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三进三同”——启动内需、摆脱美元经济殖民的妙招 -- 酱油群众
1. 纪伯伦敬畏的是上帝,无论是其阿拉伯身份还是基督教家庭出身都指向这点,从这点出发,他把自然与社会以及人类的情感都赋予圣神的意义。上贴里《论饮食》我没有引全,其实这篇的开头就是:“一个开饭店的老人说:请给我们谈饮食。”,因此诗人赞美的绝非仅仅是大自然恩赐的果实物产,也包括人们的加工劳作。
《舌尖》的制片人说对食物的敬意,既包括了对大自然赐予食材的敬意,也包括对食物加工劳作的敬意,是一点没错的。
当然,《舌尖》并非完美,我一来没看全,二来断断续续看后面一些内容也有不那么很欣赏的,感觉比较多的堆砌,没有完全体会到作者对食物的足够敬意,没有第一集给我那样的感动。这当然可以评论可以批评,但不应该总体上否定这个片子,否定制片人对食物的敬意。
2. 关于中国人对食物加工的复杂
中国人对食物的加工太复杂这一点完全可以讨论。但这可是一个大话题,涉及到中国的自然气候,物产,人口,历史,文化,医卫,甚至于技术。
譬如我本人就思考得出过自己的的结论--技术对中西饮食起了重要的影响—中国文明是铸造技术文明,西方文明是锻造技术文明,这在铸锻学术界几乎是公认,到中国和欧美的博物馆简单看一眼也都可以印证这个结论。于是中国的食物加热器具—锅—几千年来都是铸造的,而欧洲的食物加热器具则一直是平板—锻造的平底锅。于是为了加热的均匀,中国食物不得不在笨重的铸铁锅上使用蒸和炒的办法,而欧洲则可以直接简单地在火上移动平底锅 。
总之这话题绝非简单。我这里想从一个角度,即百姓现实生活的角度中出发,再说说我的看法。我的一位同事老家扬州人,他回到老家,长辈自家做扬州干丝等等扬州菜,一早起了去买新鲜材料,仔细加工,到最后上桌,几乎一天的时间工作,一小时就吃完了,而老人乐此不疲,并非是晚辈回去才这样做,而是每过一段就要来一次。因为这已经成为他们的享受。本大大概会说老人可以,年轻人不可以。而事实上现在99%的年轻人根本没功夫没心思去琢磨做饭,更重要的是缺了对食物的敬意。
从另一个现实角度说,如果中国大众都玩现在欧美国家大众的玩法,这个地球的资源肯定更远不够了。
3.“粉饰太平”与嘎纳
其一,我个人认为,《舌尖》这个片不是“粉饰太平”,而是为了民生。这是我之前几个帖一直在表达的意思。
其二,看了您推荐的“掷出窗外”网站,对做这项工作的人们我表示的我十分的敬意和感谢。
其三,嘎纳我完全不懂,一年也看不了一次电影。但是否一定要演反应社会负面的片子?比如拍个“掷出窗外”送去?否则就是“粉饰太平”,就是“歌舞升平”?
如果说其他拿得出手的好东西,以前中国送了些什么片子去?这些片子在嘎纳的影响如何?这些片子在中国可有一点点影响??现在我们把《舌尖》撤下来,又有什么其他好片更好送过去?恕我寡闻,我不知道有什么样的好片子可以送过去。这大概就是现实。
中国现在确实还拿不出新的东西,让世界服气的东西。我做过10年多的sourcing,是能源设备行业,去过许多私企民企央企供应商,尽管现在他们做的东西相比他们10年前做的东西,完全可以说天壤之别。但实事求是地说,所有这些供应商,现在还拿不出真正“新的东西,让世界服气的东西”!我想还至少需要10年以上。
中国现在拿的出的“新的东西,让世界服气东西”就是中国14亿人民天天穿的暖吃的开心,不用担心战乱,饥荒,不用担心手上捏着的钱那天可能会一夜贬值一半。世界现在要习惯的是手头握有现金的中国公司在全世界扫货,中国的工人在全世界承包工程,以及腰包鼓鼓的中国游客。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6 层
🙂掷出窗外=Throw out of the window 1 fuxd2002 字393 2012-06-15 07:03:54
🙂我认为<掷出窗外>是个好东西 2 本嘉明 字840 2012-06-15 11:43:20
🙂好不好,看疗效 fuxd2002 字113 2012-06-16 04:06:23
🙂几点不同
🙂这两天比较忙 5 本嘉明 字1182 2012-06-14 14:36:21
🙂本大辛苦了,周末轻松一下。记得好象以前本大炖过牛肉?这周 1 fuxd2002 字1055 2012-06-15 06:39:00
🙂俺来试着上个图:姜汁肘子 2 fuxd2002 字637 2012-06-15 06:38:55
🙂很好啊,当然我不会舔屏幕 3 本嘉明 字230 2012-06-15 10: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