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话商君】说战国 七,关于宴会赋诗(上) -- 履虎尾
《日知录》云:“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这是顾炎武眼中战国与春秋的又一个重要区别。
宴会赋诗,是春秋时期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汉书艺文志》对宴会赋诗做了这样的解释:
“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
在朝聘会盟等外交场合,诸侯卿大夫言谈之间,中心思想的表述往往不是明白准确地说出来,而是赋诗若干句,把自己的真实意思隐喻其中,曲折委婉地表示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宴会赋诗”。这种委婉曲折的意思表达,放到今日,或许就是所谓的“外交辞令”吧?
除了在外交场合大量应用之外,知识分子还把宴会赋诗这种表述方式,应用到一般的社交场合,用诗句来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人格修养、节操情怀。由于这种表述方式不是发生在庙堂之上,因此,俺们姑且取消“宴会“二字,直接称之为“赋诗”。(或许是先有社会交往中的赋诗,然后才有庙堂上的宴会赋诗?这两者孰先孰后,就不可得而知之了)
关于宴会赋诗(赋诗),在《左传》、《国语》、《礼记》、《论语》等先秦经籍中有大量实证。在诸多典籍中,又以《左传》的记载最为丰富详尽,据清人统计,《左传》中关于宴会赋诗(赋诗)的记载多达数十百次,因此,《左传》是考察了解宴会赋诗的重要资料。其次,春秋人物之中,又以孔子对宴会赋诗(赋诗)的阐释论述最为明白浅显,因此,《礼记》、《论语》等也是同等重要的资料。
宴会赋诗(赋诗)时,所赋之诗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引用人所共知的《诗》中的句子,这是绝大多数情况;另一类是赋诗者所吟诵的不是旧有的现成诗句,而是临场发挥即时创作,并随口赋将出来。由于第二类情况有关记载相对较少,因此呢,俺们就先来讨论这种情况。
即时创作现编现唱的例子,记忆中大概有这么几个。
第一个发生在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之后,凿地见母,郑伯亲自驾车迎接母亲回宫。赶车的儿子心中高兴,手持马鞭,放声高唱道:“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车中的母亲表示心情也不错,于是开口接唱曰:“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呵呵,好诗啊好诗,深情描绘出一幅母慈子孝融融洽洽的和谐情景啊。这母子之间的唱和,肯定是即时创作无疑了。
再一个是在宣公二年,宋国华元巡城,检查新城的工程进度。正在服役筑城的泥腿子们见来者是刚从卫国逃回来的华元,于是打油一首,唱给这位败军之将来听:“睅其目,皤其腹,弃甲而复!于思于思,弃甲复来!”华元听后心想,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命令左右曰:“呛声ing!”华元的骖乘临场发挥,即时创作一首,回敬给那些筑城的乡巴佬:“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役人们哈哈大笑,又唱曰:“纵其有皮,丹漆若何?”骖乘被噎得张口结舌,华元则曰:“去之,夫其口众我寡。”役人与骖乘之间的这几句打油,也是现编现唱,绝非引经据典。
第三个例子发生在昭公十二年(前530年)。晋昭公举行宴会,招待齐景公,中行穆子在旁相礼。宴会中,两位国君投壶为乐。举箭先投,中行穆子在旁赶紧念叨吉祥话:“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为诸侯师。”结果中了,晋昭公的箭投入了壶中。心中不畅,也举起矢来,口中吟道:“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与君代兴!”齐景公运气不错,箭也投入了壶中。两国君主,自吹自擂,都显得没有风度。晋大夫士伯瑕看不过去了,于是当面批评中行穆子:“您的话不恰当!我们本来就称霸诸侯了,还用得着投壶投中这个口彩吗?只怕齐君因此轻视我们,以后再也不会服从我们了。”穆子争辩说:“我们晋国从来国力强盛,齐国他敢吗?”齐大夫公孙傁快步进前,对齐景公说:“天不早了,国君也累了,可以离席了!”搀扶起齐景公,扬长而去。
还有个例子发生在孔夫子身上。据《论语微子第十八》所载,孔子周游列国时,楚狂接舆与孔子擦肩而过,他一边走一边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是明白人,立即悟出了诗中的含义,急忙下车,想与其揖让对答。谁知楚狂接舆快步离去,孔夫子已经即时打好腹稿的对答诗句,可惜没得机会唱出来也。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话商君】说战国 七,关于宴会赋诗(上)
🙂虎老师呀 1 青色水 字52 2013-12-10 00:45:05
🙂花! 桥上 字66 2013-12-19 07:39:06
🙂春秋的酒宴赋诗多是外交场合 2 青色水 字52 2013-12-19 09:11:30
🙂谢水兄花 履虎尾 字187 2013-12-19 09:21:06
🙂固然是外交,但也是走亲戚, 1 桥上 字46 2013-12-19 09:20:45
🙂这种场合毕竟不多呀 1 青色水 字82 2013-12-19 16:47:33
🙂我觉得不仅是外交入门而已, 桥上 字258 2013-12-19 20: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