时,安条克基督徒团体的领袖或者说“监督”伊格纳丢开始称这一仪式为圣餐礼。
在日常生活中,罗马帝国当局也在无意中促成了犹太教徒与基督教徒之间的分离。帝国向犹太人征收了一项惩罚性税收,以此替代此前犹太人向圣殿交纳的自愿捐款。对于罗马官僚们来说这就意味着要分清谁才是犹太人。尽管此前爆发过犹太叛乱,但是犹太纳税人所信仰的宗教依旧享有官方认可宗教(religio licita)的地位。实际上,尽管罗马帝国以粗暴手段粉碎巴勒斯坦内外的犹太叛乱,但罗马人对于犹太教依旧抱有令人侧目的尊敬与克制态度——就在圣殿遭到摧毁的同一世纪,罗马人放弃了八日为一周的罗马传统,采用了犹太教七日一周的做法。*88* 最终与母文化分道扬镳的基督徒们则没能从罗马政府那里获得相同的认可,尽管这也意味着他们可以少交一门税,而且他们大概也极力试图与公元66-70年的犹太叛乱撇清关系。有趣的是,基督徒对于犹太世界的疏离感如此强烈,以至于他们从未努力争取过此类地位。*89*
由于上述这些情况的出现,以及保罗面向非犹太世界的不懈传教努力,这项一开始只是犹太教教派之一的运动决定性的走出了发源地巴勒斯坦,组成新约的全部文本也都以希腊语创作而成。与对观福音中的耶稣形象相比,保罗书信、约翰福音与启示录中的耶稣更像一位统管天地的君主,而他的追随者必须征服整个世界。对于保罗来说这就意味着将目光投向地中海西部地区,前往赋予他公民身份的帝国的首都罗马城。但是在最初的时候其他基督宣讲者的注意力都放在东边波斯王国首都、位于今天伊拉克的泰西封,甚至比这里还要遥远、与地中海世界有贸易往来的东方文化,例如印度甚至更远。保罗第一次前往亚拉伯传教很明显遭遇了失利,而其他人则没有,我们在下文中就会看到。
如果这个新兴宗教继续以中东为关注焦点,那么对于基督追随者来说帝国内部不少城市都有资格在重要性方面取代失去的耶路撒冷。比方说埃及的亚历山德拉,这里是除巴勒斯坦以外地中海世界最大的单一犹太人社区所在地,又比方说当时依然是帝国东部行省重镇的叙利亚的安条克,塞琉西古国的旧都。实际上根据使徒行传的说法,正是安条克或者说安提阿的拉丁语殖民者编造了一个词来形容基督追随者(这个词的口气很不友好)——Christiani。*90*“基督徒”这个词从两方面与其犹太根源拉开了距离。尽管发源于说希腊语的东部地中海以及叙利亚闪族文化圈,但令人惊奇的是这个词的拼写却有着鲜明的拉丁语而非希腊语风格,但是它所指向的并非犹太教创始者的名字约书亚,而是弥赛亚的希腊语译文christos。这个希腊词汇的拉丁语发展很好地概括了一段犹太生平,“基督徒”这个词本身就象征着罗马对耶路撒冷下手的暴力世纪,在接下来两千年里这个词一直经久不衰,期间基督教也与自己的源宗教犹太教反目成仇。总之“基督徒”这个词代表了罗马帝国境内谈论基督教的两大主要语言:拉丁语与希腊语,它们日后分别成为了西方天主教与东正教的官方语言。
罗马城之所以有着如此不同寻常的历史地位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罗马帝国教会,不仅因为这里是帝国的首都,威名响彻地中海内外,还因为公元一世纪历届皇帝的作为:洗劫耶路撒冷并以及在罗马城内处死使徒彼得和保罗。公元70年罗马远征军摧毁了耶路撒冷,当时存在时间最长且最主要的基督徒团体遭到了永久性的解体。此时彼得与保罗大概已经死了五年多,很显然他们是尼禄皇帝煽动迫害基督徒的受害者。使徒行传对于保罗被押解进罗马的情节进行了详细记述,此前他有一封重要书信就是写给居住在罗马的基督徒的。圣经没有记述彼得死于罗马的细节,因此有人怀疑所谓彼得死于罗马的说法只是事后想当然的逆推,其依据自然是保罗在罗马无可争议的死亡。不过不管怎么说过硬的历史记载与考古发现都证明早在公元二世纪中期罗马基督徒就信誓旦旦地宣称彼得埋葬在他们的公共墓地当中,具体地点位于罗马西郊台伯河沿岸。*91*
西方教会的领袖在接下来的一千年里继续构建或主张着这段记忆。他们建造了实打实的建筑,在据称的彼得墓地上方兴建了圣彼得大教堂,日后我们还将一而再地与这座建筑打交道。罗马城现在成为了基督教信仰最主要分支之一的中心,这一分支自称天主教会。但是细想一下这其实很奇怪,因为不管怎么说罗马也是杀死耶稣的帝国的首都。要不是耶路撒冷悲剧性地遭到了摧毁,罗马或许永远也不可能获得像今天这样在西方基督教历史中的地位。但是甚至在基督耶稣去世二百年之后也没有人想到罗马会有怎样的未来。在几个世纪的时间里,基督教耶路撒冷废墟以东发展的可能性就和向西发展一样大,基督教原本可能会成为巴格达而非罗马的宗教。因此这个故事的下一章节我们就要一路往东,而不是像历代基督教史学家那样只顾着西北方向。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3-十字架之刑与复活 12 万年看客 字9992 2012-05-31 05:27:29
🙂4-新方向:大数的保罗 15 万年看客 字9754 2012-06-05 09:03:43
🙂5-约翰福音与启示录 6 万年看客 字5810 2012-06-09 07:43:57
🙂6-犹太叛乱与耶路撒冷的终结
🙂罗马帝国好好地散播先进文明,却有一群邪教在那搞恐怖活动 8 三力思 字768 2012-06-11 23:13:01
🙂基督教和犹太教有本质差异 2 青色水 字130 2012-07-05 02:39:18
🙂基督教是不是也可以算一种传教的犹太教?伊斯兰教也是 夜月空山 字0 2012-07-24 23:14:00
🙂但是在教义上的差距是明显的 青色水 字18 2012-07-25 0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