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谈谈《温故一九四二》 -- 范进中举

共:💬56 🌺41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谈谈《温故一九四二》

这个片子票房惨败,实在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相比之下让另外一个片子《泰囧》成为传奇-商业传奇,3000万的制作,也没有大规模的商业推广,结果成就了华语片票房之最。两个片子引起网上各种吐槽,时间是冷静的良药,所以这个影评就放到现在,炒炒隔夜饭。

《温故一九四二》票房的惨败让很多人兴奋尤其是《泰囧》大卖,很多人欢呼《泰囧》的胜利是大众的胜利,在这个玛雅人末日,3年前就开始数日子,下半年还又给3D重新温习一下的寒冷冬天,生活工作压力大的大众需要的娱乐,需要的是不动脑子的笑。于是在压抑的《温故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之后这个贺岁档,大制作的《温故一九四二》败在了观众的集体选择之下。是的,大众需要娱乐,票房摆着呢,网络上的微博口碑制造神话。这两个片子本人都看过了,个人以为《泰囧》大卖并不完全是上面的理由,因为现在愿意掏钱去电影院的大多数是一二线城市的80后们,他们熟悉网路,相信微博,对于历史不关心,不要说1942了,1980之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对于他们而言都是陌生的,80后们是中国近百年历史上第一代整体没有过饥饿记忆的一代,80后的儿时恐惧更多来源是考试不及格和家长的压力,那种生存的压力从来就没有进入他们的人生记忆,如果说80前们好歹还有粮票这种物资短缺时代痕迹的记忆,那么80后们成长的90年代几乎是物资丰富而就业困难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变迁之下,让80后观众对他们人生经历久远的过去感兴趣是不现实的,当然前面有《唐山大地震》的成功,可是不要忘记《唐山大地震》是在汶川地震之后推出的,正是在汶川地震中,80后以敢于担当的形象集体亮相,把“不靠谱”的小皇帝形象彻底抛掉,可知2008年的地震对于80后们是怎样的心理冲击,那么通过电影重温一下地震是花钱进电影院的一个理由,此外,地震、龙卷风、海啸、洪水、火山爆发这种灾难来得快,大银幕的表现力更为有张力,大自然的暴烈和人的渺小的对比更强烈,然后在如此暴烈的大自然威力之下,主人公一般都是奋力救灾,或者努力从灾难中走出来,在灾难的凸显的人性光辉在这样的戏剧冲突更好看,所以国际上的灾难片好像也是表现这些灾难为主。而《温故一九四二》讲的是逃荒,那种灾难的表现力就远逊于地震神马的了,所以观影的人很多感觉就是压抑。

此外,中国人骨子里喜欢喜剧,大概是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太多,《温故一九四二》的作者刘震云自己说,当年写书去问自己奶奶时候,就不记得1942了,问就“饿死人那年”答“饿死人的年头多了,你说哪一年”一问一答,平静如水,答者毫无什么劫后余生的庆幸和感慨,仿佛这是和吃饭一样的平常事,并且饿死人的事情不是经历一次,在老人家的生命中,饥饿是正常事件,反而不值得关注,并且中国老百姓的特点是不愿意去回忆苦难,这在心理学上是得到支持的,受到心理创伤的一种机制是把痛苦记忆抹掉,这对于我们个人是一种从创伤中走出来的方法,但对于我们这个民族不知道是不是一种同样的作用。记得鲁迅先生写过中国百姓对于杀头的麻木,是的在鲁迅先生笔下,中国人的一个特点就是麻木,在30年代的其他的文人乃至外国人笔下,甚至几百年来的传教士笔下,中国一般下层老百姓的特点之一就是麻木。现在武汉还叫三轮车夫-麻木。为什么麻木?大概生活太苦难了,只有精神的麻木才能面对生活的困难,这是一种坚韧,一种生存的智慧。大概这种麻木和渴望美好生活让我们老百姓一直喜欢大团圆的结局,对于悲剧和压抑的情节本能的不是很喜欢,说实在的《温故一九四二》我推荐长辈去看,他们中很多人说,这个片太压抑了,看的不舒服。他们更愿意看现在的都市情感真人秀。

网上对于《温故一九四二》的一种评论是,消费苦难,和《南京、南京》一样,还有冯小刚居然由此又得了无耻公知企图恶心大众的帽子

公知先是利用未成年学生,女人,老人来恶心这个国家,最终由冯小刚集大成,拿这个民族最痛的悲伤来恶心现在这个政权,很好玩吗?
说实在的,本人在《温故一九四二》中恰恰看到的是冯导的敬业和甚至说虔诚,可以说每个演员都是,不明白怎么就成了蓄意恶心中国人了呢?演员和导演都很用心,演员到后来的那种饥饿无力的风雨飘摇的感觉是那么真实,张国立从174瘦到123,这是拍片3个月中瘦的,但是因为真实,所以演员的表演反而不夸张不引人注意了,后来范老东家在潼关前逃机枪扫射时候把自己怀里亲外孙闷死了,张国立演的就是轻描淡写一句话,但是非常真实,饿的天天死人,人命不如狗的时候,即使最亲的人去了,因为饥饿,因为脑子缺氧没有能量,也是情感麻木的。影片中真实的还原着饥饿的人是怎么对付肚子的,比如吃木屑,要把树皮剥下来磨成粉,这都是非常道地的。

整个影片的感情非常内敛,甚至可以说是克制,因为演员们真的是饿着去体会人物,饿着的人没有力气,哪里会情感充沛的像马景涛一样嚎啕大哭?包括范家大小姐从舍不得自己的猫,到后来杀猫再到后来被卖做妓女,但是她仅仅为自己吃的太饱直不起腰而道歉都非常贴合实际。一句话,冯导在一个访谈中说,不为五斗米折腰那一定是家里有五斗米呢。尊严首先来自于肚皮,这是平实而深刻的道理。这片子唯一小小内伤是时间脉络的不太严谨,片子最后日军进攻是1944年的事情,但是在全片子来看感觉是转过年的1943年,片子也故意模糊成“这年五月”。实际上1942的大饥荒,是1942的旱灾、1943的蝗灾、1944的日军进攻。加上前面1938年蒋介石炸开花园口,导致的洪水,河南东南一片黄泛区,后面的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的横征暴敛,河南人民四大害:“水旱黄汤”才成型,不知道为什么这片子里面让不太出名的蒋鼎文出来顶了雷,并说了那句著名的“两个人一个士兵一个灾民.......饿死一个灾民国家还在,饿死一个士兵就亡国”,是不是统战需要?1944年的第一战区主力就是汤恩伯以及下面的各种收编的散兵游勇,他们对老百姓的剥削是敲骨吸髓,对号入座的话,可以看范伟演的那个县衙伙夫的法庭,结果是老百姓倒戈,1944年他们从了日本人,1948年他们跟了共产党。

这部片子值得我们对冯小刚和张国立们表示敬意。因为在中国电影史上终于有影像来回忆我们的苦难的饥饿历史,这种历史居然是我们历史上的常态。灾年聚众自保、吃大户、散兵游勇抢劫、官僚敲诈等等这些我们在书上以简单的几个字描绘的东西,在影片上重现了,看完这个片子,温饱的我久久沉思。因为史书上的事情,太多,几乎就是某某年,旱,人相食。不超过十个字的记录,而鸿门宴这顿著名的饭,参加者不过十人,太史公可以不惜笔墨,写的后人仿佛亲临,光成语就贡献好几个。这就是我们的历史,君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历史。老百姓在我们这个最最重视历史书写的民族的记录上仅仅是寥寥几个字,他们的生死甚至连个做数目记录的资格都没有,好像这自然的小草,春去秋来,自然代谢。

先写到这里吧

通宝推:兰凯,冰官儿,牛栏山二锅头,猪头大将,Climb,种植园土,上古神兵,桥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