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陕北边区特货贸易的历史原因以及特货的来源 -- 驿寄梅花

共:💬288 🌺1126 🌵7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北风回复了,不过还在审核中,我就在这里继续一下

以下几个问题逐一回答: 1、晋边的确靠老天爷,当时中国绝大多数地区都要靠天吃饭,这没什么稀奇的。 特货占财收大头和靠天吃饭没什么冲突,四川军阀这么多年也是靠天吃饭,财收大头也是特货。 论工业的话晋边和陕边的确不发达,这是因为他们的工业基础极其薄弱,虽然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总量依然有限,主要以满足自给为目的。在进出口方面对工业品和制成品(主要是布棉)的需求是很大的。 2、陕边种植特货是1942年,晋绥是1942年少量,1943、44年上规模。陕边自然没有经历过日军扫荡,只有河防作战和轰炸事件,这个所有人都知道不必多说。 晋边种植特货的时期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日军倒是想“犁庭扫穴”来着,但的确无法抽调足够的兵力横扫晋西北了。所以那几年晋边还算平静,大规模的战争已经没有了。 另外晋边又不是只在一个山沟里种特货,发现了就可以剿灭。而是在好几个地区种植,分散剿灭的难度很大。你说日本人知道中共最高机关集中在陕边,搞个刺杀事件在延安大礼堂放100公斤炸药不就解决问题了?不是日本人太蠢,是做不到罢了。老话叫非不为也,实不能矣。 此外再多说几句,晋边历史上最大的危机是1940年。受“晋西事变”(这事的爆发原因得问薄一波)和日伪扫荡加蚕食的影响(晋绥在一九四零年遭到了春、夏、秋、冬四次“扫荡”),1940年1-8月,晋绥边区经济形势一片混乱。财政收入要通过四项动员(献金、献粮、扩兵、军鞋)筹措。但因为执行的方式过“左”,导致富户逃亡、怠工,反而进一步影响了晋绥边区的生产发展,以致晋绥边区在1940年经济萧条,财政也日趋困窘。 【几年来是晋绥艰难的一段,最严重的是四0年食粮不够吃,又以干部对粮食工作无经验,没有组织必要的调剂运输,各种粮折合上也有毛病,沿黄河的部队、机关普遍不少的吃黑豆,粮食特困难时,还要喝黑豆面糊糊,还不敢干吃,就这样也是一顿搞不上一顿。扫荡到河西去,每人每日规定黑豆十四两……部队又连续作战,有好些战士发生夜盲眼疾,同时因拣野菜吃,中毒死者也有。】 正是由于遭受了这一系列打击,晋边开始逐渐逐渐开始抓“快钱”染指特货贸易与种植,从早期的毁禁,发展到在共日的交界地区征收烟罚,最后发展到在自己界内种植。 【一九四一年五月八日决定除我政府占优势地区,绝对禁止种植烟苗外,在敌占区及敌我争夺区不采取割苗办法,一方面在政冶上宣传,种植烟苗为敌人毒化政策之具体实施,一方面则以罚款名义进行征收烟苗捐,至于征收原则,是根据产量之多少,确定征收数目,但此项捐款不能过多,致使种植者恐慌逃跑。……我们(注:晋绥边区)的烟苗罚款先后五次,每亩共负担伪钞118.13元,对敌伪的负担,每亩伪钞48元,每亩共支出166.13元,亏损26.13元。】 1941年晋绥边区一季之中抓了5次,征收的税款是敌伪的一倍有余哩,大家互抓,倒也不涉及到日军扫荡的问题。这就是晋边早期的特货情况,到后来1942年开始小规模种植,43年开始规模就大些了。 3、特货是西北根据地的第一大宗收入,但是从全国角度看却不是八路军+新四军的第一大总收入。虽然其他一些根据地也有不同程度的特货种贩,但依赖程度都不如西北(热河解放区是个例外),譬如山东在这方面就挺干净,后来解放战争后期东北的“药品”运到山东都没处销售,结果又运到西北根据地才卖掉。所以不能简单说特货决定了国共战争的走向。哪怕西北根据地尽失,共也不一定就败了嘛。 因而我说特货虽然是延安的最重要收入来源,但是不能简单说靠这个就能决定战争走向。 打个比方原子弹是盟军最可怕的武器,一下子就摧毁了日军的抵抗意志。但你说原子弹决定了太平洋战争的走向肯定不客观。 4、以1944年为例,当年财政总收入669万银元(这是晋边财经部门提供的折合价,比较直观。我就不贴原始农币数字了)其中烟罚收入534万。支出中军费174万银元,占26.5%,服装费378万占57%,建设费占15%,政费25.7万银元,占3.9%,生产基金41.7万占6.2%(是下发给部队机关让他们做生产积累的,理论上应当是投资农业建设,实际上多由于走私和做生意了),其他都是零钱了。总支出660万银元。 基本上收支平衡量入为出。 服装费一直是晋边财政支出的大头,1945年占49%,1946年占36.2% 细项我就不贴了。 5、陕边一般来说是禁止粮食出口的。所以粮食卖的很少、很少,食品这方面主要是卖出一些牲畜(卖公的,母的一般禁售)、油类这种。粮食嘛还是追求满足自给,略有盈余而已。 比如1944年出口猪8902口,羊87500只。1945年出口猪4426口,羊21万只,1946年出口3835头,羊12万只。牛马一年出口几百匹而已,不值一提。 粮食1944年1707石,1945年1260石,1946年数据为空应当是数字很小。 边区一石300斤,一斤相当于1.17市斤吧。由此可以看出陕边的粮食出口量是极小的。 留个思考题,为什么陕边对(公)羊的出口比较大方呢? 6、历年外销量 土布1944年16387匹 1945年92771匹 1946年29万匹 这个外销数据之所以上涨有两个原因一是边区生产发展,部分地区有了出口优势,这算是本。二是边区财经机关通过各种方式(比如食盐、特货的销售)换取了足够的黄金法币,可以集中自己的金融力量低吸高抛调剂边区市场,导致边区布棉交易换手量提高看起来出口量“大增”了(棉花大战也算是陈云早年的得意之作了)。但因为布棉进口量仍然大大超出外销量,所以特货还是无法割舍的财源。 6、需要多少?这可不好说,因为边区的贸易局不只是傻乎乎的一味抛出特货吸收黄金,而是根据当前财经、战争情况,不停地进行特货、黄金、白洋、法币、物资的循环交易,根据当前的汇率和边区市场进行动态吸收与抛售。 没有具体多少特货可以保持物价长期稳定的说法,需要就卖而已。1943年下半年金融动荡的时候就多抛售,不急的时候就少抛售。 【为了稳定金融物价,办事处于十二月一于七日提交西北局通过如下决定。一、速卖一万二千五百斤特产,派干部下去。二、票子不发,三、三个月不发经费,四、一律不准机关、部队、学校兑换法币,所有法币要兑给银行,五、公营商店统一管理,各分区的公营商店统一组织起来,支持边币,六、防止财经机关的坏分子捣乱,各负责同志审查自己的财经干部。 这样我们的财政难关可以渡过,逐渐走上稳定金融物价的道路上来。 王思华:《金融与物价》1943年12月P139-141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五篇金融》】 【1942年5.30 贺龙同志找朱理治行长谈话,说票子发的太多了。决定由晋西北给5万两特货,财政厅给5万两特货。朱理治想以10万两特货把边币提高到一元顶一元法币。P77 法币对边币比价在七月份内务要提高到3比1的地位。P80《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银行编年纪事》】 以上 猜测是好的,说明有动脑。 但若是不读史料光是说“我猜”“试想”“我以为”“怎么会”“难道还”,别人做起科普起来是很累很累的。所以要想高明相关问题最重要的是疑问者自己去念书,念大量的书。不念书的话就只能停留在“试想……怎么会”的水平,这是人类16世纪的程度而已。 西西河里有些人不喜欢花剌子模信使,爱搞个投草击沉之类的,我不发言就是啰。

1、所谓靠老天爷吃饭,指的就是财政收入根本无法稳定保证,更无法对货币交换变动采取有效措施,看看现在的俄罗斯就明白了。晋边特货占比5到8,到47年销量不到一半,这晋边那一年是不吃饭了吧?至于四川军阀,1、四川农业基础比陕边、晋边好不知多少;2、财政收入主要供应军队,需要维持地盘上货币汇率稳定吗?3、知道四川特货年产量多少吗?

2、所以那几年晋边还算平静,大规模的战争已经没有了?42、43年正是根据地最困难的时候,日军华北大扫荡,想的就是解决八路在华北的存在,那几年怎么平静了?至于说分散剿灭难度很大,更是可笑,分散剿灭八路难还是一把火烧光特货难?三光政策是说说而已吗?说到刺杀,我有点无语,这就是你心目中的战争?战争原来靠是否容易或者不容易来选择进行?

3、很好,你承认特货对于共产党从全国角度来说不是最大的收入了?那么你认为特货从全国角度来说占多少?我很好奇,既然不是最大的收入,为什么是最重要的收入呢?最大收入不是特货,那么是什么?

再有,你拿原子弹来比喻特货,是不是有点牛头不对马嘴?盟军一直在用原子弹和日军打仗吗?按你的说法,延安可是一直在用特货与日本打,与国民党打,这是原子弹可以比较的吗?

4、这服装费比军费还高,是什么服装啊?是多少人穿的服装?看来共产党是靠服装打败国民党的。居然没有粮食?边区不吃饭吗?

5、我问的是既然边区年销食盐4500万斤,销给谁了?是边区政府销售的吗?如果是,算成收入是多少?

6、我希望的是你能够给出延安有多少黄金,有多少特货的数据。

以上猜测是好的,说明有动脑。 但若是不读史料光是说“我猜”“试想”“我以为”“怎么会”“难道还”,别人做起科普起来是很累很累的。所以要想高明相关问题最重要的是疑问者自己去念书,念大量的书。不念书的话就只能停留在“试想……怎么会”的水平,这是人类16世纪的程度而已。 西西河里有些人不喜欢花剌子模信使,爱搞个投草击沉之类的,我不发言就是啰。

嘿嘿,你的回答也是好的,说明是动了脑筋的。不过,我很少说“我猜”,“怎么会”“难道还”是对你的疑问,你要想宣传你的想法,自然需要科普,别怕累。至于念书,念大量的书,就不烦劳你操心了,既然能够问得你顾此失彼,说明还是读了书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