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中国历史的十字路口——三国时期(一) -- 学习要定心
(一)是否可以为了实现目的而不择手段
刘备以一个纯粹的农民出身,卖履小儿、常败将军的履历表,飘渺的皇室血统,通过几十年的养望获得了“仁”的名声。他的对手是出身官宦(并不是袁绍那种典型的士族),挟持了皇帝、心机深沉、权谋鼎盛的汉朝丞相。俨然是东汉开创者刘秀和西汉终结者王莽的翻版。不同的是,刘备后半个军事生涯里,刘、曹已经是互相最大的、直接面对面的敌手。
刘备和曹操,是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争斗。是牺牲实际的利益考虑以道德准则为先,还是以实际胜利为最终目的而牺牲原则。
在现今看来,刘备的道德原则为是“可笑”了,这种思路的极端,就是东周时期宋襄公等人家摆好阵势再打仗。但是,从政治的角度说,其实“道德原则为先”和“追逐实利为先”各有利弊。
先说前者。首先,笑话刘备是个不明智的事。从一个除了两个大耳朵以外毫无其他资本的白身起家,到驾驭关羽、诸葛亮、法正等一些列武将文臣,绝不是宋襄公之流。如果抛去三国演义的“演义”,刘备仍然是几个枭雄里最能团结人最体恤百姓的一个。他没有曹操、袁绍和孙权背后的势力支撑,他有的只是一个好名声,如果一个大才没有去找曹操孙权而是去投奔他,或者说能在他手下去为消灭别人出谋划策,那么除了他的人品、他的慷慨好义、手下人对他的信任再没有别的原因。
他一系列的仁的处事原则,并没有让他白费功夫。蜀汉保持了很高的忠诚度,从占据益州之后,他的军队保持较高的士气和战斗力,都是明证。
并不是凭《三国演义》在胡说。《出师表》是诸葛亮所著,“盖追先帝(刘备)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刘禅)也。”写的都很明白。侧面说明他的“组织路线”也是贯彻了他的“仁”的主张。
再说曹操,奸诈权谋的名声恐怕不是能洗白的了。即是现在以最不带感情色彩的语句,描述他仍是实利为先,罔顾原则。具体就不再详述。
曹操这样的特点并非一无是处,否则不可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击败袁绍、袁术、吕布这样的劲敌,统一北中国。
而他功利主义的缺陷也暴露无遗。继承者被自己的老臣司马懿架空然后司马懿子孙篡位,篡的毫无负罪感,实际操作中也只发生了淮南三叛。他的终结者也如他一辙,狡诈,残忍,擅长权谋,而隐忍和阴险则有过之无不及。一句话,阴谋诡计巧取豪夺来的,也被阴谋诡计残忍阴险地夺走。
他俩这种差异并不是什么偶然事件。刘备所体现的仁,正是皇刘先祖刘秀所体现出的。刘秀被南怀瑾称作:“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能够在道德原则内称得上完美的人。仅举一例,他得天下后的那些功臣,良弓藏可能有、走狗烹绝对没。
曹操,生逢乱世,道德责任感有之,却用不道德的手段去实现。也许是性格使然,也许是现状所激发,其渊源不再探讨,其行为却已经是仁的对立面了。
仅举一例,大家品评。
老兄称刘秀,难道不知道刘秀不玩鸟尽弓藏的最大祸害么?从龙诸臣以战功和勋贵的身份,在国内横行圈地,谁人敢管?
刘秀尚未死掉,国内就发生了中央政权政令执行不下去的事情,我说的就是度田不实的事件。刘秀使用皇帝的权威压下去,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不敢得罪勋戚的地方官,只得自杀了事。
实际上,对于封建王朝来说,一个广泛小自耕农为基础的社会结构,乃是王朝寿命的保证,刘秀这么干,直接制造了东汉一建立就具备了王朝末期的特征,这点,便是东汉仅能维持不到二百年的根本原因——25年建立,中平六年(公元189)董卓进京之时,东汉实际上已经终结,拖到220年正式完蛋纯粹是曹家人宅心仁厚了^_^。所以,东汉实际上,仅仅只有164年寿命,这点,跟执行了同样政策的北宋一般无二(960年——1127年,仅仅167年)。实际上,唐朝、明朝、清朝这类长达近三百年的朝代,共同特点就是在建立之初,具备了一个广泛的小自耕农为基础的良好社会根基。
又,刘秀绝非宅心仁厚,所以不敢学刘邦一样,玩大杀功臣的故事,他和刘邦的政权基础完全不同。
刘邦白手起家,手下众将,多起自贫民,多是屠狗贩夫之流,根本没有多么强大的根基,翦除羽翼并不困难。但是刘秀手下,均是豪强地主,每人手下本来就实力强大,其起兵之前,各个手里有田有粮有兵,甚至还有西欧中世纪式的独立的、可自保的堡垒保护下的田庄,这种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皇帝也要让他三分,杀了一个,就是逼反了整个阶层,王朝也就灭亡在即了。
老兄慧眼,已经看出了刘秀、刘备的反面就是曹操,也看出了曹操玩“变酷诈力”的后果,那便是极容易地被世家大族给抛弃掉,这点,也就是二刘不敢学曹操的原因。
实际上,刘备那一套到了法正、诸葛亮手里,已经被完全扭转了。诸葛亮以法家治国,重压之下的,便是那帮益州土著的世家大族。法正更狠,其残酷的高压手段,甚至引起了诸葛亮的微词。而二人为首制定的刘备集团治理益州的法律《蜀科》,更是“高压政策”的代名词。实施之后,触发了蜀汉豪强地主集团的反弹,甚至引起了法正的迟疑,而诸葛亮的《答法正书》则就此对法正代表豪强大族们提出“缓刑弛禁”政策的反驳。
诸葛亮死后,一切都和谐了,刘禅坚决执行了“缓刑弛禁”的政策,我们翻看《三国志》,便会发现今日大赦,明日大赦,真是蜀汉王朝“和谐社会”的典范。稍稍数一下,便会发现,武侯死后(234年——263年)的30年间,竟然出现了十三次“大赦”。其中,第一次是建兴十二年武侯去世之时,第二次为延熙元年改元,这些都可以理解,第三次第四次分别在延熙六年和九年,已经不可理喻了。然后蒋琬去世,后主单独执政,从此就乱了套。从延熙十二年(249年)年秋第五次大赦开始,到蜀汉灭亡的景耀六年(263年)夏天,十四年间,竟然“大赦”九次,平均不到一年七个月一次,更加荒唐的是,延熙十九年、二十年、景耀元年(也就是256年、257年、258年三个年头)蜀汉连续三次大赦。
然而,“和谐”的结果不是蜀汉国力暴涨,而是蜀汉国力大衰,甚至蜀汉的南方系很快就掏空了中央,谯周作为蜀汉公知的代表,甚至弄出了个蜀汉版的"河殇"——《仇国论》来,主张“何必北伐,谁当老大,不是老大”的论调,于是蜀汉在敌人进攻下内部涣散,一击即溃,土崩瓦解。
这个荒唐的局面,弄得历史票友陈寿不知所措,只好把一切罪过,推到了一个太监身上,真是荒唐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只是,陈票友的创举,被此后无数历史票友继承,渐渐成了对一切王朝衰亡的三个选项之一:红颜祸水、太监弄权、特务跋扈。票友们写历史,只要往上套即可,不用动脑子。
然而,在西西河这种地方,还能见到套套子的分析文章,实在让人感到纳罕。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应该怎样做更好呢?还是说东汉的短命就是先天注定的?
常申公似刘秀,毛润之若刘邦,哈哈
还有一个问题,现在社会结构的基础是什么呢?
那赵大斧声烛影之后,子和弟都不得良死,是不是也要怪赵大有什么主义呢。
具体到三国,司马家上位跟曹家二子相争,两代短命关系更大些。
即便如此,如果不是曹睿死前糊涂,也没司马家什么事。
就像后世康熙做的。
真是可亲可敬啊
真是古道热肠啊
真是真心实意啊
我觉是得更分化了,减少的是中间层。天涯也还是有高人。
或者说,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大乱局面,在东汉一建立,便已注定,要说没有注定的,只是历史的细节而已。
直到隋唐建立,中国的基本矛盾一以贯之,从未改变,世家大族的威力,一定是在读书进仕的寒门地主阶级上台之后,才发生了根本改变的。
对于一个正正经经建立的王朝来说,这个太短了,非常不正常。
何况东汉从朝代上看应该属于整个汉朝的一部分,两汉加起来有400年的左右的时间,够长的了。
大批地主逃亡,死亡,普通民众稍稍获得了一些土地,这个对于系统的问题缓解了不少。
又,清朝可不是两百年多一点,而是1644年到1911年,共267年。通过大规模变乱释放了系统压力的两汉加起来,是为前202年到公元8年的210年,外加东汉的公元25年到公元189年的167年(或者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的1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