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生物与机械 -- wild007
这是一个融合的世界,既然生物体和机械体各有各的优势,那么是否能够将它们进行融合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如果细心回想一下,我们在接受到命令的时候,总会有一个滞后期,有时是认为不重要,有时是给手头的工作重新排序一下,而很多时候纯粹就是想歇会再干。而机器大概就不会出现问题,命令总会在第一时间就执行下去了。因此在人与机器进行协作的场合,牵涉到人和牵涉到机器的时候,执行和反馈都会出现差异,最终反应到结果时,稳定性就会出现波动,即得出的结果和计算总是存在偏差,而且你无法直观得出这是人为因素还是系统误差。解决的思路很简单,追求稳定性,那么就是尽可能减少人工,使用机械,达到极致时,就是西方人成天念叨的机器人社会了。可是这里面显然有个问题,稳定性的获得很可能是以牺牲成本为代价的,吃面包的人和吃各种化石能源的机器在成本上具有一定的拉锯,可以说除非有类似永动机的存在(譬如变形金刚里的能量块OR钢铁侠的万能之心),综合成本上,纯机械根本不可能击败混合的生物机械形态。
在社会结构上也有类似的效应,在一个主要以生物体存在的社会里,强调把人变成机器,即MATRIX里的活死人,这是一个成本极高的控制体系,必须以冷血的机械体来强制执行,可是前面已经说了纯机械体没有类永动能源就无法胜任这一任务,于是这就陷入了一个死结——想彻底控制人类社会吗?请先发明类永动装置。
西方人近乎病态地挖掘人性,说白了,其实就是在找寻人与机械的共同点,只要证明人最终可以和机械挂钩,那么就解决了稳定性问题——即给出特定条件,得到固定结果。比如给10块钱和给100块钱,人的行为模式可以精确定位,OR,给出1毫安的脑电波刺激和给出2毫安的刺激,以及打入1ML药剂和打入2ML药剂等等,都可以使人精确地达成预期动作,那么人和机械不就统一了吗?那不就不用纠结未来的机器人社会了吗?可是显然西方人自己都对这个不信任,各种科幻影视里,爱也好,基因突变也好,人性复生也好,总之最后就是不可控。把人变成机器的企图绝大多数都失败(当然也有成功的,比如星战里的克隆人)。
可是抛开所有的这些,在我们今天,离类永动机还极其遥远的时代,你唧唧歪歪画这么大的饼做什么?商用聚变堆,说得好像一出来就永动机成功了,核裂变都应用了这么多年了,氢弹小型化都没影,更别说到今天核能改变世界的程度能有多少?
在今天从综合成本上,生物机械型个体与社会显然是必然胜出的(不服是可以打几仗试试的),而既然承认了生物的地位,那么结果的稳定性就必然要牺牲,因此传统型社会的回归也就是一种必然。如果意识到这一点,那么上到国家顶层设计,中到现代企业制度,下到基本的社会小微组织控制都将发生理论性调整。强调执行力、稳定性与人性化、可持续性是一对矛盾的组合,你必须去尝试调和他们的兼容性,而如果这一进程持续下去,首先被颠覆掉的就是现代企业制度。假惺惺的企业文化,追求利益最大化会逐渐扫进历史垃圾桶,这会在职业经理人层面带来很大的变革,实质上中国社会的敬业度反馈数据,已经很明确地敲响了现有主流企业制度的丧钟。
生物形态人类的延续,最根本的优势就是调和了执行力和可持续性。中国有句古话,“刚不可久,柔不可守”,引申到社会层面,就是注意机械态的时效性和生物态的惰性(也可以用内卷化来指代)。没有外界强力刺激,那么机械态并不是必须的,而在生物态时,必须保持“锻炼”,防止肌肉老化,同时要有能够转化为机械态的“通道”。这一点,二战时的美国做的很好,解放战争时期TG也做得不赖。但建国后的TG,刚的一面保持得太长,全民机械化思维,虽老毛天纵奇才,也终究是不可久啊。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生物与机械 29 wild007 字2405 2014-07-22 10:50:41
🙂【原创】生物机械体
🙂可以考虑一下时效曲线 2 wild007 字1517 2014-07-26 10:48:27
🙂飞机航班失事与鸟就是一个例子 川普 字1444 2014-07-26 12:00:24
🙂机械和生物的合作与竞争 2 wild007 字1152 2014-07-27 08:35:06
🙂生物体在现阶段对比机械化的优势是能源效率 6 川普 字2097 2014-07-25 02:27:25
🙂生物的能源效率其实是很低的 4 北纬42度 字610 2014-07-28 15:08:56
🙂如果从整体来看机械的能源效率还是低 2 川普 字329 2014-07-28 20: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