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历史的十字路口——三国时期(一) -- 学习要定心

共:💬516 🌺5582 🌵1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偶然看三国志看到了刘晔,转过来当个注解吧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惪人,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父普,母修,产涣及晔。涣九岁,晔七岁,而母病困。临终,戒涣、晔以“普之侍人,有谄害之性。身死之后,惧必乱家。汝长大能除之,则吾无恨矣。”晔年十三,谓兄涣曰:“亡母之言,可以行矣。”涣曰:“那可尔!”晔即入室杀侍者,径出拜墓。舍内大惊,白普。普怒,遣人迫晔。晔还拜谢曰:“亡母顾命之言,敢受不请擅行之罚。”普心异之,遂不责也。汝南许劭名知人,避地杨州,称晔有佐世之才。(《三国志 刘晔传》)

这就是旧日传统道德的一部分,这件事情,在百度百科中,作为刘晔“胆识过人”的证据,加以褒扬——就这事上来看,百度百科可算是弘扬传统道德的典范了。

该传统道德的case虽小,但是可以提示如下信息:

1、主母可以凭主观感受,决定某个仆人的命运;

2、就算是13岁的小孩,杀了仆人,也是家里的事情,父亲最大的反应,就是本来应该却后来取消的“责”和“迫”,换言之,这事并非触犯了道德和规矩,是可以接受的;

3、官府无权过问仆人被杀的事情;

4、大家,包括当时东汉舆论和两千年后的百度百科,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

5、该仆人死了,没有人关心,他是否真的有罪——竟然在六年中(从刘晔7岁到13岁)没有任何“谄害”的举动,实在是“谄害”之徒中的笨蛋。

6、在河里讨论的绝大多数人,到了东汉,都属于那个“谄害”之徒的阶层,绝无可能进入刘晔的阶层。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