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障目
一、美国文化中Anti-Intellectualism(反智主义)太严重,最明显的是在中小学。大家最想当的是cool kids(酷小孩),cool kids都是不爱学习的,如果你爱学习,大家都认为你是nerd(书呆子),嘲笑你孤立你,如果你喜欢学习,成长环境很负面,一路要承受很多同辈的不认同。
--如果你一定要把孩子送到这种学校去,谁也拦不住。我孩子我都认为是nerd,也没有受到孤立,也有一帮朋友。
二、在美国从小就“被接触”大量毒品和性。要从小就开始抵制,而且不断有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迫使你尝试,这对于教育是很大的干扰。
--同上。
三、男女非常不平等。当然,世界上哪里男女都是不平等的,但在美国文化中尤其严重。我特别反感美国文化从小就宣传女生要hot(性感),要slutty(风骚),作为女孩子在美国成长的社会氛围特别不好。你看看中国十三、四岁的女孩子,照出相来穿着校服,戴着厚眼镜,很学生样。美国十三、四岁的女孩子都不喜欢自己的年纪,每天化妆去学校,穿像成人一样的衣服。你觉得哪个更接受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哪种文化更健康?在美国长大,女孩子如果不好看,或者不融入这种氛围,会有很大的同辈压力,被排斥,对于女孩子学习是很大的干扰。
--嗯嗯,好象还是同上。
一、希望我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校园回忆
--中国孩子到美国的好象变快乐的多。
现在有一种潮流,国内媒体倾向于宣传国外中小学作业少,下午三点放学,孩子多么多么快乐,已形成大趋势。这些陈述是否属实还有待商榷。其实在西方,上私校(一般私校教育水平高于公共学校)的中学生也是下午三点放学,然后开始上各种课外班,补课到晚上八、九点,好学校的学生年级越高,压力越大,我先生回忆起高三时候每天晚上都12点后睡觉。
--一半属实。课业负担取决于学生自己:想多学就多学,不睡觉都学不完;不想学就少学,随便玩。华尔街日报几年前有过一片文章比较好的私立学校和好的公立学校,结论是差不多。
影响快乐的另一个因素是集体主义。我说的集体主义不是一种意识形态,而是一种生活状态。
--^_^,俺不想要的生活状态。俺被子叠成什么样要谁来管?真是见鬼。
集体主义的另一个作用是帮助你日深月久,积累如何与人相处的经验,这些对人以后的生活工作成家立业都是很重要的。
--说出了一个事实:在美国上学,必须积极主动地交朋友,否则一个也没有。
“我已经31岁,但是有时候,我希望有人突然敲我的门,大喊:起来了,起来了,做早操了!
--^_^,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二、中国的教育制度更为公平
--什么年代的故事?什么人的公平?
美国的segregation(区域分化)非常严重。如果你有钱,你的轨迹是这样:从小上私校,一年2-4万学费;大学上好的私校,一年4-5万。你的同学都是同一阶层,即使中小学去的是公共学校,因为是按住房分学区的,好学区房都很贵,所以能去富区富学校的家庭也是一个阶层的。
--我住的学区,现在有257个房子在出售,最便宜的36万,最贵的950万,不知道是哪个阶层的?
反之,如果是穷的家庭,住在不好的区里,可以预见教育环境是非常差的
--穷的家庭,在哪里的环境都好不了。
关于美国教育与财富的直接联姻,一位在上海生活多年现在美国教书的女老师,同时也是我喜爱的作者,在一篇题为文章《为何我说在美国寒门难出贵子》中也有深入分析,从美国学校假期长导致金钱直接决定孩子能否持续学习,到贫困区危险治安情况,和贫困区孩子对于不相信自己能活过40岁这种预期对学习态度的影响,都是非常现实的因素。
--完全不理解Kay的家庭为什么会在这种地方。
美国社会阶层固化,流动性很低,这种大环境对人的心智全面发展造成了不可忽视的障碍。
--奥巴马只好回肯尼亚了。
Kay爸爸补充:“是这样,不知哪个只有半个脑子的人立法,规定公共学校的资金来自这个学区房子的房产税(在美国有房产的人每年都需要交大约房价总值1%,2%的房产税,各个州和区数字不同)。所以不用多高的智商就马上可以料到,有钱的人都住一起,这个公共学校自然超级有钱。圣地亚哥(Kay爸爸长大的地方)我们区附近有两个学校,有一个是超级有钱的高中,我家不在那个区所以我不能去。这里高中一般都有停车场(高二高三学生和老师都开车去学校),你看我们学校的车都是沃尔沃之类老车,那个学校停的车好多都是跑车,几十万美金的车,给上高中的小孩,对对,还有Delorean,嗯? 没见过么? 就是Back to the Future(科幻电影《回到未来》)里那种车。”(此时穿插Google图片,兴致高昂地展示该车)
--不知道哪个只有半个脑子的人认为自己孩子的教育自己不需要负责。圣人早就说了:养不教,父之过。
这样就产生一个问题,既然好学生不能被选拔去单独的班或者学校,那必须和学习水平相对低的呆在一个班,每个班级水平参差不齐,老师怎么讲课呢? 只能给中等水平的同学讲,所以结果是好学生永远都是觉得上课很无聊,讲课慢……”
--没听说过Honor Class吗?真令人怀疑这是不是美国人说的话。
美国的整体思维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大众深受媒体洗脑,缺乏对外面世界的了解,生活在被宣传为“最好的”国家里
--前一部分部分正确,部分错误:给出一个观点,让学生随便论证支持或反对,是从5年级就开始的训练。至于“最好的”国家,嗯嗯,可不仅仅是宣传。
除了以上顾虑之外,我也有一些硬件上的考虑:首先,国内文化氛围好,书店多,学习条件好。小小一个地区都有很多家好几层的书店,各种书籍和音像资料应有尽有。我和我的很多同龄人一样,中学大学都度过了很多无事在书店晃荡的日子,至今很怀念。我非常喜爱的一位作家,在全世界33个国家居住过,最后还是由衷感叹,要说文化氛围和学习条件,还是国内好。
--好吧,美国的社区图书馆都没看到。
其次, 学费有所值的问题。现在各界人士都认为,美国继房地产崩盘后,下一个危机是学债的崩溃。确实,这里几乎人人都有学债,有的多得惊人,譬如如果培养一个医生,医学院一路教育投入大概50万美金。更有新闻报道,年轻人身负十余万学债,订婚时未向对方说明,对方知道后感觉受到欺骗而悔婚。
--医生又不是什么罕见的职业,河里恐怕就有不少,问问多少花了50万?
我和我先生同龄,2003年上大学,斯坦福学费是每年40000美金,北大是每年4900元人民币,四年下来差距极大。
--我在北京上大学的时候没交学费。
父母对孩子总是尽心尽力。但做理性的父母在我看来也是养育好孩子的条件之一,我认为,如果一个家庭,有三五十万美金反正常年放着没用,可以送孩子去上私校。但作为普通人家,完全没必要所谓砸锅卖铁就为孩子投钱到一个产出值不可量的私校上。我和我先生都来自普通家庭,我们认为孩子将来怎么样也一样要靠她自己,父母教养已足够,没什么必要为她铺路。替她把路都铺好了,还算是她的人生么?
--美国好的公立大学很多,就业前景并不差。哈佛一类的还保证录取就上得起。
第二,美国教育还有一大块是“团队合作”。我认为这是完全失败的一块教学,从来没成功过。
--国军搞敌后根据地也从来没有成功过。
我也特别反感上学的时候,每次考完总有学生去和老师争论“为什么给我B/C”然后每天追着老师,就是期望让老师烦到受不了来给自己要分。真忍不住想说:“Deal!(面对,应对之意)这根本是你自己不努力!”
--自己的权利当然要自己争取。
第五,美国学校里有一种风气,“数学是让人讨厌的学科。
--至少正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