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也谈谈中医 -- 土八路

共:💬140 🌺191 🌵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只是举例的时候夸张,呃,是简陋到出错了

我知道西医后来是对慢性病有了更多分类。但是这个分类是否能保证就是最后的分类不一定。也不保证和中医分类一致。

呃,我的举例方法不对,应该仿照“王乃平”那个中医博士那样,反过来这么说……

就是把肺结核和病毒性流感,因为外表症状都有咳嗽,然后分成一类(这里是假设分组的人不懂西医理论不会进行西医分类),之后要求都用链霉素,或者都用达菲一种药来治。可以随机,可以双盲,可以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要求大学生、中学生、佛教徒等不同学历不同信仰的人分布比率一样等等。

但是最后有效率取决于分组中和药物对应的人到底有多少——这个是碰运气,结论的准确率有多高也就变成了碰运气。

大概意思就是这样。

————

高血压的话,你有办法证明原发性高血压在中医里不可以再往下细分了吗?内分泌性的高血压是否在中医里不可再细分了?

如果可以细分,你是按西医的原则认为不可细分就必须用一种通用药去治疗呢?还是按可以细分原则继续细分下去,然后再去寻找根据中医的分类方法继续细分完毕后的通用的药物呢?

双方对“病因”的终极分析可能是不同的。

这个分歧都没法解决,然后硬是用西医分类法和西医指定的一种中医药方去治疗了,最后结果是疗效不明确,只是用了“随机+双盲”就能证明中医是伪科学么?

如果单纯用随机+双盲,不考虑分类观念的差异问题导致的巨大疗效波动,就能推翻中医,那么按王乃平说的,也可以用类似方法得出西医是伪科学,疗效波动大的问题。

至于古代中医怎么解决分类问题的……也许人家真有特异功能,也许人家真有师传,通过10年以上的学习把30多种经络异常状况的识别方法,以大量接触真实病人活教案的方式训练出来了。

但是我一个普通人没有特异功能也没有师传,我不会也不懂这种分类方法没必要脸红。

————

金字塔在无重型机械,无计算机建模的前提下的建造很简单?你去搜一个国际公认可靠的建造方法出来?

环形坡道+建议吊装机械+内外同步施工+坡道顶端的零碎可以拆除下来做塔顶是近些年(7年前)新出现的猜测,

http://tech.sina.com.cn/d/2007-04-02/07071443411.shtml

以前的长直坡道的教科书说法,因为找不到同等于金字塔质量的长直坡道的拆除痕迹,教书的人都说怀疑是错的,为了让大家相信一切都可以用现代科学解释硬编进教科书中去的……

然后这个教书的人又发明出环形坡道这类说法,不过埃及政府不让他进行内部勘探和模拟施工什么的,怕破坏金字塔内部结构,所以仍然不是一个经过“实证”考验的方案。

而且这方案需要计算机建模啊,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杠杆定理(甚至包含牛顿力学3定律)啥的还没系统化总结的年代,是否能用大量人力并连运算代替计算机还是不清楚。

古代精英发明的东西未必现代精英没法理解和模仿,但是对现代普通人来说没法理解,至少是没法原创出来同样很正常……

我举金字塔的例子就是证明科技发展过程中,某些技术失传甚至出现倒退是可能的。甚至当代的人都不能理解它的原理也是可能的,西方主流科学界对其的猜测出现错误,至少是在一段时间内猜测出错,同样是可能的。

有机械工程师就认为要把60吨中的石头抬高到胡夫金字塔那个高度,用重型机械也办不到。

我现在对于埃及土著设计师是否真的不懂牛动力学和配套的数学方法,但是又能搞出胡夫金字塔的重力配平方案就不清楚。

金字塔谈不上比钢筋混凝土大楼高档,但是就是很难证明或者证伪它是不懂现代数学和力学,建筑工程学的土著设计的。如果没有实物的话,说古代人能造这个东西,还没有铁器、滑轮、车子的支持,恐怕都会认为是伪科学的神话。但人家有实物~~

于是只能现代人去蒙去猜,顺便纳闷一下,当时的土著设计师们如果懂数学、力学、建筑学,怎么埃及人现在这方面的知识都失传了,要反过来跟西方人学另一个体系下的东西呢?

中医悲剧的就是那套理论不是实物不能直观的看到……

金字塔里还有些其它的奇怪地方,像是两块巨石时间的缝隙小到A4纸插不进去但是确实有缝隙,总不会是激光测距吧?

金字塔的壁画附近没有发现火把上的松节油啥的燃烧后的氧化物(烟灰之类),总不会是用蓄电池点灯照明作画的吧?……

说这些,主要就是批判你随便找个现代人就能把所有古代人PK掉,包括古代天才的发明(或理论)也PK掉,轻易就能了解……不能PK掉就要脸红的逻辑(其实更像是一种现代人的盲目自大,追寻优越感追寻到古代人身上去了。现代人比古代人多了义务教育,

所以常见的有准确结论东西比古代普通人知道的多很正常,不稀奇。但是不常见的比较专业的知识,如果现在的义务教育部分的教科书没写或者没写清楚,那现代人和古代人一样不懂不明白也有可能,甚至比古代的某方面的专业人士知道得少同样很正常)。

金字塔值钱不值钱反而是无所谓的事情。那不是我关心的。

所以我一个普通人没法解决中医里面的“基础病因准确分类”问题根本用不着脸红,另一个帖子里面有人说其实这是现代统计学里面的两大基本难题之一。

但具体描述是分类上的分歧会干扰随机抽样检测的结果还是什么,他没直接说,他说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看统计学科普图书《女士品茶》。

我忘了记录他的ID了,当时就拷贝了他的原话记录了一下,再拷贝出来一遍好了:

————

中医在今天能够存在,其理论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其疗效。而谈到中医的治疗,首先就要谈到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这本书在今天被分成两本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在我看来,《伤寒论》是一本很“现代”的中医学著作。它的基本思想是分类,然后治疗。先把病按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太阴、厥阴分,对太阳病在分成中风、伤寒、温病,然后再按照疾病的发展阶段细分,分到最后一组症状对应一个药方,“有是证则用是方”。

  这种分类然后治疗的思路,和现代医学完全没有不同。我们现在去看西医,也是先把自己的病分类到科,然后由医生进一步细分,最后落实到治疗方案。

  但是具体到治疗,中医和西医有两条不同。第一条是,因为当时没有提纯技术,所以《伤寒论》的药方都是一些天然药物的组合,并通过复方配伍发挥药物功能,抑制副作用。站在张仲景那个年代,也只能如此了。

  第二是分类的依据不同。例如,西医看感冒,第一是判断病毒性还是细菌性,一般先要去验个血,如果白细胞高就是细菌性,白细胞正常就是病毒性。细菌性感冒就给抗生素,病毒性感冒就抗病毒或者改善症状,或者啥也不开,回家多喝水多休息。也就是说,西医的感冒是按照病原来分类。

  而《伤寒论》的分类要细得多。举个例子,按最粗线条的,有汗恶寒是太阳中风,无汗恶寒是太阳伤寒。太阳中风就开桂枝汤,太阳伤寒就开麻黄汤。伤寒论的感冒是按病人的症状来分。

  假设现在有四个感冒病人。A,B出汗,C,D不出汗。一查血象,A,C白细胞正常,B,D白细胞高。那中医就是A,B桂枝汤,C,D麻黄汤。而西医是,A,C回家喝水,B,D吃抗生素。一般来说,两种治疗四个病人最后都会好,A,C用中医的话可能快几天好。再次声明,我这里是打比方说明问题,实际的治疗会复杂得多。

  通过上述假想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的区别其实只在于分类标准的不同。学术点说,是按照西医的“病”来分呢,还是按照中医的“证”来分。分完了就按照各自的方法去治。

  所以,如果公平地比较中西医的疗效,就应该按照各自的分类来比。这边西医找一千个细菌性感冒的上抗生素有效率多少,那边中医记录一千个太阳伤寒的感冒喝麻黄汤有效率多少。或者,你也上一千个细菌性感冒,中医分型之后该上桂枝汤上桂枝汤,该上麻黄汤上麻黄汤,看治愈率有效率各是多少。我觉得吧,这种公平的比法,中医其实不怕比,倒是西医可能怕。而西医希望的比法是,我找一千个细菌性感冒上抗生素,然后给中医一千个细菌性感冒你上麻黄汤咱们来比有效率,这对中医不公平,也不科学。

  顺便说一下,那些口口声声要“统计结果”“双盲试验”来比较中西医的西医信徒,我认为全都是统计没过关的,说严重点是基本概念不清,连统计能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什么问题都没搞明白。用统计一千个病例来评价疗效,其基本假设是这一千个病人是随机选取的,给予同样治疗之后的结果是有代表性的。但是,在中医看来,这个基本假设是不成立的。中医望闻问切完了之后,可以把你西医认为无差别的病人细分,这时候你这一千个病人的随机性就有问题了。再用上面的例子,我们假定西医治疗细菌性感冒的有效率是70%,而中医桂枝汤治疗桂枝汤证细菌性感冒的有效率是80%,麻黄汤治疗麻黄汤证细菌性感冒的有效率是60%,那么,中医的疗效是否比西医更好,就取决于你这一千个病人当中,是桂枝汤证多呢还是麻黄汤证多。如果桂枝汤证多,那就是中医疗效更好;如果麻黄汤证多,就是西医疗效更好。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比较中医和西医,牵涉到统计学尚未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女士品茶》这本统计学的科普书。

————

【上面这个发表言论的网友自称是理科生,对中医西医统计学都有一点门外汉水平的了解。

就针对他这个言论,你说说看,你有啥办法解决?另一个帖子里的其它网友要么没人回复这段话,要么就扣帽子说他想打倒统计学~~

没人有能力正面回复这个观点,基础病因分类标准不同的情况下如何去搞“公平的”随机双盲?这是不是个科学难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