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有人说下最近香港的事吗? -- 谢家堂前

共:💬615 🌺6299 🌵12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香港:求雨还是改革李家城(转一)

这片长博文作者魏峰对香港的经济政治等方面作了深刻的分析,一些看法可以借鉴。现摘录一部分:

香港奶粉事件暴露的死结:“求雨”还是改革“李家城”?

  今天的香港也有一个旱涝保收的统治集团——李嘉诚代表的金融—地产集团。他们和旧日的地主阶层一样,不需要改善香港经济基本面也可以获得巨额利润。在面对经济困难的时候,地主借求雨安抚人心,富豪操纵的媒体则攻击内地以获得政治正确性。可以说,历史从来不新鲜。至于说解决方案,当年金斗坪村剥夺了地主的土地才能改善生活,今天的香港如果不能摆脱少数寡头统治,经济、尤其是平民的收入就不会有任何改善的希望。香港,你还好吗?

  一 港人排外?没自信?

  近来,香港爆发了部分人举港英殖民旗帜上街围堵、谩骂内地旅客的事件。1月27日,“香港自治运动”男女网民在港铁旺角东站外高举纸牌与英国殖民地旗帜,高叫口号“光复香港,还我奶粉”、“一签一行,赶走水贼”等口号,示威者更围堵乘客,向拖着行李路过疑似内地人指骂。

  类似事件并非首次发生,由于“双非婴儿”、“水客”及内地游客涌入等问题,香港已多次爆发与内地间矛盾,社会上弥漫着对内地的疏离、隔阂甚至仇视情绪。此前在去年9月,即有示威者在港铁上水站出口高举“中国人滚回中国”纸牌围堵谩骂内地人,斥喝对方“蝗虫”、“畜生”及“滚出香港”。部份示威者更高举英属香港旗帜及穿着有英国国旗的上衣,要求香港自治。

  为何一向被内地人视为开放自由、法治公平的香港,曾多次在内地受灾时伸出援手的香港人,在回归十五年后竟然愈加与同胞疏远和仇视,甚至开始怀念殖民地时代?这还要从香港的经济社会现状说起。

  香港曾经是个工业城市。1970年,香港制造业曾占GDP的31%,45%的香港人在工厂工作。自身的勤劳给香港经济带来了高速发展。香港也因此从一个纯粹的转口港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不过大部分工业都属于层次较低的加工业、轻纺业。

  1997年后的香港,并未能充分利用自身背靠内地、面向世界、资金充沛的优势进行产业升级,反而由于产业不断空心化促使经济发展缓慢,贫富差距拉大。随着香港房价不断提高和内地的产业升级,香港制造业不断北迁,目前以金融、地产、航运、商贸、旅游为代表的服务业在香港经济中所占比重已超过九成,而其中勉强称得上优势的仅有金融和商贸,后者还得益于隐形走私和内地游客的贡献。

  这种畸形的产业结构直接造成经济发展缺乏动力,中等收入职位供给不足,贫富悬殊等严重后果。十五年来,内地的人均GDP从774美元增长到6100美元,增加了近7倍;同期香港人均GDP仅从27000美元增至不到35000美元。与同为亚洲四小龙城市经济体的新加坡比较,2011年新加坡人均GDP从2001年香港的93%反超至134%。甚至深圳的人均gdp也预计在5年后赶超香港。香港已经不再是穷困邻居中间的富裕孤岛。

  更令人失望的是,扣除通胀和汇率影响,按照香港统计处的计算,2001年至2011年家庭收入中位数实际下降了2.9%,亦即2011年普通家庭比2001年更穷,同期新加坡却增加了18.1%,内地则翻了不止一倍。此外最近几年香港房价的迅速攀升又雪上加霜,2011年香港房价收入比为11.4倍,高居全球榜首,由此造就了大批香港市民只能蜗居陋室,望楼兴叹。时至今日,香港仍有超过10万人居住在人均面积不足3平方米的笼屋内,这种在一个房间内塞满十二个人的贫民窟被英国《每日邮报》形象地称为狗笼。

  经济停滞,贫富差距扩大,昔日的内地穷亲戚快速发达,自然引发香港民众种种复杂情绪。此时香港的社会精英并未主动承担责任,反省香港自身存在的问题,却将其归咎于内地和中央政府,借由“双非婴儿”和“水客”等事件,煽动普通市民的对立情绪,以此为自己寻找脱身的借口。然而追本寻源,这些问题本来就是香港部分精英和上层一手制造出来的。

原文链接: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WeiFeng/2013_03_05_129646.shtml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