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茗谈(90):两岸会商和南先生 -- 本嘉明

共:💬160 🌺754 🌵1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老实讨论一下

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民族中,汉民族是非常注意保留自己文化的民族了。汉文佛经保留了大量的经典,可以说主要的都保留下来了。相比之下,原来用作翻译汉文佛典的梵文原本在汉地(不含西域)不是用流失来形容,可以说是消失殆尽。汉文经典的保留,当然得益于汉人的世代极力保护,如宋朝开始的经藏编纂,又如房山云居寺石刻藏经——竟然在石头上刻佛经,薪火传承,不绝如缕。相比之下,汉人对于当时的佛经原本梵文佛经就不够珍惜了。一般来说,译文肯定不如原文更接近作者原意,译文歪曲原文比比皆是。即使到现代,外文翻译还是个问题。假设,如果古人认为梵文佛经重要(也许汊文翻译不够忠实),是不是要想方设法保留下来,留待以后对比、校正。实际上却是,古代汉人一直都不重视梵文原本的保存。流传下来的汉文经典,可以看到一本汉文佛经要经过好几次翻译,而每一次又是谁翻译,哪一本译本最流行,都清楚。但梵文原本,一句话没交待。当然,说实话,我也是人云亦云。只不过觉得人家如此解释有点道理。对不对,大家指正。我并无想维护什么,无关宏旨。

除外,可能还有一种可能。唐朝以前汉地佛教大都有半官方性质,有贵族气息,所谓都寺佛教。僧侣里面有许多文化水平高的人,许多僧人学习梵文。如玄奘大师西行之前,就曾学习过梵语。通晓梵文的僧人不少。要学习梵文,就有包括梵文佛经在内的梵文典籍。可到了“三武一宗”的大规模灭佛运动,都市佛教寺院毁灭,僧侣流亡山林,而有众林寺院。宋朝开始,中国佛教盛极而衰,众林寺院的僧侣,文化水平普遍没那么高,好象也没有学习梵文的僧侣——印度本地的佛经都已经灭亡了吧。特别是禅宗的影响,不注重义理,对于经典的保存也有消极影响吧。到了清末,中国汉文经典也流失不少,要从日本和朝鲜搜集回流。这对梵文佛经原本的保留,也会有极大影响。话说回来,汉文佛经怎么流失,重要的经典也基本完备。而梵文经典原本基本消失殆尽。两相对于,落差也太明显了吧!

西藏从古至今也不存在什么“上师证书”这种玩意。

还别说,特意在网上搜了一下,民国时期不知道活佛们来汉地搞不搞这个,现在还真有。我用“金刚上师证书”网上一搜,发现好几个藏传佛教“证书”的说法,一些藏传佛教教学机构开始用证书了。所谓的“金刚上师证书”也有人颁发。有人大有世风日下之感,其实时代变了。以前藏地大寺与小寺都是有关系,都一个圈子的,谁不知道谁呀,什么纸质的证书之类的东西恐怕没必要,口头承认大家都知道了。但是到了现代,出了藏传佛教走出藏地,四处传法,就可能“与时俱进”了。原因主要是藏传佛教为了随顺汉地说法而制作;或是现代印刷技术发达,制作证书方便,适应现代的产物。

学佛者,有依止的老师最好。但真正的老师,还得实地走近他、观察他才能甄别。如果没有师缘,凭着现代媒体“坐地参学”,只要看他的见地如何,有没有实证经验等等实在的东西。至于什么证书、头衔,无需过分关心。法师、活佛、上师、大阿阇梨也只是表相,理论水平,并不代表有正确的见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